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七七事变」前日军对华谍报活动无孔不入,细思恐极

2024-07-07国风
87年前的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

「七七事变」是近代日本「大陆政策」付诸实施的必然结果。「大陆政策」是日本不甘地处岛国,图谋向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进行武力扩张,进而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政策,这也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扩张的主要思想来源。

由此,在近代历史上,日本屡次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战争。间谍特务活动是日本对外侵略必不可少的手段。日军每次对华侵略行动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间谍活动。

日本对华谍报活动的历史由来已久。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七七事变」之前,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的间谍活动更是变本加厉,无孔不入。

01

谍报组织及人员

日军谍报组织严密、计划周全、主体众多,看似普通或者隐蔽的活动,才是日军谍报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

日本于1878年成立的参谋本部,专门负责对内、对外的军事策划和谍报。参谋本部是制定侵华政策的大本营,也是常设性专职谍报机构。

日本首任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

日本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情报搜集活动,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成立于1901年的日本「黑龙会」。其主要成员为在中国活动的日本浪人,在中国从事搜集情报、暗杀、贩运鸦片等侵略阴谋活动。

随后,日军先后在中国台湾、旅顺、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等地陆续建立了无线电侦听站,随时截收和破译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密电。

日军参谋本部除在驻中国各地领事馆设立武官室外,还先后在中国很多城市建立特务机关,长期派有「驻在员」。日军海军也在中国主要城市设有特务部。

这些常设机关和人员分布于中国各地,发挥着组织日常谍报工作的核心作用。一些重要的谍报活动及骨干人员,则由参谋总长直接领导。

关东军特务机关是日军最大的间谍情报机构,先后策划了挟持溥仪、上海事变、制造伪满傀儡政权等阴谋。

溥仪(中)等人合影

近代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和西方列强一样,先后在中国各地设置了很多领事馆。日本以领事馆作为其侵略据点,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扩张,在各战略要地设置各种警察机构。

随着中日矛盾的不断升级,日本非常需要有关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活动及思想方面的情报(日文均称「谍报」),驻华领事馆警察机构由此扩展了情报职能。

在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各地「日本领事馆警察署」内,设有「高等系」「高等课」「特高课」等部门,配备了「高等警察」(亦称「特高警察」)、「特务警察」、密探(密侦、间谍),负责侵华特务活动和谍报活动。

日本宪兵队也与之配合,增设了特高课兼管反间谍工作。

特高课的大头目则是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贤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中国东北秘密组织了一个庞大的汉奸网,并且利用风月场所作为大本营搜罗情报,还贩运、开办鸦片烟馆,借此控制麾下的中国和白俄情报人员。

他一手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华北自治运动」等。他的得力干将就包括川岛芳子等人。

土肥原贤二

日方在通过常设机关和人员 对中国进行调查的同时,不断派遣谍报人员打着调查、参观、旅游或行商的幌子,来华进行谍报活动。

同时,日方在中国不断发展和训练新谍报员。例如由大使馆人员、各地特务机关人员收买各地相关机构工作人员、收买汉奸;拉拢中国各地的日本商人,让他们利用所雇的中国店员调查各地的交通要道等。

日本对华谍报主体形态众多,有陆军系统也有海军系统,有长期派遣的,如驻在将校、管理将校、使馆武官、研究员、驻军等,也有短期侵华日军、临时派遣的谍报员等。除了公开身份的军队人员,还有身份隐匿或半隐匿的留学生、派遣员等;不仅有一般的谍报人员,也有专业技术人员,如陆地或水文测绘员、兽医、会计、医生等。

经过长期的苦心经营,日军在中国大致建成了谍报组织网络,情报点遍布中国各地。

02

谍报目标及内容

随着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日本对中国进行着各方面的情报即兵要地志的搜集工作。

「兵要」即用兵之要,「地志」即地方志、地理志。「兵要地志」则指根据作战需要,对某一地域进行综合记述和评价的一种军事资料。

日军在华收集的情报和编制的兵要地志调查报告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地质、气候、山岳、郭要冲、河海、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二是当地的政体法令、语言、风俗人情、宗教文化、教育情况、商业税法等社会因素,有助于战时及战后统治。

