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道家高人心法,悟道智慧,透彻精彩,指点迷津【栖云录】1

2023-12-11国风

对于初学大道的人来说,如果不能理解并找不到着力点,感到无所依托,必然会产生疑惑。因为没有深入研究,就无法真正相信,缺乏信心就无法实践,无法实践就会导致学习混乱,久而久之会变得懈怠。现在我要告诉你,要把你眼前看到的、耳中听到的、相信的东西付诸行动,从浅显逐渐深入,这样也不会误导你。即使是日常的声色世界,也是修行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将所信的付诸行动呢?难道你没有看到无边无际的虚空,以及天地日月,山水风云吗?这不就是你明明白白可以看到的吗?这些就是修学的榜样,也是入门修学的门户。比如云从山中升起,无意识地自由飘荡,不受外界的束缚,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再比如风的吹拂,吹拂着万物,忽隐忽现,没有停滞,没有留下痕迹,草木丛林也挡不住它,它划过而去,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

再比如大山,高耸挺拔,稳固不动摇,任何事物都无法触动它,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再比如水,柔顺向下,为众生谋利益,不与物争斗,随遇而安,本性清澈,最终形成江海,容纳百川,不分彼此,鱼、鳖、虾、蟹尽皆容纳其中,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再比如日月,光芒必照耀,公正无私,明亮通达,昼夜不昏暗,辉煌无边,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再比如天空高远,它的本质是常清空澈,清澈而能容纳一切,无所不包容,对于万物都有利益而不会伤害,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

再比如地面,它的本质常静谧,静谧而不动摇,承载着万物,没有偏袒,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再比如广阔的虚空,无边无际,无所不容纳,无所不包容,没有情感,天覆盖着大地,包容而不加区分,既不动也不静,既没有也不无,既不是万事也不离万事,既有天空的清澈,地面的宁静,日月的明亮,万物的变化,虚空就是这样,修行者的心也应如此。道与天地一样,其用也如此,它就在其中,只要努力,自然会领悟到,运用道则会有主宰。如果一味寻求言语和思路的绝对正确,就会迷失方向。

初学修行的人,该如何入门呢?


回答说:要彻底摒弃恩贪眷恋、图谋算计、前思后算、陷害他人的心念,还要放下对名利、酒色财气、是非人我、攀缘爱念、私心邪念、利心欲念的执着。当外在没有所累,身体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内心没有烦恼,心灵就会感到轻盈愉快。长时间的修炼之后,自然会没有杂念,还要时刻保持警觉,谨言慎行,节制饮食,减少睡眠,内外相辅相成,净尽尘垢,一丝不留。那时,本性的心神自然会显露出来,享受自在,这才是无上的道人。

如何能够得到清静呢?

回答说:心不随着外物而波动就是安心,心不受外物的影响就是虚心,心既安定又虚无便是清静,而清静便是道。

常说要除去情感和欲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回答说:除了情感,达到无情;除了欲望,达到无欲。当没有情感也没有欲望的时候,你认为你修行的是什么呢?

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如何才能做到清醒呢?

回答说:在初期,由于内心未经磨炼,对于外在的事物和自己的行为缺乏认识,无法自我约束,遇到境遇和事物时,总是迷迷糊糊,只是等待困境来临才会停下来。对自己不清楚,就是蒙昧了;就像是投生到另一个壳子里,不知不觉地被困住,只有等到业报尽了,才能回去,这就是因为昧了。而如果过分依赖自己的认知和感觉,又会被认知和感觉所蒙昧。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检视自己,不被世俗的诱惑所染污,对外在境遇和事物轻松从容应对,那就是不昧。

如何保护性命和道义呢?


回答说:在世间来去之间,虽然与世相应,但要做到自己掌控自主,不要一味随波逐流,外在事物不要影响内心,内心也不要被外在事物所影响,就像保护眼睛一样,纤尘不入眼,这样保护,久久见功。但如果心被外物所引,就无法自主。

念念相续,扫除不尽,如何才能做到呢?

回答说:就像早晨扫地一样,越扫地越不干净,想要心地清静,就要放下扫帚。这个人听后表示感谢。

自古修学之人必先有决心,如何才能有决心呢?

回答说:无论在行动中还是静坐中,在一切境界里,无论是行走、停留、坐卧,心思都要专注在道上,遇到磨难也不动摇,遇到困难也不退缩,无论在安稳的环境还是险峻的地方,都要如此,全力以赴,不回头,勇往直前,生死都不畏惧,这才是有决心的人,所以经典上说:「强行者有志。」

初学大道,还不能独立,需要依靠同学或结交同道,相互扶持,不至偏离。然而有三种人,有所谓的云朋霞友,有良朋知友,有狂朋怪友。凡有决心,修炼心性,明了罪福,摆脱尘世之情,逍遥自在,志同道合,成为真正的朋友,这就是云朋霞友,因为他们的心境如云霞一般,不受尘世之事的干扰;另外有些人专心学习经书,琴书吟咏,高谈阔论,不评价是非,这就是良朋知友,因为他们虽然不修心性,却也不作恶;还有一种人,不修心性,不学经典,不顾罪福,说话不准确,做事狂妄,一点小事就起争斗,喜欢逞强,欺负善良,互相结党,这就是狂朋怪友。聪明的人要仔细思考分辨。

问人如何觉悟自性呢?

回答说:指手画脚,光说空话,不如用点实际行动,比如在心中找到一个根基,眼前看清楚现实,烦恼和迷惑,就像面前有一个大琉璃深井,如果一点也不小心,就会掉进去,万劫不得出来;如果能提前看清并认识到,然后退一步,这个急退步,就是觉悟自性。如果明明掉进了人我陷阱,还在那里说空话,谈论高深的事情,那还谈什么觉悟自性呢?

问如何是安定自性呢?


真人移动位置坐下,默默地坐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说:你问什么是安定自性?这人没有省悟,旁边有位先生站起来向老师行礼致谢。真人说:「张公吃酒,李公醉。」其人大笑不已。

生死大事,却找不到答案,以至疯狂迷惑,意图何在?

回答说:一念无生就没有死。如果不能这样理解,是因为心中有情,本性有尘,情和尘相互作用,生死不停。想要解脱,随遇随遣,随遣又随遣,直至没有一点留恋,本源清净,不追随声色,不追随外表,随处自在,虚空而宁静,永恒不变,自然明白真正的主宰。

因为心正则事事正,心邪则事事邪,内心有了主宰,就不会爱或者厌恶别人,一切旧习惯都会逐渐消失,六根(五官和意识)也变得空无,真正的主宰一直平静,还有什么生死可怕呢?如果到了这种境地,却又一直放不下,藏而不露,像邪魔一样在心里游荡,这就是神气散乱,失去主宰,以为真正的快乐,仿佛古人行歌跳舞,却不知道古人当时也是在解脱束缚,有了所得的地方,以此自乐,怎么能肯定心颠倒来愚弄世人呢?却不知无乐之乐,才是真正的大乐,无乐趣之乐趣才是真正的乐趣,无知之知才是真正的知识;现在被邪气所驱使,心中充满邪恶,以至于疯狂迷惑,无法被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