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遊雁蕩山北鬥洞:雁山最佳風水寶地!洞內石髓泉張力巨大!

2024-04-20旅遊

作者:飛行的書卷

時間:2023年9月11日

雁蕩山北鬥洞,位於合掌峰崖下,觀音洞右側,高大寬敞,陽光直射,在我看來,算得上雁蕩山最佳的風水寶地!為雁蕩山諸洞所不及:

譬如觀音洞,雖然幽深奇特,奈何裏面陰暗潮濕(遊雁蕩山觀音洞:九疊危樓洞裏藏!洞外觀之,只見洞而不見屋);

又譬如將軍洞,雖然寬敞明亮,奈何屬於背陰之地,下午後顯得陰森,冬天不宜居(獨探雁蕩山將軍洞最強攻略:清邃明敞,泉水清瑩,迥非人間)。

東瑤台是遠眺北鬥洞的最佳地點,遠眺好比鑲嵌在懸崖中間的一片小天庭!很多遊客看到後都躍躍欲試想馬上去到這個夢中之地!我在東瑤台時,有位女士就迫不及待向清潔工打聽,如何才能去到對面那片金碧輝煌的小宮殿:

如下圖所示:北鬥洞對面下方有個小山巒,上面有個亭子叫宗文亭,那裏也是眺望北鬥洞的佳地!

視訊:從東瑤台遠眺雁蕩山北鬥洞:恰似鑲嵌在懸崖中間的一片小天庭!

從東瑤台下來,

根據箭頭方向走向北鬥洞:

北鬥洞實際是在半山腰上,

有一大段攀爬:

我走到了上文所述的北鬥洞對面下方那個小山巒,向頂部的宗文亭進發,這條台階很陡:

這個亭子,叫宗文中學紀念亭。宗文中學,是一個在1806年創立的杭州名校,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十中。

抗戰期間,杭州宗文中學校長 鐘毓龍 先生為了逃離日軍控制,1938年帶領師生躲到雁蕩山中繼續讀書。宗文中學在北鬥洞、觀音洞等道觀寺廟借地上課。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在北鬥洞對面這個小山巒頂,建了一個碉堡。

這個亭子所在的位置,就是當年的碉堡。後來碉堡拆了,在 鐘毓龍 先生離山六十年之際,當地學子在碉樓下建了這個亭子和碑刻:

上圖亭子柱子上有一副對聯,可惜是草書,十分難辨認,我認為是下圖這副對聯:

天開圖畫神來筆,

夢接家山更外青。

亭子下方有一塊碑刻。

碑刻正面,寫著「 源遠流長 」四個大字:

碑刻反面是一大段文字,內容如下:

宗文紀念亭

宗文中學,建立於一八零六年,為杭州名校。抗日戰爭期間

,校長、著名教育家鐘毓龍先生為禦日寇,遷校雁蕩山,假北鬥

洞、凈名寺、雁山旅社、雁蕩旅館及大荊鎮東裏等處為校舍,慘

淡經營,堅持辦學。自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零年,歷時三載,於

戰亂中為溫台兩處莘莘學子提供求學良機,並為此後雁山興辦學

校奠定基礎。播揚文教,源遠流長,功不可沒。當年宗文曾在此

建有自衛碉堡,今因其舊址構築此亭,永留紀念。

宗文中學於一九五六年改名杭州第十中學。

溫州市雁蕩山風景區管理局

一九九二年三月李嶽琳書

亭子裏有潘天壽撰書的一副對聯:

四壁巖花開太古:

一行雁字寫初秋 (搞笑我竟然拍漏了一個字):

這副對聯不僅對仗工穩,還暗寓雁蕩山「以鳥名山,以花名村」的掌故,可謂大手筆為名山增光。

亭子獨立高聳,四望視野很好,而且風很大,很舒服:

此處也是眺望北鬥洞的佳地,

可惜下側被樹木遮擋了:

視訊:宗文亭遙望雁蕩山北鬥洞:懸崖上的大山洞裏藏有一座道觀

宗文亭另一側,

一石峰傲然挺立:

又一側,可見雙峰挺立:

從亭子下來後,繼續往北鬥洞進發。

途中一側石壁上,又有一塊題刻,寫的是:

中華民國癸亥暮秋奉

令分巡甌括蒞樂成同

閩清李君藩合肥劉君

錫蕃杭縣施君肇信登

雁蕩山宿北鬥洞

黃岡沈誌堅留題

石塊左側那塊字跡很難辨認了。

沈致堅,河北黃岡人。題刻時間「癸亥」,即民國十二年。時沈誌堅任溫處道府伊。李蕃,福建閩清人。時任樂清縣令。其它諸人生平未詳。他們在靈峰、大龍湫也留下題刻。

好家夥,這班人企圖用題刻讓自己名垂青史!不過現在,估計任何景區都不讓遊客題字了。

繼續往前走,路下方有一座亭子,叫「迎仙亭」:

迎仙亭內悄無一人,我未在亭內歇息片刻,擡腳向上方北鬥洞走去。

到達北鬥洞門口。北鬥洞最早的名稱叫伏虎洞,因洞口正對著伏虎峰而得名。後來因為道家要拜北鬥星君,而改名北鬥洞。北鬥洞高70余米,寬80余米,深40余米:

據說這裏周圍的山峰、巖石、樹木神奇般地組合成了道教的護法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圖案的巧妙結合,可見北鬥洞風水之佳!所以北鬥洞有「洞天福地」、「三十六洞天」之美譽。不過,一般人是看不出來這四個圖案了,估計得從特殊角度看,還得有人指點。

