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伊犁漢人街的由來

2024-06-28旅遊

隨著伊犁旅遊愈發火爆,賽裏木湖、瓊庫什台、夏塔古道、那拉提草原、果子溝大橋、喀拉峻草原、唐布拉百裏畫廊、鞏乃斯草原、一天四季的獨庫公路、伊昭公路、天堂湖。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境內處處有美景,處處有風情,但來過伊犁州首府伊寧市的都知道,伊寧市市區內有個漢人街,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漢人街的由來。

伊犁天堂湖

漢人街自寧遠城( 犁九城包括惠遠城、惠寧城、綏定城、廣仁城、寧遠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勒奇城)外向東南郊擴充套件,舊稱南岔子(現新華東路)。在1840年-1920年,來自天津普都青、山西、陜西、河北、甘肅、山東、湖北、湖南、雲南、四川等地的漢族人,來伊犁建房,建有漢式四合院,建會館、建廟宇、辦商棧,修寺院。他們在本地種植蔬菜,經營糧油、醋醬坊、中醫診所、燒酒坊、當鋪、雜貨鋪、中草藥、小百貨等,辦私塾或辦私立學校,做買賣的天津、雲南和山西客商販運茶葉、紅糖、各種布匹布料和小百貨等來伊犁定居經商,形成了一個以漢人為主的聚集區域,滿足了伊犁本地群眾的生活需求。

伊犁喀贊其景區

伊犁的繁榮也帶來了南疆各地的維吾爾族商人來伊販賣各類幹果、土布、棉花等,各民族在此聚集經商,店鋪林立,各種小吃琳瑯滿目。該街成為寧遠城城外最大的商貿交易中心,故稱漢人街,維吾爾族稱漢族巴紮。由於漢人街的快速發展,向北形成建於1869年的北梁街三道彎小寺巷子、墳園背子、棺材巷子、舍房院、於家大院等,舊稱北岔子,形成漢人街的南北二岔子。

伊犁陜西清真大寺

漢人街的早年漢族墳地在八省墳院(現伊寧市東梁街上英買裏村,由於道路不便,清光緒1908年,建成東梁街,向南逐漸形成了喀什街、契列克巷、河州巷、砂罐窯(今伊寧市十四小)。當年,伊寧市漢人街雖然街長不足一公裏,但規模和繁華程度在當時的新疆可謂首屈一指,當時流傳著「到伊犁不到漢人街逛一逛等於沒到伊犁」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