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地理冷知識——慢旅遊

2024-10-26旅遊

今年,一部改編自五年前逃離家暴、一人一車自駕中國的「50歲阿姨」的故事的電影【出走的決心】上映了。現實裏,故事原型主角蘇敏從鄭州出發,穿越了全中國400余座城市,做出了離婚的決定。經歷了珠峰大本營的壯麗景觀,在海南的海灘上紮營過夜,在長白山腳下直播,蘇敏的旅途也鼓舞了她,從長女、妻子、母親、外婆等角色中走出。她的經歷似乎讓人看到「陸路旅行」具有精神意義的一面。和在空中戴上蒸汽眼罩,睡一覺就在其他國度醒來對比,陸路旅行迷人的地方就在於「慢」。在飛機誕生之前,旅行家們就前赴後繼地透過徒步、馬車、巴士和火車的方式來到向往的遠方。他們跨越的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地理邊界,同時也是跨越了經驗,在奔赴異文化的旅途中拓展了對自己和世界的想象。我們采訪了四位陸路穿越亞、非、歐大陸的旅行者:用陸路交通從葡萄牙來到中國尋根的數位遊民Viola、騎自由車去北冰洋的Greg、「走」去法國讀書的樂樂、從南京自駕去巴黎看奧運的ViVi和小周,你或許能看到「慢旅行」究竟有何魅力。

Viola

在中國的火車上,有前所未見的「社群感」

@ViolaHelen_

#profile

·一歲時被英國的單親母親收養,和媽媽有一個關於收養家庭的播客。·現居葡萄牙,數位遊民,至今已獨自旅行了50個國家。·自幼就渴望與中國文化重新建立聯系,迄今已來了中國十幾次,剛剛透過了高級普通話考試。 Viola習慣了在全世界不間斷地獨自旅行,而這一次,她終於完成了夢想清單中的一項:在中國停留一整年學習普通話,這也是她在過去五年裏在一個地方待得最久的一次。也許正是這段在中國的文化探索給了她更多勇氣,當她需要返回葡萄牙時,她沒有選擇乘坐16小時的航班,而是耗時近11周,透過火車、公共汽車、出租車等途徑,穿越包括中亞、土耳其、匈牙利、瑞士和法國等18個國家……

我的旅行方式相當隨性,唯一的目標是在某個日期前回到葡萄牙。除了大致的時間框架,比如在吉爾吉斯待一周、從土耳其入境歐洲,我沒有具體計劃每天要做什麽,如果在一個地方待三天以上,我會大概看一下有什麽城市活動值得探索;否則我只預訂住宿,日程隨時調整。 我沒有做任何多余的陸路旅行計劃,知道這條路是能行的,就出發了!

過去以數位遊民身份旅居的Viola。

這次11周的慢旅行與我之前的數位遊民生活有很大不同,雖然都是獨自旅行,但這一次我每天都需要做大量的決定,如何去到下一個目的地、如何度過在某處的24小時、如何按期抵達葡萄牙的家,這些都沒有朋友可以一起討論。 陸路旅行的交通耗時比預期要耗時得多。 比如你原本規劃在某地呆夠5天就走,但實際上有兩天的時間都是花在路上的。因為有許多國家基礎設施不發達,路上80%是山地,可能要在巴士或火車上待上一整天,這是始料未及的。我的英國護照一般沒有簽證的問題,但在塔吉克無故拒絕下簽,迫使我不得不調整行程。我一邊申請簽證,一邊在吉爾吉斯報名了一個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由於過著遊牧生活,一直沒有網路訊號,整個過程變得更加混亂,甚至等到我回到有Wi-Fi的地方時,發現旅行公司也無法幫我解決簽證問題,這種不確定性還是挺讓人焦慮的。

Viola在吉爾吉斯的高山湖泊(左);吉爾吉斯令人震撼的草原騎射活動(右)。

盡管如此,我真的喜歡這種慢節奏的旅行方式,沿途的風景,真實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而且有時候坐火車或巴士比去機場方便多了,不用怎麽安檢,也沒有要提前到達的繁瑣流程。 從塔縣、喀什,一路到伊寧,我在新疆發現了中國旅行的迷人之處。 喀什的青年旅社是一個神奇的社交中心。夏天,新疆成了許多年輕旅行者的樂園,他們會在這兒住上一個月。我一到旅社,就被拉進了一個微信群,這個簡單的舉動讓我倍感驚喜,因為在歐洲的青旅時,根本沒遇到過這種「社交方式」,不僅可以讓我認識新朋友,還讓我能夠快速找到一起出行的夥伴。

