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深圳構建三徑三線遠足徑戶外徒步網路:穿越山海園林 繪就綠美畫卷

2023-12-29旅遊

鹽田背仔角燈塔。 深圳晚報記者 寧傑文 攝

深圳新聞網2023年12月28日訊 (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深圳毗鄰港澳,臨海而生,層巒疊嶂,近20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匯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濕等全自然要素,約有數十座知名連綿山巒高峰,260公裏的海岸線,50處自然沙灘,得天獨厚的山海資源,以及全年可徒步的氣候優勢,讓許多市民戶外遊玩中穿越山海林,近看山花爛漫,邂逅飛鳥魚蟲。在路上行走,他們既可偶遇千年蠔村、海防古城、客家老圍、嶺南風味,也可追尋東江縱隊可歌可泣的戰鬥歷史和改革開放的拓荒足跡。

2022年【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釋出,規劃貫通一脊一帶二十廊,構建超1000公裏的遠足徑體系,形成鵬城萬裏多層次戶外步道體系。今年,深圳串聯以山地森林生態系為主體的區域綠地,形成「一脊」即1條山脊翠脈,構建「三徑三線」遠足徑體系和「郊野遊憩」分類體系,山海連城計劃全面進入高品質實施階段,美好藍圖漸次化為生動現實。預計到2025年,深圳將初步建成全域公園城市體系和全境步道骨幹網路,建成各類公園1350個以上、步道網路4000公裏以上;到2035年,建成各類公園1500個以上、步道網路5000公裏以上,全面建成「山、海、城、園」有機融合的全域公園城市,成為可漫步、可越野、可競技的新戶外天堂。

深圳山海連城生態遊憩綠脊路線走向示意圖。 圖片來源: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二所

深圳首條山海通廊

塘朗山郊野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深圳灣公園通廊,全長13公裏。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山海通廊全線貫通,連線了自然郊野公園、生態水廊和濱海休閑帶,意味著一個可知可感的公園深圳、山海連城的美好畫面正式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市民在深圳中心城區就能暢享山、河、海、城交織共融的步道樂趣,該通廊是【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第一個落地的計畫,更是貫穿深圳東西200公裏遠足徑郊野徑主線的重要組成部份,「一脊一帶二十廊」山海連城空間規劃的建設典範。

梅林山-銀湖山生態廊橋是深圳山海連城計劃「一脊」主幹遊憩步道實施落地的首座標誌性工程,日前實作主拱合龍,一頭連著自然,一頭連著煙火,預計年底交付使用。梅林山和銀湖山是深圳市中心最大的山林綠地組團,早年因為建設梅觀路導致兩座山體生態景觀區域分割斷裂,生態廊橋將兩山縫合修復,讓深圳的「一脊」——山脊翠脈的斷點連通起來。橋上除了提供人行通道外,還特別為野生動物營造微地貌,設計安全通道。建成後既能為市民親近自然帶來更多便利,又促進動物遷徙、覓食,達到生態修復的作用。

鹽田區恩上濕地公園。 深圳晚報記者 寧傑文 攝

鯤鵬徑

深圳遠足徑主線,西起寶安區鳳凰山飛雲頂,東至大鵬新區七娘山大雁頂,從山到海串起山脊翠脈,全長約200公裏。

鯤鵬徑得名來源於鳳凰,大鵬鳥,而七娘山也稱大鵬山,鯤生於海,鵬背似山,蘊含著山海意向,這與通山達海的深圳遠足徑主線的內涵不謀而合。

七娘山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鎮新大村,海拔869公尺,是大鵬半島南島的主要山峰,身處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擁有獨特的火山地質景觀。七娘山雨量充沛,雲霧易於形成,雲霧湧起時,山峰在無邊無際的雲海中穿梭,景象瞬息萬變。大雁頂屬於七娘山其中一個山峰,海拔801公尺,傳說中是大雁南飛落腳的地方。大雁頂三面環海,風景秀美,沿鹿雁科考線可達。鹿雁登山科考線長約3300公尺,起點位於電影【美人魚】拍攝地——鹿嘴山莊片區,沿途風景壯闊。