北鬥洞門口石壁上,有各種題刻:

北鬥洞外是紅色得圍墻,

左側寫著「北鬥洞天」:

右側寫著「福生無量」:

北鬥洞上巖壁有大蝠之形,洞口俯視亦有巖似大蝠飛升,洞頂有橫石似青龍入洞,還有水痕似白龍騰飛。不過我是看不出來:

北鬥洞大門口外瞰,

視野也開闊:

北鬥洞大門圖,

裏面有壁照,是一副太極圖:

壁照上面的太極圖,配合六十甲子,

近照特寫:

大門前有對聯。

正上方是三個大字——北鬥洞,

竟然是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

上聯為: 北鬥玄穹眾星共照

下聯為: 東來紫氣大道揚輝

洞頂偏左,在赭黑色的巖石中嵌著一條虬曲的青色巖石,是一塊挨一塊連線著的,好象龍腹部的鱗片,因稱「青石臥龍」。洞內還有「金烏玉兔」、「倒掛青蛙」等諸景致。

北鬥洞洞口高大寬敞,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北鬥洞前殿為靈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殿前為大天井,天井前為三層建築的八仙樓,樓前有小花園,環境清幽。淩霄殿有樓四層(含底層客廳、二層集賢閣、三層海會樓。)我去的時候貌似正在施工裝修,因此沒進淩霄殿:

後面貼崖壁的四層樓閣,為大羅寶殿,雄偉壯觀,更為奇特的是,在洞頂的崖壁上,倒垂一藤,倒懸於寶殿廣場前端,猶如天女獻花,尉為奇觀。「大羅寶殿」供著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玄天大帝、桃花女和周公以及分管天地諸神的鬥姥天尊。

第四層樓正中,有大塊匾額,

寫有「大羅寶殿」,

每一層中間的兩根柱子上,都有一副對聯。

第一層樓閣對聯:

北鬥耀玄宮夜聽真人馴白鹿,

東曦生紫氣晨窺玉洞***(後面三個字被草木遮擋);

第二層樓閣對聯:

神殿巍峩德秀三尊地,

瑞雲縹緲霞**洞天(後面兩個字未認出);

第三層樓閣對聯:

春日煙霞浮紫閣,

道場鐘鼓動青巒;

第四層樓閣對聯:

松竹漸開池上月,

樓台深鎖洞中天。

大殿一層內神龕:

神像被玻璃罩住,拍不清楚,

估計是桃花女和周公:

大殿一層外窺:

洞左下方有石髓泉,俗名「龍井」。泉水從石罅中滲出,晶瑩清澈,水質甘冽,常年不枯:

石髓泉得從下圖這道門進去:

石髓泉上方巖壁間有一大塊類似古錢幣的孔方形的裝飾物,古錢幣上面竟然擺放了一尊神像。我估計應該不是佛教得觀音吧?但是看著很像:

下方就是石髓泉,是個長條形的小潭,為天然溶洞得成,上方鐘乳石神態各異,泉水從石罅中滲出,遊客可以取水:

雁蕩山的泉水確實很有特色:觀音洞內的漱玉泉、洗心泉,純凈可鑒(雁蕩山觀音洞洞頂「天外之水」——漱玉泉和石釜泉實拍)(實拍雁蕩山觀音洞頂的「天外之水」——洗心泉);北鬥洞內的天漿泉和石髓泉,潔凈微甘,頗具張力;仙巖洞內的仙泉在一米直徑的石穴中,任洞內居人飲用,終年不見增減;七星洞內一處巖隙,每日生出泉水數升;此外還有甘乳泉、龍鼻水、石船水等等。

據說,北鬥洞內的這個「石髓泉」,可媲美杭州的虎跑泉!有遊客做過實驗:「石髓泉」水的比重大,舀一滿杯水,慢慢放入一串鑰匙,可以看見水滿上好多卻不溢位,神吧?

離開「石髓泉」,開始登大羅寶殿,三清殿在四樓:

下圖是我上到三樓,

走廊上非常寬敞明亮。

三樓走廊上外觀,洞前方奇峰環峙,舉目可見雙伏虎,美女梳妝,金童、玉女、金蟬脫殼諸景:

四樓內寬敞明亮,神像莊嚴:

正中供奉著三清:

視訊:獨登雁蕩山北鬥洞內大羅寶殿:洞頂崖壁上倒垂一藤,猶如天女獻花

大羅寶殿的視窗很大,

轉身就可一窺洞外前方的青山奇峰:

此情此景,非常類似我當年登臨麗江木府的三清殿:

只有站在麗江木府三清殿下窺,才能體會「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淩霄寶殿屋頂上,還長有雜草,顯得非常古樸:

視訊:遊雁蕩山北鬥洞全程實拍:冬暖夏涼的「三十六洞天」

據信,這北鬥洞是清光緒初年,道士趙至賢始開辟的。可惜在募建「淩霄寶殿」未落成時,趙至賢羽化。其徒蔣宗松繼續奔走六、七年,獨立經營,洞府始初見規模。

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及畫家林紓喜遊歷,每到一處必寫生記遊。晚年畫了「北鬥洞」圖軸,這是他的記遊之作。題識中寫到:

「是洞舊名伏虎,今易其名曰北鬥。道流居之洞頂,高三十余丈,中有樓閣五層。余以辛酉五月至, 宿閣上,微雨蒙蒙,賃閣視洞外諸峰,雜立雲中如樗蒲 。入夜皆黑,始無所見,夜深靜臥,百蟲皆絕,余竟不知身之在何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