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汪忠纯艺谈(90)三人行必有我师(读八大山人余承尧陈鑫画)有感

2024-01-07国风

今日读画,有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人;有余承尧,中国台湾人; 有陈鑫,中国大陆人。一古两今。都是与绘画有缘之人士。

第一:八大山人。朱耷出生皇亲国戚,老太爷是,明太祖朱元津。明灭清立,国破家亡,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他把一腔热血闷撒在绘画之中。他的作品比较冷艳、深沉、含蓄。特别是笔下的鸟,独立白斜,一副藐视一切,悲怆之中又带有无奈的神情。其作品大多题材单调,寥寥数笔,清汤寡水,墨彩淡然处之。如果不是和皇家沾亲带故,恐怕历史难承其名。有人评价朱耷是文人画的标杆——无人逾越之高峰,作品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我倒是觉得其朱耷作品简约不简单,妙就妙在笔下的鸟「独立斜眼」。他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倚物明志,借鸟示情」的暗喻画风。正如有人评说:凭一「白眼」独步古今。对朱耷作品读解,我们也只能是前因后果,妄自揣摩。不过,以这种消极的隐喻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怀,就现时代而言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只能借此而悟:含有精神财富的比喻,唤醒民众对社会的关注,以及予以民情关爱的作品是有价值的,有温度的,是值得欣赏和传承的。

朱耷作品

朱耷作品

第二:说说余承尧。余承尧是中国台湾人。1991年初时年93岁回厦门定居,1993年春末95岁仙逝。余承尧在大陆当代中国画坛是鲜有人知的。他在中国台湾是比较重要的山水画大家。他年过五十才自学绘画。潜心伏案几十年,年近九十,被伯乐发现,声名鹊起,享誉海内外。

欣赏余承尧的山水画,首先被画的艳丽色彩和满构图的雄浑震撼。山的结构,水的存在,植被的殷实繁茂,以及天地间浑然一体。你无法相信这是毛笔画出的,更无法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相联系起来。它的写实程度,没有比较而是实实在在。我感觉就是一幅现场实际风景图。可仔细分析,又不可能。大自然怎么也不可能如此规整,如此似心灵感应汇集一起展示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的「留白」不见踪影,线与彩的交汇自然而和谐,没有相互遮遮掩掩,各显其能。他描绘的树很少独棵呈现,大片覆盖连成一体,山石嶙峋刚劲,水沿谷涧自然而出。其画通篇线条硬朗短促,笔墨张扬的创新。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的画风。

余承尧绘画作品,结构严谨,绝无应酬敷衍之迹。三尺桌台,辛勤耕耘制作了大量作品,令人钦佩。

不管如何,余承尧用自己的笔墨情趣释解了山水之情,丰富了中国山水的新天地,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的新内容和新空间。

余承尧作品

余承尧作品

第三:再来欣赏陈鑫的山水画。陈鑫,厦门美协副主席,任职厦门美术馆副馆长。陈鑫的绘画我十多年前欣赏过。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陈鑫当时正在专研自己独创的「方笔皴」。中国山水画丰富多彩,先人在经历千年探索中积累和传承下来很多宝贵的技法,譬如,单就山水画的皴法就有:「豆瓣皴、荷叶皴、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乱柴皴……」这些早就成了山水画皴法的格式摹本。所以,能够寻找到一种新的皴法,开创现代山水画新的技法应用元素,成了很多人努力探索的梦想。陈鑫早期就投入传统写意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用最大的力气钻进去,还要能够成功地打出来,这就意味着自身需要一次脱胎换骨。谈何容易!而陈鑫早早的选定了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那就是「方笔皴」以及「方笔皴」的应用。经过这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探索,陈鑫的「方笔皴」已经技法娴熟,颇有心得,山水画创作面貌焕然一新,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样貌。这在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不仅传承了国画的写意精神,同时,创新的使用「方笔皴」,让作品有了区别于其他的风格,难能可贵!

我们坚持在说创新创新,可是,没有专注,没有坚持。思想立场容易动摇,朝三暮四,东施效颦,往往一无所获。在这一点上,陈鑫给我们做了榜样。所以,当我看到现在陈鑫创作的山水画作有了这样大的变化,「方笔皴」应用如此驾轻就熟,实感钦佩。同时,也佐证了中国山水画依旧生机勃勃,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发生重大的发展变化。

陈鑫作品

陈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