Viola專門繞遠路,從吐魯番坐了40小時的火車前往喀什古城。

而且在新疆的旅行者們常常租車共享,互相提供車位,詢問有沒有人想一起前往同一個目的地,費用也能分攤。這種旅行模式,在歐洲真是難以想象。我在微信群認識了三個和我有相同出行計劃的四川女孩,和她們一起拼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雖然是陌生人,但我在中國始終覺得安全,並沒有太多顧慮。 中國的火車更是令我大開眼界。與其他國家的火車不同,即使我只坐普通車廂,並不奢華,但行李總有地方放,還有熱水供應,大家會一起裝開水吃泡面、聊家常,還有人在我沒網的時候給我分享熱點, 這一種特別的社群感,是我在其他地方從未在火車上感受到的。 而且中國人總是對外國人充滿了熱情與好奇,特別是當你能說幾句中文時,他們總是會不吝嗇於誇贊。這樣的舒適感和人情味,讓有時超過18小時的漫長火車旅程,也不會有枯燥的感覺。

Viola從西寧乘坐綠皮火車前往拉薩(左);Viola結束中國的普通話學習之旅(右)。

對於那些想要嘗試慢旅行的人,尤其是單獨旅行的女性,我有一些建議。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確保自己始終與外界保持聯系。 我總會和我的家人共享我的即時位置,這樣無論我身處何地,他們都能知道我的行蹤。其次,在每個國家,確保自己能夠獲得穩定的互聯網連線。無論是購買當地的SIM卡還是國際封包,保持線上狀態非常關鍵。關於安全問題,不要在晚上獨自去那些讓你感覺不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環境裏,最好與他人結伴而行。如果有社交場合,比如喝酒,也要確保身邊有你信任的夥伴。如果這幾點都做到了,那就出發吧。 在我走過的50多個國家裏,說實話,我從沒有覺得「不安全」過。

Greg

穿越陸地的邊界,打破所謂「危險」

@Greg紅酒能喝半瓶

#profile

·英碩畢業後的Greg因機票熔斷,開始陸路旅行,旅行至敘利亞買到了回國機票。·因心中不甘未完成陸路穿越歐亞的計劃,Greg坐臥鋪火車再次出發,從新疆出境穿越中亞和中東抵達伊斯坦堡。·10個月內,他獨自穿越了48個國家、162座城市,透過兩段旅行完成了歐亞大陸的陸路橫穿。 在這場「慢旅行」中,Greg走過繁榮興盛,經歷了槍林彈雨等生死攸關的時刻,逐漸克服恐懼,適應了不確定的旅程。即過去的國慶假期,他再出發騎自由車穿越俄羅斯直至北冰洋,迎接新的極地挑戰…是什麽吸引他不斷選擇這些冒險的慢旅行?

我剛開始旅行其實純粹是特殊時期的不得已之舉,因為買了三班回國機票都熔斷了。那段時間大家討論很火的打Uber回國,我就想不如先往東走著,陸路回國的旅行路線是在路上才慢慢規劃的。我最開始的旅行都是很常規的路線——在歐洲的大城市間轉轉,參觀教堂、博物館。但直到我第一次穿越撒哈拉沙漠,看到那輪紅日從沙漠的盡頭升起,我才意識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那些未經修飾的真實體驗。

Greg在今年國慶騎了自由車去北冰洋。

於是,就有了北歐坐破冰船進入北極圈、在冰島看極光、在佛羅倫斯登上聖母百花大教堂、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前沈默的經歷;也有了坐兩天大巴穿越撒哈拉沙漠拜訪三毛故居,跟隨撒哈拉威人在沙漠中紮營;乘獨木舟三日順流而下,穿越東非的無人之地;在烏幹達體驗世界上最刺激的漂流;乘火車橫穿中亞,走上通往撒馬爾罕的金光大道;在敘利亞、阿富汗、伊朗親眼目睹戰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摧殘。

