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五千年前的玉日晷:华夏易学文明探源工程系列之(二)

2023-12-14国风

两万年前陶器上的绳子看来不起眼,但它是纺轮出现的证明。

传说中,画卦的伏羲,同时也是第一个结绳为网之人。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系辞】

那么,绳子除了用来结网渔猎,还有什么用吗?它究竟和伏羲与【离】卦有何关系?

答案就在纺轮上。

让我们来看看纺轮的模样,可以说两万年来从未改变。

长得像个日晷的纺轮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日晷。

长得像个纺轮的日晷

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仅仅是巧合吗?

两万年前的华夏文明,居然已经有了日晷??!

抱雪斋郑重宣布: 是的,没错。最晚两万年前,华夏文明的伏羲氏(暂且这么叫吧)已经结绳而治,发明了日晷,创造了八卦。

抱雪斋为什么如此笃定?当然是有板砖一样坚硬的铁证!

让我们先从良渚文化时期的纺轮形日晷说起。

下面这个是瑶山11号墓出土的一套玉「纺轮」,纺轮为白玉,拈杆为青玉。

对比一下日晷,两者的造型无疑是一模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大小不同而已。

小当然有小的好处,便于携带不说,而且日晷该有的功能,一样也不少。

据【瑶山】考古发掘报告:

该器编号为M11:16,由纺轮和杆两件单件组合而成,纺轮白玉,杆为青玉。纺轮作圆饼状,断面呈梯形,中间对钻一孔,器表经过打磨。圆杆长条形,头端细尖,对钻一小孔;尾端粗钝,有断失的对钻孔痕迹。纺轮直径4.3、孔径0.6、厚0.9厘米,杆长16.4厘米。出土时,杆穿于轮的中孔,细端在上,粗端在下;轮的大底朝上,小底朝下。

玉纺轮组件(日晷)出土照片

抱雪斋说这是一件玉日晷而不是纺轮,依据如下:

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日晷通常由一个指针和一个圆盘组成。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一般固定平台上, 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星 。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

日晷原理

好了,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所谓的「玉纺轮」的指针与地面夹角是否与瑶山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就可以确定它能否当一个合格的日晷。

经查,瑶山的纬度是北纬30度25分37秒。……嗯,神奇的北纬三十度。

瑶山墓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安溪镇下溪湾村,即在东经120度00分56秒,北纬30度25分37秒的地方,海拔36米。

也就是说, 制作瑶山玉日晷的表针角度应该是三十度左右,大约是九十度的三等分。

我很粗略地量了一下。如下图所示。

当当当当!

五千年前的日晷横空出世了!

而且我敢说,这样的日晷绝对不是第一个,两万年前的日晷也是这样!

最低两万年!

抱雪斋手拿板砖,笑问地球上还有哪个文明,能有我大中华文明这样的高度、深度、广度、长度?

数盲们,不服来战!试试你们的嘴硬还是老子的板砖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