这其中,军事地图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清末,草创中国近代陆军,创立陆军测绘学堂。民国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方成立了一批陆军测量学校,并且对各地进行了兵要地志调查和地图测制。这些军事测绘成果,成为日军偷窃的重要对象。

在日军对派赴中国各地的谍报人员的要求中,调查当地的兵要地志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日军印制的【长沙近傍图】

1.军队及武器装备

在对中国军队的调查方面,日军将其分为「正规军 」「非正规军」和「共产党军队」三类。所谓的「正规军」即民国政府的军队,又按照省份或军政机关分类;「非正规军」则包括保安队、公安局、警务局以及主要铁路警备队等。

日军对调查项目划分得十分详细,包括部队番号及司令部所在地、各级指挥员姓名、驻扎地、编成概要、征募地、兵力等。

对中国军队的调查内容里,细致至人员和马匹数量、武器、装备、通信网、俸给等;在对「共产党军队」的调查里,细致至红军在西北的进军路线图和根据地等。教育训练所的情况,可以帮助日军判断中国军队的素质和战斗能力。

日军的调查项目中还设有「色彩」一 栏,记录的是所调查的中国军队的背景及派系、对日态度,有些还涉及驻军与当地民众之间的感情关系。调查部队的背景及派系,有助于找到分化或离间的突破口;了解部队的抗日立场,也能为策反提供线索。

关东军绘制的中国东北陆军部署图(局部)

对于当时年轻的中国空军,日军的谍报也没放过。谍报内容主要集中在空军的飞行能力、基地的兵要地志和综合状况。

例如冈部猛受日军派遣,对中国空军进行调查之后汇报:「可以判断已经具备优良素质,并且在短时间内能够学到充分的战斗技术」。满洲航空株式会社驻上海事务所对中国空军进行调查之后,也报告了类似的情报。

由此,日方根据谍报情报编成中国空军兵要地志。内容包括中国空军的组织构成、飞行员人数、拥有的机种及机数、驻扎地,各飞行大队和中队的职能、队长及队员姓名、机种及其数量、驻扎地,各航空学校、航空工厂的概况,防空委员会下属各部门,以及防空学校的防空能力、驻扎地等。

同时,中国空军所有机场的地点、名称,按比例绘有各机场及其所在地附近的平面图,机场设施分布以及周边的道路、河流、地形等。

另外,日方从外国相关人员手中获取了补充情报,包括以飞机的原始名称为主线,对中国空军各种飞机的制造国家、机种、发动机型号、用途、进口数量等详细资料。

2.军事实施及国防工事

日军对中国军事实施及国防工事的谍报内容,主要是防御配备,包括防线的走向,碉堡、炮楼和兵营的所在,防线周边的城镇村落、道路、河流桥梁的分布状况等。

这类情报非常详细,细致至构筑防御阵地使用的材料和坚固程度,规模(堡垒和堑壕的长高宽等)、使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容纳的士兵数、重武器配备情况、阵地前地形等。

对于机场和国防工事这样的大型工程情报,日方除了通过派遣谍报员进行实地测绘、找当地人探知、收买中方有关关键人物这些渠道获取之外,有的是日军利用飞机侦察到的。

日军对上海媒体的情况调查表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必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日本人也深谙此道。兵要地志也即军事情报,是辅助决策者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基础。

从以上谍报活动来看,在日本全面侵华前,日军的各种调查显然都在为进攻做精心准备。

「七七事变」前,日军对中国的军队组织系统、兵力及作战力量部署、装备和后勤以及国防工事等方面,可以说「了然于胸」,也即发动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准备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6年4月,日本将华北驻屯军升格,司令官由少将级别升为中将级别,并且改由天皇亲授。同时,扩大在华驻军的规模。

1937年7月7日,非法驻扎于北京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向中国军队挑衅、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随即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日战争爆发后,外务省警察凭借其以外交、司法、情报、军事融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成为「治安维持」的主要力量,密切配合日军、宪兵,在对中国人民的搜捕和对中国抗日武装的镇压等方面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愿我们能以史为鉴,加强国防意识,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不给敌对势力可乘之机,巩固社会稳定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