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对后世画坛有影响力的一代宗师,为何最终沦落为「疯和尚」?

2024-06-22国风

明末清初,在中国的画坛上,有一位皇亲国戚,以他卓越的绘画才能,享誉整个画坛,此人就是朱耷。

朱耷,原名朱统,号八大山人,朱氏天下里妥妥的一枚皇室成员,江西南昌人。生于1626年,死于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也许人们要问,朱耷既有皇亲国戚的优越感,也有艺术上的卓越与骄傲,他为何最终选择出家?另外,他的绘画成就,给后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话说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此时朱耷年方19岁。偏偏祸不单行,不久,他的父亲也撒手人寰了,一时失去了两座靠山,导致朱耷内心极度忧郁和悲愤。

自此,朱耷假装聋哑,隐姓埋名,以「八大山人」的名号自居,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遁入空门,潜居山野,避免带来杀身之祸。

很有意思的是,从此以后,后世只知道中国历史上八大山人这个称谓,而他的原名竟无人问津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有两个签名,一方面赋予了别出心裁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表明了他的命运多舛的百般无奈的心境,这两个签名,一个是「八大山人」,一个是三月十九。

列位看官有没有发现,在八大山人的画作签名中。朱耷把「八大山人」这四个字,浓缩为「哭之」或「笑之」,这个签名,正是道尽了他的人生悲欢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境。

八大山人无愧于一代画坛宗师,他的签名,总是能发人深省,引人入胜,极有艺术性!只要稍微留心,我们不难发现八大山人的画作,常常有「三月十九」的签押,既像一只鹤,也像一只探出头的蜗牛,背着沉甸甸的壳子,探头张望什么……

「三月十九」的真实含义为崇祯皇帝的忌日。话说这一天,李自成的军队杀进北京城,在故宫的崇祯皇帝得知消息,慌忙出逃,最终被逼到景山公园,在一个古树上上吊自尽,这棵古树至今还保留着。

崇祯皇帝的死亡,标志着大明王朝的彻底崩溃,李自成临时坐上了皇帝的龙椅。因此,三月十九也成为明朝灭亡的日子,朱耷借此寄托怀念故国。

由八大山人的经历与心酸,不禁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以及他创作的千古名作【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由此发现,八大山人与南唐后主的命运,竟有如此的相似!倘若八大山人联想到南唐后主,自然会心生感慨,或许会生出同病相怜的感慨!

伟大的艺术家以及伟大的作品,都产生于非凡的历史时期,且不说画坛,就是在文学领域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像泰戈尔、托尔斯泰、鲁迅等人,莫不如是!

对于八大山人来说,我们感慨他由于王朝的更迭而带来的命运多舛,也庆幸时势造英雄,一帆风顺的人生,难以成就艺术大家和文化名人。

所谓艺术家,就是善于用他的笔墨和文字,通过诗文及造型艺术,来表达他的心迹和诉求。

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还有那宋代的徽宗、汉代的少帝,他们的才情,为后世的文化增添了一抹又一抹的浓墨重彩。

不由得想到汉代的少帝,他的一首五言律诗,虽道尽了他被废除的屈辱,也绽放出了他的文学光辉,诗曰——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以上种种,一方面感受到中国历史发展的风云突变,另一方面在历史、文学、书画的加持下,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大家横空出世。

明清以来,时至今日,八大山人的绘画,在中华画坛的影响力有增无减。一是艺术风格与技法的影响,他以简练的笔墨和象征性的手法,以「白眼向人」的鹰、鱼的形象融入画作,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

近代与现代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坛巨擘,他们的绘画,无不深受八大山人的启迪。

一部中国近代画论,无处不提及八大山人的绘画贡献及其影响力。如今的书画市场,八大山人的画作,带动了整个书画的成交率!

八大山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时代绘画发展的精神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