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妙悟庄子:远离自证清白的陷阱,你的沉默可能更有力量

2024-09-18国风

嗨,大家好呀,和小禅一起,读经典,养能量吧~

今天听到一句让我很是震动的话:不要试图自证清白,在你自证的那一刻起,你就输了

【让子弹飞】中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胡万和米粉店老板设计诬陷小六子,说他吃了两碗粉,只付了一碗钱,刚烈的小六子,竟然当众剖开自己的肚子,来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

这虽然是一个极端个例,但生活中这种自证行为可是屡见不鲜。

自证情结是一种很可怕的心理效应。

我们越是急于自证清白,越是反应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弱点,那就是对自己不自信,对自我产生怀疑,不认同,不接纳。

自证情节的背后,其实是你内心已经认同了对方对你的评价。你已经处于心理层面的劣势了。

如何走出自证陷阱呢?

● 不回应,心灵不受惊扰

庄子在【天道】中讲了一个士成绮拜访老子的故事:

士成绮很是崇拜老子,专门前去拜访,结果一看老子一幅不修边幅的样子,厨房里生熟食物堆一起,老鼠洞里还有稻米。

他见状大失所望,随即出言讥讽道:‘我看你既不似圣人,亦无仁爱之心。

他说完这话,想着老子得有一番辩解才对,没想到老子压根就不搭理他。

他得不到回应,很是无趣,只好走了。

第二天起来,他越想自己昨天的做法越是欠妥当,于是又来找老子道歉。

但是老子听完仍旧很冷淡,只是淡淡地说:「你骂我什么都可以, 因为我就是我,不是说你骂我几句,我就改变了,影响不了我什么。」

士成绮听完一下就变得恭敬起来。

庄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我们处于人世间,难免会遇到非议和偏见,一旦回应,就要不停解释,陷入自证陷阱中,永远也无法清净。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不回应,不解释,自然心灵就不会受惊扰。

面对非议和质疑,选择沉默并非逃避,而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 你回应,则失去了修为

宗杲禅师是宋代非常有名的一位得道高僧。

有一天一位将军找到了他,说自己厌恶了沙场的血腥厮杀,想要剃度出家。

宗杲禅师打量了将军一番,淡淡地说:「你凡心太重,没有真正放下,不适合出家。」

将军急辩道:「我什么都可以放下,家庭,地位、权力、名利,我都厌倦了,请收下我吧。」

宗杲禅师笑而不答,转身离去。将军无法只好回去。

但他不死心,第二天早早又来,宗杲禅师故意问他:「你来干吗?」

将军说:「为除心火,清早来拜见师尊。」

禅师说道:「你早早就跑来,也不怕你妻在家偷人。」

将军听完恼羞成怒,骂道:「你这个老秃驴,我好心敬你,你却说这么伤人的话。」

宗杲禅师听完,哈哈大笑:「你即要出家,又何惧妻偷人?我不过轻轻一撩拨,你就怒气冲天,你并未放下,不能出家,还是走吧。」

将军羞愧离开,以后再也不提出家的事了。

生活中,有多少时刻,我们如同这位将军一样,被人一撩拨,就怒火燃烧,失去了修为,忘掉了初衷呢?

为了证明我行,我一定可以,就陷入到自证中,不撞南墙不回头呢?

庄子讲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将心当成一面镜子,客观投射万物,但又不因此劳心伤神。

如果有人污蔑你,质疑你,你就像镜子一样,反投射过去。

对方怎么想,怎么做是他的事,而你做出的反应则是你的事,不要把对方的事拿来自己做。

把他的问题还给他,你的人生不需要被凝视,任何人的目光都 与你无关。

愿我们都能像庄子所说,将心化为明镜,不为外界所扰,活出真正的自我

祝福大家:

心不受力,从别人嘴中走出来,从别人目光中抽离,活出自在坦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