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有些人的书法停滞不前,刘恒理事给出了答案,网友认为说得直接

2023-12-23国风

许多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书法总是停滞不前,好像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但想要突破这种风格时,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问题,中书协理事刘恒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书法不只是停留在技法的层面上就可以了,这只是一个基础,而书法最重要的就是字外的综合性的文化层面支撑。他说,书法不是简简单单地写字,字外功夫十分重要。

刘恒的这个观点,引起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和热议。一些人认为,书法本身就是道,而技法只是到达这个道的桥梁。恰恰,当代书法的展览把许多书法爱好者带到了技的层面之上,缺失的就是没有那个道。也有人说,讲得很精准,为什么很多书法名家的字总是那样停滞不前了,原因就是字外功夫不及,整天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水平怎么能上去呢。还有人觉得,书法是文化的精粹,是提炼出来的文化表达,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悟性。

关于综合修养的问题,其实也是指一个人的才识问题。唐代张怀瓘曾对王献之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意思是说王献之的行草书不只是行草书,之外还开一门,那就是他的才识高远。

当然,这个评价恰恰与刘恒所说的观点是一致的,强调的不只是一个人在书法方面的技法问题,更是把人的综合修养水平提到了书法的最高制点之上。但刘恒也说,技法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如果没有技法,也就没有了通往:「道」的这个制高点的桥梁。因此来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走两条路:一条是书法所具备的技法水平,但如果想要打开另外一扇门,那就要去成全自己的综合修养之路。

当代一些书法名家在个人书法展或者评价他人书法时,往往会得不到许多书法爱好者的认可,他们经常会用这样一句话来说:都是文化涵养不够才写成这样的。同样,面对一些书法博士的作品,也会有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书法博士,看起来是博士的学历,但真正离文化还差得远。在前不久陈海良的书法个人展上,许多人觉得,他的作品被人说成是超越古人了,但那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真正的功夫还差得太远。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涵养?其实,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它真的是包罗万象的,从德到道,无不包含文化,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至少包含了对人的修养、阅历、学养、情操以及对国学等方面的知识定义。例如以前有人说,这个书法家只会照抄诗词,而没有自己的文学修养水平,说的就是他只具备了技法水平,而文化层面的支撑尚且不够,也就写不出更精妙的书法作品来。

因此,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就是要在练就一定的技法水平外,更要加强对文化水平的修养,文化不是学历,修养不是涵养,作为一名书法家,就要修炼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涵养,提升自己的认知,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书法作品随着文化涵养水平的提升中得到更为强大的滋养。书法是自然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这幅兰亭奖书法作品引争议:是学古不专精,还是写得太像?

只写了六个字的隶书楹联作品,为何能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

这幅行书楹联入展全国书法展,有优势,也有不足,需要借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