鯤鵬徑分為二十段,途經陽台山、塘朗山、梅林山、銀湖山,連線深圳水庫、深圳第一峰梧桐山、馬巒山,通山、達海、貫城、串趣,穿越山嶺、森林、湖泊、溪澗、海岸,串聯10余座主要山峰、17個自然郊野公園、8個大型湖庫、10個歷史人文地、35個城市觀景點、9大城市重點發展片區等,整合化展現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生態資源,市民遊客在雲霧間穿行,全境體驗山海連城的壯闊景觀。

鳳凰徑

深圳遠足徑西北支線,從鳳凰山北延至馬鞍山,全徑連線寶安區與光明區的山水資源,全長約80公裏。

鳳凰山被譽為寶安第一山,坐落在寶安區福永鎮鳳凰村東面的山系,主峰海拔376公尺,素有「鳳山福水福盈地」的美譽,在清朝被列為新安八景之一。坐落其中的鳳凰山森林公園形如鳳凰,停棲在浩瀚的零丁洋畔。水光山色,峭巖古洞,構成了一幅風光旖旎、雄偉壯觀的山水畫卷。鳳凰山有著非常濃厚的人文氣息。山下的鳳凰古村是文天祥族人後裔的祖居和民居,始建於宋末年初大德年間,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

鳳凰徑分為六段,沿承深圳鳳凰山之名,串聯了鳳凰山森林公園、石巖濕地公園、觀瀾森林公園、光明森林公園、新陂頭河片區、羅田森林公園……沿途可賞田園風光、享碧河水韻、探森林秘境。

光明區大頂嶺遠足徑郊野徑擁有得天獨厚山水資源,從北向南,一路蒼山綠水,沿途全是原始生態林,目之所及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景,將整個光明湖、科學城及光明中心區的自然山水與城市風光盡收眼底。郊野徑沿途的「網紅三橋」,更是各具特色,穿梭在綠意之中,將人們引入一座綠野仙蹤樂園。

深圳南山區塘朗山俯瞰城市山海連城。 深圳晚報記者 寧傑文 攝

翠微徑

深圳遠足徑東北支線,始於坪山區馬巒山庚子首義舊址,終於紅花嶺低碳生態公園,全徑連線坪山區與龍崗區的山水資源,全長約46公裏。

翠微徑分為四段,沿線山光水色、青翠縹緲,取山脈雅稱「翠微」為名,串聯馬巒山郊野公園、燕子湖片區、坪山大劇院、坪山美術館、松子坑森林公園、屯梓河片區、低碳城片區、白石塘水庫、黃竹坑水庫、清林徑水庫……沿途既可在青山碧水間徒步探秘,又能在坪山中心區慢行休閑,體驗親自然、近城市的山水人文之旅。

翠微驛站位於紅花嶺低碳生態公園內,利用現有構築物打造了龍崗區第一個遠足徑驛站,與翠微徑、靜遠營地相連線,能夠便捷服務於遠足徑郊野徑使用者。在這裏,「龍崗區遠足徑郊野徑共建共管聯盟」成員、誌願者以及其他有關社會組織可以舉辦步道培訓、講座、論壇和維護等相關共建共管活動。靜遠營地是紅花嶺低碳生態園山麓中的一個露營地,被群樹環抱,是繁華都市裏打造的一個寧靜之所,市民可自行攜帶露營裝備前往,體驗戶外露營的野趣。

陽台山環線

深圳戶外徒步的經典路線之一,以勝利大營救廣場為起終點,跨龍華區、寶安區、南山區,全長約38.5公裏。

陽台山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石巖境內,海拔高度587公尺,是深圳西部的最高峰,橫跨三區,交通便捷可達,這裏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每逢雨季,雲煙縹緲,山上林木繁茂,兼具濃厚的紅色記憶與豐富的歷史文化。

陽台山環線串聯陽台山豐富多樣的自然人文景觀,既有「深圳八景」之一的「陽台疊翠」,更有深圳西北第一高峰的飛龍乘雲台,也有生動有趣的大象石和「石猴探海」等景點。沿著陽台山觀光、徒步、遊覽、探秘,追尋紅色記憶、體驗人文風情、飽覽自然美景,真切感受這座英雄之山的雄偉壯麗和恢弘氣度。

陽台山文化名人大營救遺址步道位於陽台山中,與龍華環城綠道內環線互聯互通。沿線串聯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大營救紀念碑、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讓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相互融合。

龍華環城綠道規劃全長135公裏,猶如一條翡翠項鏈,全面打通龍華的山水翠脈,串聯起沿線7個郊野公園,14個水庫湖泊,15個景區,40處城市公園。此段為中國首條以「人才」為主題的綠道,透過將人才元素融入綠道景觀,打造「串園景連山城,敬人才享自然」的環城綠道典範。

