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泉州遊子的回鄉手記

2024-01-31旅遊

我對家鄉泉州,是越發感到陌生了。以前讀高中時,泉州還是座小城市,名氣比不上廈門和福州,以至於我上大學、向同學們介紹家鄉時,都得解釋說是廈門以北的一座小城。老師講授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時,用了張泉州老君巖的照片,都能讓我興奮上許久。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泉州漸漸有了些名氣,卻變得越發陌生了。西街的老商鋪大多消失不見,代之以烤魷魚、奶茶、臭豆腐等網紅店面。中山路茂盛的樹木被砍伐一空,改造成了與廈門中山路如出一轍的樣子。再加上我回家鄉的時間越來越少,與家鄉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次趁著暑假,想著又半年多沒回家了,於是便訂了車票和民宿,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歲月變遷,我終究還是加入到泉州旅遊大軍的行列中。但與大部份遊客不同,我自信小時候還是見識過台風的,因此當民宿老板讓我準備好食物時,我毫不在意:「要知道,我們讀書時可都盼著刮台風好停課呢。」

等晚上探訪親友歸來,發現往日熱鬧的西街黑燈瞎火的,幾乎家家商鋪都大門緊閉,我才有點意識到,再不囤點吃的,明天就得餓肚子了。憑著自己對西街兩邊小巷子的了解,終於找到了幾家還開著的商鋪,從側門向老板買了三包綠豆餅,又吃了碗四果湯,心滿意足地回到民宿:這才是我所認識的泉州嘛。在「風浪越大魚越貴「火遍全國前很久,「愛拼才會贏」才是家喻戶曉的歌謠:「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富貴險中求。

第二天是台風杜蘇芮登陸的日子,出門是不可能的,早上我就拿綠豆餅當一餐了。記得以前「泉州講古」介紹說這是施瑯將軍發明的,以便讓士兵們即使是在大風大浪中也能夠攝入營養,保持戰鬥力,而綠豆的加入又使得它比一般的幹糧更容易下咽。這大機率屬於滿大街的名小吃故事範疇,但這次台風天的經歷表明,它對成天與風浪搏鬥的漁民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飯後,我下到民宿一層,看天井裏的風和雨,在手機裏和高中同學們聊著天,回想以前盼台風來的日子。就在這時,電突然斷了,這也成為噩夢的開始。沒空調的話,房間裏沒法呆,而且誰也不知道電啥時候能來,不敢刷手機,和家人報平安之後就關機省電了,只能擡頭看天井,觀察著風和雨,並聽老板講從視訊網站上刷來的杜蘇芮段子。

風力越來越強,雨越來越大,就在這時,只聽咣的一聲,三樓的玻璃掉下來,在天井玻璃房上砸出幾個窟窿,隨著雨水越積越多,那三塊玻璃承重不住,陸續掉下來,跟彈片似的。我們和天井中間隔著門,因此本來就沒有危險,只是那陣勢,著實唬人。倒是老板養的幾只貓很是淡定,自顧自地在那邊打盹。

台風肆虐了五個多小時後,終於往內陸推進了,風息雨止,可電力還是沒有恢復,於是我信步走出民宿,到巷子裏和街道上看看。只見樹枝落了一地,甚至把巷子堵住了,只能繞路,沿途地上到處都是碎玻璃渣子和磚塊。街上的景象更是駭人,幾十年的大樹被連根拔起,整塊路牌被吹到地面,電燈桿東倒西歪。

只有經歷了這場台風,我才真切明白了泉州人對神明的敬畏與虔誠。泉州人自古以來便向海上討生活,變幻莫測的風浪成為他們命運的主宰者,在看到建於宋代、歷經風雨的東塞塔依然矗立時,在看到供奉媽祖的天後宮安然無恙時,人們的內心是溫熱和感動的。

由於通告提醒台風尚未遠去,因此商鋪依舊不得開門營業,但還是有人照開不誤。當熱騰騰的面線糊、鹹飯、牛肉梗和牛排端上桌時,這些往日司空見慣的食物一下子點亮了一天的心情。或許宋朝時遠航至此的阿拉伯商人與旅行者們在市舶司遞交完通關文牒後,走到街市上,見到牛肉小吃時,也是這種感覺吧。此外,還有印尼的千層糕、南亞的咖哩香料、東南亞的甜辣醬、新大陸的地瓜粉,商業的發展使無數風味在這裏匯聚。我甚至在星巴克吃了份帕尼尼,也不知是不是馬可.波羅當年的心頭好。

晚上在民宿,電力還是沒有恢復,老板先是帶我們上天台看風景,後點起蠟燭,來自天南海北的五位住客一邊吃著食物,一邊聊天,分享各自的經歷(強力推薦這所古榕巷15號的民宿)。老板是黑龍江人,2020年來泉州旅遊時租下了這棟民宿,經營至今;河南小夥子高考被錄取到泉州師範的航海專業,想先來這座城市看看;安徽小夥子大三,已經是位走南闖北的資深旅遊者了;兩位雲南女生即將工作,也想利用假期四處走走看看。大家一直聊到燭盡方散,也許當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也是這樣度過泉州的夜晚的吧。就連老板養的貓也好奇地湊上來,聽聽我們在講些什麽。

終於到了該啟程的時候,像當年的商人一樣,走出舊館驛,映入眼簾的還是巍然矗立的東塞塔,千百年來,它們見證著無數商人的揚帆起航,心下釋然,走南闖北原本就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西街上,商鋪依次開門,店主在準備著一天的買賣。買上幾種泉州特色糕點,帶去給遠方的家人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