撒哈拉沙漠與撒哈拉威人喝茶

當我親身前往那些所謂的「危險地帶」,才發現它們並不像外界描述的那樣簡單。 在我決定進行這次陸路橫穿歐亞大陸的旅程之前,我從未想過,某些地方與我們聽聞的故事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就像盧安達,很多人可能仍將這個國家與1994年的種族屠殺聯系在一起,認為這裏依然被歷史陰影籠罩。但當我真正走在盧安達的街頭時,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非洲奇跡。盧安達的街道整潔,治安良好,人民友善,不誇張地說,這是我唯一可以在夜晚安心散步的非洲國家。尤其讓我感動的是,每到周六早晨,整個社群從總統到普通民眾都會自發走上街頭,維護公共設施,清理街道。摩的司機驕傲地告訴我,他們很自豪自己是盧安達人,因為他們的國家整潔、安全,政府高效,人民團結。

敘利亞荷姆斯的孩子們。

在前往敘利亞和阿富汗的旅程中,我見證了中東戰亂之外的人性韌性。在敘利亞的荷姆斯,那是一座被戰爭摧毀的城市,街道上遍布殘垣斷壁,很多地方還埋藏著地雷或未爆的彈頭。但就是在這樣的廢墟中,一群孩子簇擁著我,領著我穿過廢墟,進入一間完好的房屋,他們的父母都在戰爭中去世,如今他們依靠彼此的幫助維持生活,生活在這座被摧毀的城市裏。盡管缺乏取暖裝置,食物供應也時常中斷,但正是在這些個幾乎被遺忘的角落,生活依然頑強地繼續著,人們共同在這個廢墟中的世界裏創造了一種新的家園。這些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許多地方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麽危險。 當然,旅行中也並非沒有危險。我在非洲經歷了一次持刀搶劫,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對死亡的威脅。

Greg在非洲。

那天剛抵達肯亞的奈洛比,已是深夜,因為簽證問題在機場耽擱了很久,再加上路途顛簸,我喝了幾瓶紅酒緩解緊張情緒。到民宿後,我決定去附近的超市買些水,卻在回來的路上被幾名劫匪圍住。酒勁瞬間消散,我舉起雙手,任由他們搜身,理智與冷靜成了我最好的夥伴,交出所有現金。那一刻,生死仿佛就在一念之間。當我回到民宿時,心跳依然劇烈,但很快冷靜下來,告訴自己這只是旅途中的一次意外。第二天,奈洛比的抗議活動導致數人喪命,我慶幸自己逃過一劫。很多人無法理解我為何選擇這樣的旅程,經歷這些危險,但我發現探索真實世界的願望遠超對危險的恐懼感。 那種不確定性讓我癡迷——不知道明天醒來會在哪,這種感覺令我無比向往。 我的這次旅行大部份並非傳統旅遊路線,因此沒有相應的配套服務,很多事情只能在當地再解決。有一次,從衣索比亞的原始部落前往咖啡產地耶加雪菲,起初是包車,因此沒感受到交通不便,但離開時才發現每周只有一班車往返於部落和鎮子之間,最後只能靠驢車、摩托車、皮卡車等各種方式,歷時三天才到達目的地。這段旅程考驗了我的耐心,也讓我學會了靈活應對。

耶加雪菲的家庭咖啡工廠。

慢旅行的魅力在於每一步都在體驗生命的不同形態,而不是急於抵達目的地。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想象此刻的經歷會對未來生活產生怎樣的改變。在開始環球旅行之前,我還在傳統的軌域上——上好學校,找穩定工作,自認為膽小,連走夜路都害怕。第一次獨自出國時,我因為台風取消航班而崩潰,手足無措地呆在機場。

旅行前後的Greg。

但在這次旅行之後,我成了大家口中的旅行者、浪子、離經叛道者。慢旅行讓我學會了與未知相處,這種漫長而不可預測的旅程,讓我懂得如何在混亂和不確定中找到生活的意義。 你並不是為了目的地而奔波,而是享受整個過程中的每一刻。

樂樂

更慢的旅行裏,有更多時間邂逅驚喜

@MAJORs

#profile

·19歲起「瞞著父母」流浪在世界30多國·做英文家教和自媒體攢路費·掌握了窮遊精髓,28天用1.6萬和一個背包就制定了上學之路。 19歲的樂樂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走的路——從中國「走」到中亞、中東、北非,最後抵達法國。她用自媒體的方式記錄未知,探索「叛逆敢想」的邊界,當網上有人質疑她這樣的旅行方式只是「走馬觀花」時,她也能直接反擊 「live like a local」(像當地人一樣生活) 就是最便宜也是最深度的環遊世界的方式。

