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不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吗?那壁画中的狗有没有佛性?

2023-12-21国风

问僧:「一切众生还有佛性也无?」曰:「有。」公指壁上画狗子曰:「这个还有也无?」僧无对。公自代曰:「看咬著汝。」

——【五灯会元】第九卷 襄州王敬初常侍

白话直译:

常侍王敬初居士问一僧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吗?」

僧人回答说:「有。」

居士便指着壁画上的狗问:「画中的这只狗也有吗?」

僧人一时脑袋打结,无言以对。

王敬初居士便自己回答说:「你看,被狗咬到了吧!」

鉴赏评说:

【涅槃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陀悟道之后的第 一句话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指的佛性。

知道佛性的来历,背得下来经文,未必就明白到底什么是佛性。经典是觉悟者的总结词,对于觉悟者而言是真实不虚的,但对于未悟之人仅仅是「佛学知识」而已。

执于知识,而没有真正的体悟,就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也就是「口头禅」了。

文中的僧人就是如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并没有亲身验证过,而是人云亦云。稍微一有变化,就脑袋打结了。他当时肯定在思考: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狗也是众生之一,说有佛性不会错吧!可壁画中的狗,只是画的一部分,严格说来是画而不是狗,是不是没有佛性呢?如果说没有佛性,但又的确是狗的样子啊。」

画中的狗样子虽然是狗,但又不是真的狗,到底有没有佛性呢?这个问题还没有碰见过,经典中也未曾提起,这就把僧人难住了。

王敬初笑着说:「你看,被狗咬到了吧!」

其实就是在说,「口头禅」说得再好也不能开悟的,真正体悟到实相才能融会贯通、应对自如。被狗咬一口还是小事,如果像赵括、马谡等人的「口头禅」那结果就严重了。

所以,不要把前人的体悟当成自己的智慧,不要只是背经文,张口就来不是什么好事,一切应以实修为好。

肯定有很多痴心人想知道「壁画中的狗」到底有没有佛性,所以也来说说口头禅吧!

要说某样事物「有没有」,肯定要先有这个事物的概念,即:下一个定义,是什么。

佛性是什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或准备回答这个问题时,就已经是人的认知、思维了,已经不再是实相。从这个角度来说,能表达出来的佛性就不是佛性,而是人的知见。

所以,「佛性不可说」,说出来的不再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那个佛性了。

佛性的概念就是不可思议的、无法描述的、不可得的,即使存在,也不能说这个事物中「有」还是「无」。就好比:说这个人有没有良心,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良心」,才好来判断这个人有没有良心。

同理,说一个人是好人,首先得对好人下一个定义,再来看这个人是否满足这个定义。当思考这个问题时会发现,没有办法准确定义,不管怎么定义都只是「有局限」的主观行为。局限于历史、社会、经济、个人等等因素。

那么有没有佛呢?如果能准确定义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就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凡人。有没有极乐世界呢?其实都是方便之说而已,执于「有无」都是「着相」了,小心被狗咬。

既然佛性无法言说、不可描述,那就无从判断壁画中的狗有没有佛性了。因此,重点不是狗子是画的还是真的,而是「有无」的问题。

真相犹如一座独木桥,桥的两边都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有」,一边是「无」,不管踏入哪一边都将万劫不复。只有走在中间,行中道,打破「有无」的二元对立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实相非相,不是人的有别认知,只要落入有所分别的二元对立就不是真相了。所以说「性相如一」、「心法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相从来都是只有「一」,「有」也是它,「无」也是它,「色」也是它,「空」也是它。

因此,明白了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非是有,无非是无,世界的本来面目非有非无。那么就可以不执于有无了,冲破二元对立的限制。可以说狗子有佛性,也可以说无佛性。但是:

说「无」时,知道不是真的「无」,就好比:虽然水无形而不可描述,但每一个波浪都在显示水的存在。这是说「无」而不执于空。

说「有」时,知道不是真的「有」,就好比:虽然浪花朵朵,其实转瞬即逝,它们仅仅是水的妙用而已,并不是永恒存在的。这是说「有」而不执于有。

任何事物都有「有」的一面,也有「无」的一面,是「有无」的复合体,不能只说「有」还是「无」,永远都是一体两面,这就是佛学说的「一」,「不二」。有无的关系,就好比水与浪花的关系。

水是存在的,但永远不可得。不信,试试把水找出来,只能找到水滴、浪花、水气......都是水所化生的不同状态而已。

如果说水是不存在的,那浪花又是谁生起的呢?水为本体,浪花是妙用,这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关于「狗子有无佛性」,附上赵州从谂的一则公案,他既说「有」也说「无」:

有位僧人问赵州禅师:「狗子有佛性吗?」

禅师回答说:「没有。」

僧人说:「上至诸佛,下及蝼蚁,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没有呢?」

赵州答道:「因为它有业识在。」

另外一僧人问同样一个问题:「狗子有佛性吗?」

赵州答:「有。」

僧人又问:「既然有佛性,为什么要投胎做狗呢?」

赵州说:「因为它明知故犯。」

这也是在暗示佛性岂是「有无」可说的?既然不是「有无」的层次,说「有」说「无」又何妨,就看当下的具体情况了。

注意最 重要的一点:说「有」说「无」都不会影响那个真相的存在!说「有」,壁画中的狗子就可以成佛了吗?说「无」,壁画中的狗子就不存在了吗?

二元对立的世界都是人打造的感性世界,就是执于这些「有无」、「美丑」、「好坏」才有了种种烦恼,修行其实就是要从心里放下心意识打造的有别世界,还原世界「非有非无」的本来面目。

「她爱我吗?她是不是讨厌我?」

思考或推理,无济于事,都是感性的烦恼。当你思考上面这个问题时犹如那位僧人,当他思考狗子是否有佛性时就已经被狗咬到了。

不管怎么想都不是真相,也不会影响她的最 终选择。重要的是要从「有」的一面做文章,只有现实行为才是对真相的最 好表达。她爱不爱你,不在于你怎么想,而在于你怎么做。

你有没有佛性?如果有,你有什么证据?如果没有,岂不是狗子不如?这个问题不要思考,也不用回答,用心感受,在生活中去慢慢印证。

所言如有不当请各位海涵,欢迎指正及讨论,并对您的阅读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