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丁家楼子与苏轼

2024-08-23国风

在黄海之滨的九仙山阳,万寿峰下,有一个宁静的村落,名为丁家楼子。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修竹参天,绿茶飘香,仿佛世外桃源般美好。而这个村落,与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苏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轼,这位北宋的文学巨匠,曾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九仙山的风光旖旎,山坦荡而灵秀,似北方的汉子般挺拔刚毅,又似北方的女子般幽深澄澈。苏轼初至密州,便被这里的山水所吸引。他微服私访,调查民情,虽面临着春旱、蝗灾等诸多困境,但他积极为民请愿,带领民众抗旱、祈雨,扶危济困,尽显忧国忧民之情怀。

物质的匮乏并未磨灭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将儒释道融会贯通,于诗书画中尽显才华。在这里,他留下了众多诗词文赋,其中有六首是对九仙山、马耳山的赞美。那「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的诗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马耳山的挺拔双尖;「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奇秀不减雁荡也」,更是将九仙山的奇秀与雁荡山相媲美。

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在九仙山阳觅得一方宝地,建起了一座白鹤楼。这座楼或许并不宏伟壮观,但它却承载了苏轼的一份情感与寄托。楼西山峰的摩崖石刻「第一山」,楼后烟雨涧石洞前石炕侧的「留月」题刻,据清朝道光版【诸城县志】记载及行家研究,皆出自苏轼之手。

白鹤楼旁的丁家楼子村,因楼而得名。这里的人们,或许曾听闻苏轼在白鹤楼中的吟唱,或许曾感受过他那挥笔题刻时的豪情。岁月流转,白鹤楼虽已不复存在,但它的遗址却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苏轼在密州的日子里,尽情享受着这片土地带给他的灵感与感动。他品尝着鲜嫩的枸杞叶、芳香的茼蒿、清香的菊花和苦中带甜的菊根,偶尔也会打打牙祭,品尝那「东坡羹」和「东坡肉」。他带来了南国的文化与风情,也推动了当地植柞养蚕缫丝织布技术的发展。

南方人对绿茶的喜爱,似乎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痕迹。日照绿茶的「南茶北引」,或许便有着苏轼这位早先倡导者的影响。

然而,时光匆匆,两年后苏轼离开了密州,前往河中府。但他对这里的眷恋与不舍,却如那九仙山上的明月,永恒地留在了他的心中。

数百年后,又一位奇才丁耀斗来到了这里。他发现白鹤楼下的「白鹤楼」题字时,兴奋异常,也挥笔留下了「白鹤楼」三字。而丁家楼子村东的丁公石祠,见证了丁惟宁的隐居生活,也见证了东武文化的崛起。

丁家楼子与苏轼的故事,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这里的山水因苏轼的诗词而更加灵动,这里的历史因苏轼的足迹而更加厚重。那白鹤楼的遗址,那残留的题刻,都成为了后人追寻苏轼身影、感受其情怀的珍贵遗迹。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丁家楼子村,仿佛仍能看到苏轼的身影,听到他的吟诗声在山谷间回荡。他的精神,如同九仙山的松柏,四季常青;他的才情,如同黄海的波涛,澎湃不息。而丁家楼子,也将永远铭记着与苏轼的这段不解之缘。

壹点号 微风又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