樂樂在吳哥窟。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的旅行方式,那就是「漂浮」(Floating)。我喜歡那種不確定感,喜歡讓自己在不同的文化和環境中「漂浮」著,去體驗未知的驚喜和變化。大三時去法國交換,簡單地坐飛機既昂貴又單調,我想不如一路旅行過去,探索更多的地方。 我制定了自己的「陸路上學」計劃,讓我在短短一個月內遠離了學校裏按部就班的學習節奏,這是打卡式的旅行所感受不到的經歷。 我的旅程從新疆開始,坐火車到哈薩克,夜巴到烏茲別克,再飛到阿布達比、埃及,最後經義大利到達法國。選擇這樣一條繁復的路線,完全是為了省錢——直飛巴黎的機票太貴了!我想用有限的預算,探索更多的國家和城市。我必須精打細算,不能隨心所欲地去體驗所有我想嘗試的事物。在哈薩克時,我想去徒步,也想去城市裏看音樂劇,但由於時間有限,我只能選擇其一。這種不得不做出取舍的體驗對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成長的過程,因為它讓我學會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找到最有意義的事情去做。這些「限制」讓我體驗到了許多不同的交通方式,也讓我獲得了許多錢買不到的經歷。在哈薩克的火車上,兩位哈薩克族的阿姨給了我饢和茶,她們以為我一個人出行是因為沒有父母,正是這種誤解中的善意讓我意識到,世界上有那麽多的溫暖,是我們只有慢下來才能真正感受到的。 這樣的體驗是乘坐飛機無法感受到的,也是我對慢旅行充滿熱愛的原因之一。

在火車上,哈薩克阿姨分享的食物。

平常在學校,主要是以重復的學習為生活的主旋律,但是一個月不間斷的旅行讓我的生活充滿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帶給我的新鮮東西。獨自旅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孤單,沙發客的房東,青旅驢友,共同分享旅程的乘客,我在路上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人。在埃及亞歷山大的時候,有一次我和青旅的一位摩洛哥女孩聊起晚上沒有安排,她提議一起去聽一場阿拉伯語的音樂會。我本來對阿拉伯音樂沒有特別的了解,結果那晚讓我深深感受到阿拉伯音樂的旋律和歌詞之美,這種獨特的體驗正是獨自旅行中隨時可能發生的驚喜。

和摩洛哥女孩一起在亞歷山大聽音樂會,後來還約了一起去開羅的金字塔

慢旅行,就是去真正感受每一個地方的脈搏,去了解那裏的文化、歷史和人們的日常。 在寮國時,我因為智齒發炎,加上前一個晚上坐過夜大巴時被一個人丟在了偏遠的小鎮,就有些不開心。一個人去到了瀑布處就開始哭,但哭完就沒啥事了,又開開心心去茶園玩了,因為對我來說,人生就是用來體驗的嘛,無論好的壞的都是一種體驗。我相信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不去看看就可惜了。在我看完撒哈拉的落日、和伊朗的朋友說拜拜、在寮國一個偏僻的小鎮度過一個寧靜的下午之後,我回想——突然發現旅行帶給了我那麽多奇妙的體驗,突然發現旅行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重要部份了。在看到了世界上這麽多的可能性以後,盡管我仍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怎樣的,但是我不再害怕了。

Vivi

電車長途自駕,苦樂參半

@小周微微笑

#profile

·裸辭自駕穿越亞歐大陸,全程只開國產新能源車。·從南京開往蒙古草原無人區,再橫跨整個西伯利亞進入申根區。·全程花費29萬元,不到一個月抵達巴黎,還趕上了2024年環法的最後兩個賽段。 今年,Vivi和伴侶小周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安心啟程,辭職去逐了一個駕穿越亞歐大陸的夢想。他們沒有想過會在路上遭遇車禍爆胎,在俄羅斯邊境被拒絕入境三次,被迫丟棄了價值不菲的物資……是這個簡單而有力量的態度,支撐了他們完成全程三萬公裏的旅行——「遇到問題就去解決,而不是自己想象一堆未知的恐懼」。

很多人對我們開純電動車自駕歐亞感到不理解,問我們路上有足夠的充電樁嗎?車企是不是有安排保姆車跟著幫我們充電?其實作在電動車是發展趨勢,國外的充電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各個國家都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莫斯科政府在市內建設了很多免費的充電樁,挪威從2025年開始禁售燃油車,所以挪威的新能源車是我們在歐洲看到最多的。 因此一路上我們並沒有什麽續航焦慮。