馬巒山環線

以梅沙灣公園(華大基因)為起終點,跨坪山區、鹽田區、大鵬新區,全長約38.5公裏。

馬巒山西臨三洲田,南靠小梅沙,北接坪山,山海間峰巒起伏,綠道蜿蜒,有休閑綠道、平緩的盤山公路、登山遠足徑等多種入口路線。這裏有深圳最大的瀑布群,自然原始的森林裏植物茂密,物種豐富。每年12月至翌年1月,千畝梅圃萬株梅花盛開的景致更是遠近聞名。山上還保存有300多年歷史的客家古村落,庚子首義舊址及雕塑等人文景觀。

馬巒山是深圳東部山體鏈的重要組成部份。在這裏,可觀海、觀湖、觀山、觀瀑布。庚子首義環線集中在馬巒山郊野公園,起終點都在洞背村,沿途可探訪庚子首義舊址和馬巒山古村落,遊覽水庫風光。

洞背村-譚仙廟路線橫跨馬巒山和三洲田兩個郊野公園,沿途可欣賞紅花嶺水庫、三洲田水庫、鹽田半島風光,還可以踏訪古村,探尋革命舊址。梅沙尖是深圳第三高峰,登上山頂俯瞰,大小梅沙、鹽田港、東部華僑城等山海美景一覽無遺。

疊翠湖小環線包含馬巒山經典溯溪路線,由疊翠湖進入,一路沿著溪谷溯溪而上,山石嶙峋,樹木茂盛,還可以體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手作步道,充滿了原始野趣。

三水線

起點大鵬新區壩光白沙灣,終點坪山區水祖坑,途經三桿筆、大筆架山、土地廟、田心山、三溪河下撤點、水祖坑,全長約18公裏。

大筆架山為深圳與惠州界山,起點位於深圳東部葵沖鎮的壩光村,山勢雄偉壯觀,沿途風清鳥鳴,風景秀美,最高處海拔717公尺,屬深圳第五高峰。整座山如屏風一般呈東西走向,山勢雄偉壯觀,風光清幽,山路原始秀美,沿途風吹蘆葦蕩、人沒青紗帳,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集合體,登高後可觀賞到360度無敵山景與海景,令人忍不住心曠神怡,海闊天空。

三水線串聯水祖坑(水)、三桿筆(木)、火燒天(火)、土地廟(土)、金龜村(金),地名正好涵蓋了金木水火土,被驢友稱作「五行線」,是深圳最經典、最知名的挑戰級徒步穿越路線之一。沿綿延十余公裏的山脊線前行,仿佛行走於山與天的交界之間,在這裏可探索深圳最具挑戰的徒步穿越路線,感受鬼斧神工的自然力量。這裏還有起伏的108座山峰,包括深圳海拔第5的大筆架山和第7的田心山,累計爬升達1600公尺海拔,也因此獲得了「深圳戶外畢業線」之稱。

新聞連結

深圳的遠足徑體系分為主線、支線和郊野徑三個層級,主線鯤鵬徑是一條從西到東穿越的連續路線,將穿越深圳自然之脊,連線深圳五大山系的山峰,串聯深圳最具特色的自然資源,構建形成一條代表深圳的遠足徒步路線;支線是一條跨區連線、山海連線的路線,與已形成的經典遊線,覆蓋更多城市與自然,構建形成多條長距離的遠足徒步支線,包含西北支線、東北支線、陽台山環線、馬巒山環線、水線、大鵬線、平巒山線、大沙河線等多條經典路線;郊野徑是采用自然路面或手作工法建造的步道,連線自然區域與建成區域,兼具自然遊憩體驗與下撤功能的郊野路線,包含每5公裏為單元選出的主要安全下撤路線為郊野徑主路,其余構建形成郊野小路網路。

遠足徑郊野徑連線自然郊野區域及城區,是市民從城市居住區,走進山林、走進大自然的紐帶。深圳在遠足徑郊野徑打造過程中,特別重視實施理念及建造模式的創新,堅持保護優先、生態優先的「三零」原則,即「水泥鋪裝零增長、生態資源零損失、自然環境零沖擊」,盡最大可能采取手作步道形式,尊重歷史現狀,尊重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力圖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來源: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