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五行图和太极图「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原因

2024-06-12国风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是历史小说 【杨家将】 对杨延昭——杨六郎部下的两员大将焦赞和孟良之关系的形容,意思是他们两人金兰结义、形影不离。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太极图】 【五行图】 就是这样一种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的存在。

算命先生们,清一色都是用 【太极图】 做他们营生的招牌。

但是,他们真正的算命方法,却是用 【五行图】 【天干地支】 来进行推算的。

也就是说,在算命先生们那里, 【太极图】 【五行图】 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的。

那么, 【太极图】 【五行图】 的关系为什么这么紧密呢?

她们的这种互为表里,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她们的名称,分析一下她们名称的确切含义,就知道问题的答案。

「太极图」 「太」 ,就是原始,初级的意思; 「太极图」 「极」 ,本意是指马背上的木篓子,这里就是借指运载货物的载体。

所以, 「太极图」 这个名称的含义很明确,就是相对事物的 「道」 —— 「秩序与惯性」 ,而象征承载事物的 「道」 —— 「秩序与惯性」 的那个原始性的 「器」 —— 「关系与结构」 的意思。

「太极图」 原来叫 「大恒图」 ,两个名称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在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时代,为了避提皇帝刘恒的名讳, 「大恒」 就改称为了 「太极」

那么, 「五行图」 「五」 ,当然是说其中有五种 「行」 ;而 「五行图」 「行」 ,就是指在道路上前进。

所以, 「五行」 就是五种在道路上前进的方式。

这不就是 「道」 吗?

这不就是事物的 「秩序与惯性」 吗?

所以, 【太极图】 【五行图】 是相互配合的,是分别象征一个事物的形而下的 「关系与结构」 ,和形而上的 「秩序与惯性」 的。

就好比她们一个象征事物的肉体,一个象征事物的灵魂。

当今的很多人认为, 【五行图】 及其 「五行」 文化,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战国末期的 「阴阳」 家 邹衍所发明的。

因为,邹衍有一套 「五行轮回」 的理论,叫 「五德终始说」

其实,邹衍所宣扬的理论,不一定就是他自己发明的,他不过是对他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发掘和利用罢了。

隋朝萧吉的 【五行大义】 里就记载: 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

蔡邕, 就是被曹操从匈奴救回的三国时期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而曹操之所以要救回蔡文姬这个大才女,就是因为,她的父亲蔡邕, 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学问家,可惜,他在动乱中被牵连下狱致死。

因为蔡文姬深得其父亲的真传,所以,曹操把她从匈奴那里救回来,就是想要通过她的回忆,使其父亲生前的著作,多多少少能够流传。

这个 蔡邕的月令章句 就说明, 「五行」 文化其实是在黄帝时代就有,大挠就是根据 「五行」 「星宿」 两种文化,而创作了 【天干地支】

那么, 「五行」 文化是否就是在黄帝时代产生的呢?

也不是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 」,只是说明当时盛行 「五行」 文化,却并不能说明, 「五行」 文化就是产生于那个时代。

再往前看,唐朝司马贞所著的 【三皇本纪】 记载,伏羲氏 「木德王,注春令, 月令孟春,其帝太皞,都于陈 ,东封泰山。」

女娲氏 「 不承五运,一曰,亦木德王。盖宓犧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

从司马贞的这个记载来看, 「五行」 文化其实是在伏羲女娲时代,就已经盛行着的。

泰山之所以为 「五岳独尊」 ,就是因为伏羲氏为天下共祖,而伏羲氏就是根据当时盛行的 「五行」 文化,自命为 「木德王」 ,进而由于自己是 「木德王」 ,就要根据 「五行」 文化的 「木居于东」 之说,去 「东封泰山」

也就是说,泰山是后世天下的共同的 「神山」 ,所以,她才为 「五岳独尊」 ,而这个 「五岳独尊」 的文化,其实是基于 「五行」 文化而来的。

那么,伏羲女娲时代的 【五行图】 ,跟我们今天的 【五行图】 ,是一样的吗?

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的 【五行图】 里面,有 「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然而,伏羲女娲时代会有金属吗?

那时候会有 「金」 这种文化概念吗?

所以,那时候的 【五行图】 中,会有 「金」 元素吗?

