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海外唯一留存中国皇帝御赐书法真迹,就在新加坡

2023-12-21国风

我们前一篇文章提到,早年的华人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出发,几历风险,不少人由于疾病或意外,死于海上,其他人最终安全在直落亚逸街登陆之后,感谢神灵的佑护,便在岸边修起庙宇,也就是今天的天福宫、海唇福德祠、粤海清庙。

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这三座庙宇地位崇高, 分别代表着五个主要社群的其中四个 。天福宫代表福建社群,主祀妈祖;粤海清庙代表潮汕语社群,也是主祀妈祖;海唇福德祠则代表粤语帮和客语帮,崇祀福德正神大伯公。

今天这篇文章,专门给大家介绍天福宫。重点不在介绍宗教信仰,而在 介绍天福宫的两件重要文物 ——光绪御赐书法,以及清朝驻新加坡第一任首席外交官左秉隆的赐匾,以及 御赐 书法真迹的修复过程

从坟山到庙宇

新加坡福建社群统领机构的变化

在今天新加坡中央医院的所在地,原本有个福建人的坟山,叫「恒山亭」,不晚于1828年成立。恒山亭是福建社群的统领机构,亭主是来自马六甲的薛佛记。

1840年,在来自马六甲的峇峇富商陈笃生、薛佛记等人的主持下,天福宫落成之后,由福建会馆在此主持闽南社群的一切事务,自此, 新加坡闽帮的统领机构由恒山亭转至天福宫

(寺庙的大门保留给神灵和贵宾出入,普通香客则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方位,从龙门进,从虎门出。进出的时候,门槛不踩,要跨过去,男子跨左腿,女子跨右腿)

天福宫虽是为闽南社群所建,但是,自建成之日起,就 不以服务闽南社群为局限,而是把 格局放大至所有华人 (旧时称为唐人)。【建立天福宫碑记】就讲得很清楚:「(天福宫)为我唐人会馆议事之所」,可见一斑。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新加坡福建会馆,不仅照顾福建后裔,而且照顾华人,乃至其他种族的新加坡人,不分彼此。

(建立天福宫碑记。图源:许振义)

海外唯一存留的御赐书法真迹

走进天福宫正殿,嵌入眼帘的除了庄严神圣的妈祖神像,就是正殿最高处悬挂的 光绪御赐「波靖南溟」匾额 ,十分醒目。

(图源:许振义)

这方匾额,最上方饰一火珠,下有立体透雕装饰,再下为匾额。匾额周围有五条金龙盘绕,配有鲤鱼跃龙门浮雕。匾额正中楷书「波靖南溟」四字,正中有「光绪御笔之宝」六字方印,题款是:「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吉旦,奉赐御书墨宝于天福宫;臣福建众绅耆敬奉」。

(翻新之后的匾额。图源:许振义)

火珠下两条金龙前爪捧着一管细长的锡制圆筒。多年来, 父老相传光绪御笔真迹原件就藏于此 ,但从未有人斗胆攀上神殿一探究竟。

1998年,天福宫开展有史以来的全面性落架大修。1999年4月23日下午,负责修复工程的建筑师王忠义准备了工具,在三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教授罗哲文、郭湖生和马瑞文,以及福建会馆理事的见证下,取下锡筒。

(这是匾额当年的样子,红色箭头指着刚从锡筒抽出来的黄绢原件。图源:张孝宅)

本以为筒盖已焊死,却意外发现在涂了点儿油之后,被香火烟熏百年的筒盖一旋即开,随即发现里面藏有明黄绢卷。绢卷小心取出之后,缓缓展开, 但见一个「溟」字,即确认为真迹原件

(卷墨粘贴严重。图源:张孝宅)

开卷之时,因年代已久,卷墨粘贴。为了保护文物,现场未全部展卷,随即交由专家处理。

在今年的一次讲座上,中国 古字画修复大师张孝宅 回忆说,由于新加坡天气炎热,锡筒放置在屋顶下,长期被屋顶上的高温炙烤;加上大殿通风不畅,气温高,最终导致锡筒内的卷墨粘贴,以致黄绢破损严重。

四处寻求光绪年间旧墨

收藏在筒内近百年的「光绪御笔之宝」终于重见天日,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请来张孝宅主持修复工作。

