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宋朝之前没棉被,零下几十度,古人怎么熬过去的?

2023-12-16国风

转眼间,又到了被天气毒打的季节了。

初看到这张图,还不信邪,这几天,果然被「毒打」了。

每天体感只有一个:真!的!好!冷!啊!

冷到不出门,只待在暧气旁边,空调屋:

待在温暖的屋内不禁思考: 古人怎么抗过这寒冷的冬天?

在古代,尤其是底层的百姓,根本用不起棉被,实际上,在宋朝之前,棉花还没有在中原普及,直到北宋时期,棉花才开始大批量种植。

那在宋朝之前,人们都是用什么来御寒呢?

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古人们又是怎么扛过去的?

首先,古代也是有富贵贫贱之分,如果你穿越到古代成为「人上人」的贵人,那么,恭喜你,可以住进传说中的 椒房

没错!

就是「椒房殿」那个「椒房」。

据说这个「椒」,指的是花椒,平时吃的那个:

不要以为人家只是吃的调料,这东西在古代可是被用作保温材料来使用。

2000年前的工匠们,用花椒和泥之后,涂抹在墙壁表面,不仅能达到保温的作用,而且自带芳香的气息。

你肯定要疑惑:芳香?花椒还会有芳香?

其实是工匠将花椒捣碎和泥之后,还加入了一些花草植物,不仅馨香,而且花椒还多籽,具有「多子多孙」的寓意。

保暧的原理嘛,就跟现代建筑内外墙保温原理相似。

所以,在古代,你如果成为贵人,冬天很容易挨过去。

不仅有花椒墙,还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防寒保暖设备。

据汉代【西京杂记】记载,贵人们的墙壁「以椒为泥涂室」做保温材料,殿内的墙上挂着华丽的壁毯,地上铺着厚软的西域毛毯,再有翡翠宝石镶嵌的屏风,大雁羽毛做成的幔帐……

温暖如春,奢华至极。

如果你没能成为「贵人」,但架不住有钱,穿越成一个「富人」。

恭喜!火炕、火墙、地暧冬天用起来也很幸福。

火炕(也称「地火龙」)、火墙常见于北方。

灶台与火炕相连,火炕与火墙相通,通过燃烧木柴,供给热量,让热气在墙内流动、散发,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

原理如图:

这东西在我国秦汉时期已经有了。

1974年,考古学家在秦朝都城「咸阳一号建筑」遗址曾发现了3处壁炉,专家推测,其中两个壁炉还安装在浴室里面,方便后宫女子冬日洗澡。

不过,如果穿越到古代,既不是「贵人」也不是「富人」,咋办?

用不起火墙、地暖,又没有能力建椒房。

那便用土坯建房,掺杂一些谷壳、麦秸等,与此原理相近;不仅成本低廉,也能保温防寒。

建完后,再不济,加个火盆:

史料记载,火盆起源于黑龙江,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开始使用的,已近2000年。

火盆里的燃料,除了烧木炭之外,主要是烧柴火。

不过,烧柴火也耗柴,穷苦人家,一般在屋子里烧个炉子就行了。

到了宋代,除了木炭,平民已经广泛用起了煤。

【清明上河图】右起首的地方,两个人正赶着五头毛驴,毛驴上驮的即是石炭。

宋代人的石炭,即是今天的煤。

南宋庄绰在【鸡肋篇】说:昔汴梁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那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用煤不用柴了。

另外,冬天,富人还可以穿着质量上好的保暖衣服:

也可以随时随地地揣着一个小暖炉:

他们甚至可以不用外出干活,只待在家里烤火就行。

平民百姓呢?

棉麻丝绸什么的买不起,选择粗糙、价格低廉的羊皮、狗皮,或将野麻、葛藤的皮收集起来,撕细后搓捻成线,编织成网衣。

然后,再以丝绵、麻絮填充成御寒的衣物。

唐宋时,还曾一度流行穿一种用纸作的衣服——纸衣来抵挡风寒。

总之,对于有钱人来说,椒房、暧殿、火墙、地暧、手炉、貂皮……渡过寒冷冬天,太多选择啦。

而对于普通百姓:

住掺杂着谷壳、麦秸的土坯房抵挡住第一波寒冷;

买不起棉麻丝绸,找一堆干草,可充作被褥再抵挡一波寒流;

剩下的屋内放个火炉,多备些柴火,冬天也算能熬过去!

遇到乱世,只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