史籍中最早的对于金属的记载,是司马迁 【史记·封禅书】 记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还有 【管子·地数篇】 记载: 「 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

而考古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是 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把青铜小刀,距今约5000年。

虽然比这更早的距今6700年前的陕西 临潼姜寨遗址,曾经 出土过一块半圆形的 铜片,还有一个残缺的管状铜。

但是,且不说那时候有没有产生有意识的、规模化的炼铜与使用铜制品的行为,单就出土的黄铜片和管状铜,都不是锐利的砍削工具这一点来看,当时的人们可能就还没有摸清这种最早出现的人造金属的性质,所以,也就形不成 【五行图】 中的 「金克木」 的思想,当然就也不可能在 【五行图】 中使用 「金」 元素这种概念。

特别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个以 「金」 为名号的历史人物 「少昊金天氏」 ,大概率就是金属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而他是伏羲氏的后裔。

所以,伏羲女娲时代没有金属工具,当时的中国文化中,就不可能有 「金」 的概念,那么,当时的 【五行图】 中,也就肯定不会有 「金」 元素。

那么,那时候的 【五行图】 中,与现在的 「金」 元素概念相当的那种元素,会是什么元素呢?

那就是女娲氏 「炼石补天」 「石」 元素。

女娲氏 「炼石补天」 ,我们今天的大部分人,都是把它当神话来解读的。

其实,它根本就不是神话,而是当时的女娲氏为了制服洪水,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这种宗教仪式的理念,就是根据当时的 【五行图】 「石生水,石克木,土生石,火克石」 的观念,来以 「火」 「石」 ,从而阻止 「石生水」 ,以达到制服洪水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那时候的 【五行图】 中,与现在的 「金」 元素概念相当的那种元素,会是 「石」 元素呢?

因为,在金属出现之前,人类历史上有一个相当长的 「石器时代」 ,那个时代的砍削、钻穿、刺杀性的工具,就是石器——石斧、石刀、石镰、石钻、石镞等等。

而石,在烈火焚烧的情况下,也能够变化成水,这个现象,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就容易观察到。

晋朝张华所撰 【博物志】 中就曰: 「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

所以,早期的 【五行图】 中,原本是有 「石」 元素的。

只是由于【五行图】中, 「石」 「木」 的关系是一种强者与弱者的对抗关系,而新出现的金属工具,性能比石器工具更加优越,更加能够体现 【五行图】 「强者」 「弱者」 强硬精悍的特性,所以,后来的 【五行图】 中, 「石」 元素就被 「金」 元素给取代了。

那么, 「金、木、水、火、土」 ,或者是 「石、木、水、火、土」 这五种元素的 「相生相克」 ,到底是什么寓意呢?

我们应该 怎么理解 【五行图】 及其所产生的五行文化呢?

为什么 「金、木、水、火、土」 ,或者是 「石、木、水、火、土」 这五种元素的 「相生相克」 ,会对应于四季和四方的时空运转,形成一个圆形的闭环呢?

因为,宗教是哲学之母,人类最早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是起始于宗教,所以,哲学也必然是脱胎于宗教。

在这样一种 「母承子继」 的转换过程中,哲学的表达,必然也是一种近似于宗教的表达。

而由于每个人的悟性不同,对于同一种脱胎于宗教的文化,各人就有各人不同的理解。

所以, 【五行图】 作为一种产生于宗教时代的文化,人们对其进行宗教性质的理解,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理解。

对于 【五行图】 「金」 「木」 的强弱性、死活性的 「阴阳」 相对关系, 「水」 「火」 的轻重性、冷热性的 「阴阳」 相对关系, 「土」 「金」「木」「水」「火」 的 中和包容与极端对抗的 「阴阳」 相对性关系,大家一般是比较清楚的。

但是,很少有人进一步地分析理解 「金」 「水」 相对是一种什么关系, 「木」 「火」 相对是一种什么关系,以及进一步了解这些 「阴阳」 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有没有人注意到 【五行图】 中的 「金」 「木」 虽然 「阴阳」 相对,但是,它们相对 「水」与「火」 ,同样都是 「固态」 的; 「水」 「火」 虽然 「阴阳」 相对,但是,它们相对 「金」与「木」 ,同样都是 「变态」 的呢?

有没有人想到 「固态」 「变态」 ,也是一种 「阴阳」 相对,其中 「固态」 为阴, 「变态」 为阳呢?

有没有人想到这种 「固态」 「变态」 「阴阳」 相对,意味着什么呢?

有没有人想到 「韶华易逝,红颜易老」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呢?

【五行图】 中, 「金」 「木」 「阴阳」 相对,是一种 「强弱」 相对, 「死活」 相对, 「金」 「木」 弱, 「金」 「木」 活。

【五行图】 中, 「水」 「火」 「阴阳」 相对,是一种 「轻重」 相对, 「冷热」 相对, 「火」 「水」 重, 「水」 「火」 热。

【五行图】 中, 「土」 为整体, 「金」「木」「水」「火」 皆为局部, 「土」 相对 「金」「木」「水」「火」 之「 极端对抗 」性,为 「中和包容」 性。

「土」 「金」 「木」 ,湮 「水」 「火」。

那么, 【五行图】 中, 「金」 「木」 「固态」 ,跟 「水」 「火」 「变态」 ,也是一种 「阴阳」 相对,而这种 「阴阳」 相对,是象征着什么呢?

