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五首极具破碎感的古诗词,写尽人生意难平

2024-09-14国风

-1-

【自题金山画像】

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自题金山画像】诗作于公元1101年五月,苏轼途经润州金山寺时所作。当时距苏轼去世仅两个月,年逾花甲的他回首一生,感慨万千。

诗篇开篇以"心似已灰之木"描述心境,"身如不系之舟"表达漂泊之感。这种忧伤情怀源于苏轼多舛的人生经历。然而,作为一位豁达旷达的文人,苏轼并未沉湎于哀愁。

末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最大的功业不在官场,而在被贬谪的三州。这种自我调侃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苏轼特有的豪放风格。

全诗庄谐并济,直中有曲,充分展现了东坡诗歌的独特魅力,令人击节叹赏,深受感染。

-2-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清·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首【采桑子】是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作,创作年份不详。全词朦胧隐晦,难以确定具体所指,但似乎表达了对情人的深切怀念。

上阕描绘萧瑟雨夜的氛围,刻画孤灯无眠的寂寞心境。"瘦尽灯花又一宵"不仅写灯花,更暗示心中的憔悴。

下阕承接上文,进一步诉说彻夜未眠的苦闷:"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无论清醒还是沉醉,心中始终萦绕着那个人。末句"梦也何曾到谢桥"与晏殊【鹧鸪天】中"又踏杨花过谢桥"形成对比,凸显诗人的孤苦凄凉。

全词以清婉笔调抒写相思之情,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纳兰性德以其深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悼亡词中独树一帜,令人动容。

-3-

【玉楼春·春恨】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首词作时间不详,以闺中人的口吻抒写相思之苦。全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艺术魅力迷人。

上片开篇描绘春日长亭古道,衬托离别氛围。"年少抛人容易去"道出少女无语凝咽,而恋人轻易离去的场景。"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两句极写相思之苦,意境优美。

下片以反语对比无情与多情,突出多情者的痛苦。"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反衬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意。"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夸张手法强调相思之情无穷无尽。

全词通过白描手法反映思妇心理活动,不事藻饰,无需典故,婉转流利,艺术效果出众。词中蕴含对人生短促、聚散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悟。

-4-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遗犀还解辟寒无。

这首词疑为李清照年轻时期作品,描绘贵族女子伤春情怀。虽与其早期风格有异,但艺术手法精湛。

上片以"髻子伤春慵更梳"点明主人公心境,继而以"晚风庭院落梅初"和"淡云来往月疏疏"勾勒凄清景象,情景交融。

下片通过描绘华美室内陈设,反衬女子内心凄楚。"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展现富贵生活,"闲"字暗示主人公心绪低落。末句"遗犀还解辟寒无"以设问形式,进一步刻画词中人触物伤情的性格。

全词炼字惟妙,不着雕痕,未直述愁容却愁态毕现。运用正面描写与反面衬托,由人及物、由近及远,深刻生动地刻画了一颗孤寂的心。

-5-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鹧鸪天】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夏末秋初,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

上片描绘雨后乡村景色:远处林山相接,近处竹墙环绕,蝉鸣草长,白鸟翻飞,红荷细香。词人用推移镜头手法,由远及近勾勒出幽静清雅的环境。

下片刻画作者形象:傍晚时分,词人拄杖漫步村边小道。末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点明主题,表达词人得过且过、消磨岁月的心态。"殷勤"暗含感慨,"又得"一词尤为关键,揭示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

全词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巧妙呈现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反映了苏轼谪居生活的心境。词作婉转含蓄,意境深远,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