Vivi和小周,與他們的國產電車合影。

但我們的路線規劃很大程度上受充電樁的制約。我們會首先在地圖上結合我們的行程安全,拖出不同的路線,檢視不同路線的大概公裏數,然後檢查簽證政策、過境手續、是否認可中國駕照、充電的可行性等。最初我們計劃從新疆進入哈薩克再進俄羅斯,這是比較成熟的歐亞自駕路線,但當時我們發現,除非用板車托運,哈薩克沒有足夠的充電樁讓我們順利走完全境,只得改繞蒙古國進入俄羅斯。我們提前在Google地圖和YouTube上搜尋路況視訊,所以對蒙古國糟糕的路況有心理準備。但從阿日哈沙烏地穿越邊境進入蒙古時,實際情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糟糕: 我們這邊是筆直的水泥路,出了國境線立刻就是草原沙土路,一點過渡都沒有。 如果是避震不好的車,這段路走下來,屁股都沒知覺了,特別顛簸。

茫茫草原上只有我們一輛車,沒有訊號,沒有路,只有車輛在草原上壓出來的車轍印。

進出俄羅斯都比較復雜,邊檢非常仔細,所有行李都要開箱,甚至還有警犬嗅聞。而從俄羅斯進入申根區時,居然要整車過X光,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麽嚴格的檢查。因為攜帶了無人機和對講機,我們在俄羅斯口岸被三次取消入境,直到第四次才順利入境,又因為行李超重的原因,我們被迫扔掉了價值七萬多人民幣的物資,包括無人機在內。俄羅斯的路不難開,需要註意的是遠東地區的路上坑比較多,需要小心避讓;過了西伯利亞後,路況就好很多,越往莫斯科走,路就越好。

行駛在俄羅斯。

在伊爾庫茨克附近,有個從戰場回來的「華格納「老兵,因為PTSD喝了一瓶40度白酒的醉酒駕駛,把我們的左後輪撞爆胎了。俄羅斯的輪胎尺寸和中國的不同,當時我們一直在網上搜尋附近的輪胎店,也在和蔚來售後聯系,甚至考慮需要回國重新辦理俄羅斯簽證再繼續旅行……好在小周前期準備非常充分,之前認識的會說中文的俄羅斯人幫我們找到了20寸的輪胎,買好後開車到事故現場幫我們好換胎,經歷了將近10個小時。

經歷了爆胎。

為了趕上環法、奧運會等時間節點,再加上簽證的限制,當我們在伊爾庫茨克經歷了爆胎事故後,處理車禍、理賠等花費了3天時間,導致我們在俄羅斯的行程非常緊張,有幾天每天都要駕駛900公裏左右。進入歐洲後,我們就開始看比賽、純度假的模式了。我有歐洲留學的經歷,小周疫情前每年都會去歐洲跑比賽,所以我們對歐洲並不存在什麽未知的恐懼。我們從丹麥坐船到冰島,沿著1號公路環島兩周,每天行駛兩三百公裏,玩得很自由很開心。在歐洲雖然沒有高強度地駕駛,但在路上也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北歐我們主要去了挪威,這裏被稱為新能源車的「快樂老家」,這裏主要是沿著海岸線或者峽灣的山路,路窄,彎道多,隧道多;如果沒有山路駕駛經驗的人,最好謹慎駕駛或者選擇其他出行方式。後來去冰島時,雖然是夏天,但也遇到了大風天氣,能明顯感覺到橫風,把車身吹得晃動。所以無論什麽季節,出發前都要先了解路況和天氣情況,如果有大風預警,最好取消行程或者繞路。

我們的國產電車來到了歐洲。

不過總的來說,行駛三萬公裏,經歷的都是朝九晚五上班所體驗不到的。 整個旅途中,只有我們兩人一車,所有的事情,好的壞的,都需要我們兩個人去消化和處理。比如我們從加萊坐船去多佛,船票最開始沒註意起始點買反了,是在坐船當天在票務點換票時才發現。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查機票、查其他船公司,找有沒有可執行的Plan B……這樣的長途旅程特別鍛煉人的自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與人交流的能力。我們其實已經在討論下次的自駕路線和方案了。畢竟世界這麽大,人生這麽短,要抓緊時間折騰,希望我們可以開著國產的新能源汽車走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