那就是象征着 「形而上」 与「 形而下」 的相对,象征着灵魂和肉体的相对,象征着本性和容颜的相对。

那是象征着 「韶华易逝,红颜易老」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固态」 就是象征着灵魂与本性, 「变态」 就是象征着肉体和容颜。

所以, 【五行图】 中, 「金」 「水」 ,分别是象征一个个体的 「秩序与惯性」 「关系与结构」 ,象征一个个体的灵魂和肉体; 「木」 「火」 ,也是分别象征一个个体的 「秩序与惯性」 「关系与结构」 ,分别象征一个个体的灵魂和肉体。

「金」「水」 相对是 「强势」 个体, 「木」「火」 相对是 「弱势」 个体。

这样,我们会不会想到 【太极图】 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从 【太极图】 【五行图】 的名称上,我们就已经知道了, 【太极图】 【五行图】 是相互配合的,是分别象征一个事物的形而下的 「关系与结构」 ,和形而上的 「秩序与惯性」

所以, 【五行图】 中的 「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就会和 【太极图】 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

【五行图】 中的 「金」 ,就是 【太极图】 「白鱼」 「鱼眼」

【五行图】 中的 「水」 ,就是 【太极图】 「白鱼」 「鱼体」

【五行图】 中的 「木」 ,就是 【太极图】 「黑鱼」 「鱼眼」

【五行图】 中的 「火」 ,就是 【太极图】 「黑鱼」 「鱼体」

【五行图】 中的 「土」 ,就是 【太极图】 「白鱼」 「黑鱼」 对立统一而形成的那个 「大圆」

这些元素之所以在 【太极图】 【五行图】 中采用不同的形象来象征,是因为, 【太极图】 【五行图】 分别象征着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

【太极图】 是象征一个事物的 「形而下」 「关系与结构」 【五行图】 是象征一个事物的 「形而上」 「秩序与惯性」

那么,我们由此知道了 【五行图】 「金、木、水、火、土」 之间 「相生相克」 的含义吗?

我们由此知道了 「金、木、水、火、土」 之间的 「相生相克」 ,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圆形的闭环吗?

「金生水」「木生火」 的含义,跟 「水生木」「火生土」 以及 「土生金」 的含义是不同的。

「金生水」「木生火」 ,是在 「秩序与惯性」 的主导下, 「关系与结构」 通过自身的变化,去与相对一方进行联系。

「水生木」 ,是 「强者」 通过自身 「关系与结构」 的变化,使 「弱者」 接受自己的 「秩序与惯性」 ,也就是 「强者」 支配 「弱者」

「火生土」 ,是 「弱者」 通过自身 「关系与结构」 的变化,与 「强者」 形成 「对立统一」 ,就是一个新事物诞生了。

「土生金」 ,是新事物诞生,它的 「秩序与惯性」 ,是 「金」 「木」 「秩序与惯性」 「中和」

由于 「金」 「木」 弱, 「金」 支配 「木」 ,所以, 「土」 「秩序与惯性」 ,基本上就是 「金」 「秩序与惯性」 ,这就使 「金」 的能力大大提高,等于是重生了一个 「金」

「金克木」 「木克土」 的意义正好相反。

「金克木」 「强者」 通过支配 「弱者」 ,形成一个新的 「秩序与惯性」 ,也就是形成一个新事物。

「木克土」 ,是 「弱者」 不满于 「强者」 对自己的支配,会通过自我发展壮大,反抗 「强者」 的支配,从而破坏由 「强者」 支配 「弱者」 形成的 「秩序与惯性」 ,也就是使新事物受到伤害甚至灭亡。

「水克火」 「火克金」 的意义也是相反的。

「水克火」 「强者」 使 「弱者」 「关系与结构」 受到损害,从而有利于自己支配。

「火克金」 「弱者」 通过发展壮大,破坏 「强者」 「秩序与惯性」 ,从而解放自己。

「土克水」 ,是新事物减轻了 「强者」 所受的压力,使 「强者」 相对 「弱者」 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终受到伤害。

因为 「金、木、水、火、土」 之间的 「相生相克」 ,使 「对立统一」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 「强者」 相对变弱, 「弱者」 相对变强,一个事物灭亡,新的事物诞生,而新的事物又会重复旧事物的老路,所以, 【五行图】 的形式就是一个封闭的圆环,表示循环往复。

但是,这个循环往复不是重复,而是一种螺旋线的上升趋势。

总之, 【五行图】 是象征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轮回模式,同时,她也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联动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