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雅雨更美麗
李文山
「清風雅雨建昌月」,這則土諺所說的「西康三絕」指的是清溪古城勁風、雅安橋頭煙雨和西昌如盤明月,而我們對口援建的「中國花椒之鄉」漢源縣建黎鄉就與清溪古城毗鄰而居。
在當地,流傳一個美好傳說。當年唐三藏西天取經,途經建黎,隨手將寶杖插在地上。後來,插寶杖的地方竟長出樹苗,經清溪人精心培育,結出品質極好的花椒,成為歷代宮廷的貢椒,清溪也因此成了著名的「貢椒之鄉」。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曾讓這裏遭受重創。作為湖北對口援建四川地震災區的一員,我曾有幸到此工作過一段時間,並參與援建一條「潛江路」,與漢源的黎民百姓結下真摯的情誼。怎料5年後又一場大劫難從天而降,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級強烈地震,震央竟然就在蘆山縣龍門鄉一帶,離清溪更是近在咫尺,漢源再次經受磨難。
如今,地震災害已過去十多年,我的心始終隨同清風雅雨跳動。2024年又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春夏之交我以一個新漢源人的身份,再次沐浴了它的清風雅雨。
作為四川歷史的重要交通樞紐,清溪堪稱建昌道上的「小潼關」。牦牛道、沈黎道、清嘉道交匯於此,無數的絲綢、茶葉、食鹽等經清溪遠銷西藏、雲南甚至越南、緬甸。我們從雅安出發,翻越海拔3000多米積雪未消的泥巴山,下到南麓半山腰,遠遠就看見錯落有致的古城民居。梨花、櫻桃花、蘋果花絢爛盛開,新建的淺藍灰色房屋掩映在花叢中,透露出川西古樸典雅的無窮韻味。
長期研究清溪古城文化的退休幹部任沛雄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房間內擺放著各種關於清溪古城的書籍、資料。然而,最吸引人的還是房屋正中一幅幾乎占據整個墻壁的黑白照片。
這是100多年前西方植物學家尼斯特·亨利·威爾森途經漢源,拍攝的清溪古城全貌。照片中,坐落在山間平壩的清溪古城,四周有逶迤的城墻,城墻上的雉堞歷歷可數。城墻內是縱橫交錯的阡陌、鱗次櫛比的房屋、屋舍儼然的書院。城中房屋沿十字形中軸線分布,樹木掩映,白墻黑瓦,錯落有致,呈現出一派祥和安寧的氣象。
清溪如今雖是一個鄉鎮,但古城自漢代始建,作為歷代郡、州、縣治地,設治長達千余年。任沛雄說,古城東、西有兩條河,水流清澈可鑒,故名清溪。在清代,清溪城內有九街十八巷,南來北往的商賈川流不息。
徜徉古城老街,狹窄街巷曲徑通幽。路面上,間或還能看到幾塊當年的青石板。在兩次大地震央清溪遭到重創,部份民居坍塌,清溪文廟等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損壞。清溪鎮黨委負責人告訴我們,地震後,漢源縣把清溪古城申報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爭取到60萬元保護資金,古城規劃保護範圍4平方公裏,按【漢源縣清溪古城旅遊總體規劃】,根據老街民居現有結構進行外部風貌改造,並和商業、旅遊、觀光結合起來。
千年紫荊,百年丹桂,古銅香爐,一度消失的文武衙署、祠堂樓亭已然一一重現。老街房屋依然,古風猶存,街道卻有了明顯的變化。巧妙的四合院重重疊疊,進出之間,讓人眼花繚亂。偶垂下的檐角,多姿多彩,精致靈巧,令人暗嘆古人的匠心獨運。殘存的城墻重新矗立,城門洞重新恢復為城門樓。城外天然護城河風采依舊,北門還鋪陳著幽長的甬道。佇立在冠戴般的靈星門前,欣賞到睽違已久的精妙雕刻圖案,我們看到了最有趣的狀元打馬遊街圖,狀元還是那樣喜氣洋洋,形態各具的百官也是惟妙惟肖。
文廟對面新修的清溪鎮中學,傳來的瑯瑯讀書聲,撞擊在「萬仞宮墻」上,發出動聽悅耳的回聲。跨過高聳威嚴的城墻和牌坊式大門,一條蜿蜒的水泥路將我們引入建黎鄉,村民王鼎清一眼就認出了我們。他說這裏原本是一條泥巴路,是湖北潛江人把它重新修好的。記得當年修「潛江路」也是這個時候,酷暑難耐,工人們在烈日下平路基、鋪水泥,豆大的汗珠一顆顆往下滴。看見援建者這麽辛苦,村裏人也自發加入到修路隊伍中。
路修通了,清溪花椒批發、銷售中心也落成了。在這個面積數百平方米的市場裏,水泥台修砌得整整齊齊。每逢農歷三、六、九即是當地人趕集的日子,十裏八鄉的村民都拿著自家生產的花椒來此交易。
黃昏薄霧藹藹,滿山的大櫻桃樹在霧中若隱若現,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在地裏忙活。王鼎清笑著說,我家裏有6畝地,主要收入靠種植大櫻桃、蘋果和李子,種植的大櫻桃品種有「冰庫」「一線紅」「白燈」等好幾十種,多得連自己都叫不出名字,這幾年收成都不錯,每年能賣四五萬元咧!聽到這番話,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走進文化廣場上,可見一面仿銅雕塑墻,勾畫出茶馬古道和清溪古城的盛況。兩旁有新安裝的健身器材,村民在地裏勞作一天後也能舒活筋骨。在村頭打掃衛生的老人杜淑群說,地震之前,他們出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的大多是泥土夯實的住房。地震發生後,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來自四面八方的無私援助使清溪乃至漢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生活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
鄂川自古就是一家人,「湖廣填四川」並非傳說,在清溪更是有史可考。千百年來,清溪人秉持家國情懷,百折不撓,頑強奮鬥,用勤勞的汗水澆灌著這片土地,創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此次走訪,目睹清溪日新月異變遷,看到老百姓洋溢著的幸福笑容,我分明感到,眼前的清風雅雨更加美麗怡人。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方誌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
作者:李文山(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潛江日報社原副社長兼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