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画家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2024-01-11国风

很多艺术创作者喜欢将心中的自我形象通过作品的方式诉与观者,不论是文学、音乐还是美术我们都能在作品中看到很多作者自己的形象和自身的经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自己」确定为哲学研究的最高目标。艺术家的自画像和自刻像是艺术家表达自我、探索自我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他们内心的告白。一起来看看画家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吧!他们通过哪些形式来表现自我呢?

梵高自画像

在美术领域中自画像通常是通过绘画、雕塑或摄影等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借以表达艺术家对自己的认知和生活情感,表达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也是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一种反思和探索。

艺术家的自我认识、角色定位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的自画像通常是他想要展示给别人的「他自己」,也是他所认为的自己。自虽然这其中也会包含社会对艺术的认同观念,但更多的是他们对自己个人和以及自己艺术家身份的认同。西方绘画中的自画像,于文艺复兴时期为人所瞩目。这一时期艺术家被视为优秀卓越的个体,自画像的出现,给予了艺术家的这种巨大肯定, 他们通过塑造自己的形象与之相联系。

西方艺术家

在西方,15世纪镜子的出现为艺术家打开了一扇大门,镜子的流行为艺术家作自画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6世纪玻璃镜开始广为流传,而恰巧同一时间,独立自画像也于15-16世纪这一时间开始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凝视镜中的自己创作作品,自己就是最好的模特。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创作了系列个人肖像来描绘他少年、青年和中年不同时期的变化。他后来在笔记中记道:"我在1484年对镜自写,当时仍是孩子。"

13岁自画像

下面这幅也是丢勒早期自画像之一,当时他年仅26岁,从造型能力和用色技巧来看,可称是他最早崭露才华的一幅。画中丢勒打扮成青年骑士模样,身着当时最时髦的装束,卷曲的长发和胡须,显得老成持重。

丢勒1498年【自画像】26岁

作为德国文艺复兴的一位艺术家丢勒善于不断探索发现,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都爱研究它们的规律。1500年可以说是丢勒绘画探索的转折时期,在下面这幅木板【自画像】的刻画上已不同以往作品。这是一幅半身肖像,在背景和细节做了简化,以三角形构图展现,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刻画得较为细致。这幅图中丢勒没有任何表情,神态庄重,眼神凝视着画外。而他的手放在胸前似乎在 抚摸衣领上的皮毛传达向自己的内心。

丢勒1500年【自画像】

丢勒1500年【自画像】

这幅肖像是拉斐尔于1506年的自画像,这时的他23岁,这是他眼中的自己,年轻懵懂、眼神诚恳、安静柔和。

丢勒1506年【自画像】

还有著名的梵高,他的作品中自画像就占了40幅,充分表现了画家对不同时期自己的认识。画家通常将自己视为艺术家,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下面这幅是梵高在巴黎时创作的,穿着蓝色无领工匠蓝大褂,手握画笔和调色板坐在画板前,这是画家自画像的一贯表现形式,既表现了自己画家的职业,又表明了他的阶级身份。

梵高自画像

这个是梵高的好友高更的自画像。这幅【带光环的自画像】作于1889年,神情和动作还是非常像的。

高更自画像

中国画家

而到了中国古代画家这儿,向人们展示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性格与志趣。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通过作品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独特。

比如这张宋徽宗亲绘【听琴图】刻画的是君臣松下抚琴赏曲,一片安静和谐的场景。赵佶信奉道教,甚至自号「道君皇帝」,因此在画中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身着道袍,低头抚琴的道者。且在古代琴被视为乐器之君,宋徽宗也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身份,也意味着帝王的道德之音被臣下接收而遵行。画中人看起来形态优雅,文人形象十足。

【听琴图】局部

听琴图赵佶

当我们看到宋徽宗的另一副画像时,就会发现,画中是一个具有威严仪态的帝王形象。那么哪一个才更接近真实的宋徽宗呢?要知道,画家通常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画家眼中的自我可能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个体,能够通过绘画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纵观历史,宋徽宗个人在书画文艺上的成就显然比他的政绩要丰厚得多,而画家眼中的自我比他人笔下的自我更为真实。

宋徽宗帝王像

在自画像中,艺术家通常会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自己的形象。也会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个性等,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

艺术家浓缩的人生

在画家的自画像中,有的记录了他们从少年到中年甚至老年时代的样貌或者事情,通过这些绘画,可以看到画家的人生经历。荷兰画家伦勃朗一生之中创作了近百幅自画像。他从21岁开始便一直记录着自己的容貌变化,从风采卓越的青年到自信成功、事业如日中天的壮年,再到垂垂老矣、妻儿离世、落魄潦倒的暮年,他的一生都向我们敞开。

21岁伦勃朗自画像 1627年

这幅画是伦勃朗和第一任妻子萨斯基亚(富商的孤女)在一起快乐的场景,伦勃朗极为罕见的微笑赞颂生命,因为这时的他可说是人财两得的,靠着妻子家里的关系,伦勃朗得以扩充客源到上流社会,使他名利双收。萨斯基亚可以说是伦勃朗的贵人,她是个很有韵致的女人,她只是他的模特,永远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看到了带著淡淡哀伤的温婉女人的形象。

伦勃朗中年自画像 1635年

晚年的伦勃朗因和女仆非法姘居被教会批判后丧失名誉和地位,花销、官司、惨淡的生意,最终坐吃山空,宣布破产,旧房子、家产被拍卖还债,甚至于卖掉了莎斯姬亚的墓地。晚年,伦勃朗和女仆亨德里琪的儿子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以贫民的身份葬身于一个未知坟墓中,尸体在20年后被教堂销毁。沉重的生活压力扑面而来,沧桑窘迫,这是他晚年的真实写照。

晚年伦勃朗自画像 1668年

画家画中的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他们通过创作、反思、交流和反馈来不断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并尝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和特点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