为了复旧如旧,张孝宅不但得找到同粗细、同经纬、同密度、同色的补绢,还得在市场上费力寻求光绪年间的旧墨,以及 织有龙纹团的黄绢 。在他的精心钻研和刻苦努力下,「波靖南溟」成功修复。

(当时张孝宅拟定的修复方案,图源:张孝宅)

为何要费这么大的力气修复「波靖南溟」?因为它具有很高的价值体现,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研究价值等。

新加坡闽商赈灾

光绪帝赐字褒奖

1905年6月漳州、泉州大水为灾,新加坡诸闽商在当地设立平粜局,将所筹集的一万元汇往泉州筹赈局。事后,泉州筹赈局禀报省府,又经闽浙总督松寿禀报朝廷,于是赏以墨宝,以资褒奖。

根据【清德宗实录】记载,1907年5月4日,御赐墨宝由军机处负责送往福州,再由署理闽浙总督职务的福州将军崇善邮寄新加坡。大概五个月之后,同年11月收到,在新加坡本地摹刻成匾。

再过三个月后,1908年1月6日,在天福宫送神回銮仪式之后,御赐墨宝匾额正式悬挂到天福宫正殿上。

是否光绪御笔亲书?

原件重见天日之后,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这是否光绪御笔亲书?

学者杜南发认为,从大量史料和宫廷记载可知,皇帝所赐「御笔之宝」,经常是由 南书房翰林所代笔 ,而且,对比光绪亲笔书法,此 「波靖南溟」四字并非出自载湉笔下

后又经书法家陈声桂、历史学者柯木林、林孝胜、林亦秋等判断,亦认定不可能是光绪亲笔。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是 光绪命人代笔、正式下旨颁赐的原件真迹,符合清朝皇家规格 ;与其称之「光绪御笔真迹」,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光绪御赐书法真迹」。

目前已知的是,在东南亚仅存光绪赐匾三方。除了天福宫的「波靖南溟」之外,一为新加坡潮帮粤海清庙的「曙海祥云」,匾额仍存,但原件真迹已佚失。另一为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可惜该匾今已无存。我们接下来会撰文介绍粤海清庙。

(图源:许振义)

天福宫「波靖南溟」是 东南亚唯一保存完整的御赐书法真迹 ,是本地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

2005年4月16日,在福建会馆「三庆大典」千人晚宴上,福建会馆将「波靖南溟」御赐书法真迹正式赠送给国家文物局珍藏。

除了「波靖南溟」,天福宫还有一面匾额「显彻幽明」,是清朝首任驻新加坡最高外交官左秉隆所书,为 天福宫重要性仅次于「波靖南溟」的文物

(图源:许振义)

天福宫西配殿有个城隍殿,供奉的是最高级别的王爵级都城隍,身穿红色金蟒袍,左右为助理官吏,一人掌管生死簿,一人掌管奖善罚恶。

在殿前有黑白无常,俗称「大伯爷」「二伯爷」。

白无常满面笑容,身材高瘦,面色惨白,口吐长舌,官帽写有「一见生财」四字,予感谢并对恭敬神明之人以好运。

黑无常面容凶悍,身宽体胖,个小面黑,手牌写有「见恶便拿」四字,意为对违抗法令身负罪过者一概无赦。

着重中华文化的传承

进入二十一世纪,天福宫不再仅仅扮演信仰场所的功能,它实际上也 承载了社会教化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每年,新加坡的著名南音团体湘灵音乐社都会在天福宫有三次免费演出,既演唱传统的福建南音,也演唱新加坡版的创新南音,十分独特。

两年一届的新加坡福建文化节,往往也在天福宫毗邻的场所举行。

(2022年11月,副总理黄循财到天福宫参加福建文化节)

(2023年8月,湘灵音乐社在天福宫的传统南音演出)

(2023年12月,湘灵音乐社在泉州的创新南音演出)

湘灵音乐社下一次在天福宫的演出是 2024年3月28日,周四,晚上八点 。欢迎前往观赏。

本文为 「直落亚逸街」历史系列之二 。下一篇文章将介绍天福宫「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及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敬请关注。

(作者是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眼「董事经理)

ABC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丨来源

新加坡丨图源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