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女儿坝

2024-01-13国风

【女儿坝】

(文/宋小明 )

01

女儿坝这个地名,乍一听,的确是很诱人的。你想啊,一个地方能以女儿作地名,想必是女儿成群的香艳之地。那里的女孩儿,行如风拂柳丝,袅娜多姿;坐似剪纸侧影,倩影朦胧;见到陌生人,不曾言语先红了脸,稍顷便莞尔一笑,显露出几分羞涩,恰似春天清晨初绽的桃花,花瓣粘着露珠,质朴、纯净、灵秀、美丽,恍惚间让人想到:女儿家那一颦一笑,的确是天生的,显得率真自然,楚楚动人。

女儿坝这个地名,确实是因为当地多出美女而得名的。

02

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渭河流域的秦人为了开拓疆域,修筑了7条通往巴蜀的著名古栈道,统称「蜀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即出自蜀道,而蜀道便穿越了【史记】称为「天下大阻」的秦岭天险,把四川盆地与八百里秦川连接起来,畅通无阻。在穿越秦岭天险的蜀道中,傥骆道、子午道2条古道,便经过佛坪的今昔疆域,尤其是傥骆道,经过今岳坝镇大古坪村境北部的黄桶梁、西河地区,派生出许多分支古道,其中从黄桶梁下山、经过西河、大古坪的分支古道,沿着西河下行,经过庙坝、女儿坝、花园坝、栗子坝、八亩田、洋县秧田坝、金水、酉水、槐树关、傥水河谷,连接上傥骆道的南端出口。缘于此道自南向北通达秦岭深处,沿途有唐、宋时期的人文古迹,历史悠久。

20世纪80年代,汉中地区开展文物普查,普查人员在女儿坝村征集到出土于该村田湾古墓中的2尊宋代砖雕拱手男、女立俑,男立俑全高33厘米,宽10厘米,厚6.5厘米,重量1340克,陶制品,单色调呈青灰色,系宋代墓门装饰物,该俑头戴高底平冠,身穿圆领短袍,腰间系带,下穿喇叭裙,双目睁开,直视前方,两肩自然耸立,两拳相握抱于胸前,砖雕刀工精细,纹理清晰,人物造型比例协调,被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3级文物。女立俑全高25.2厘米,宽7厘米,厚6.8厘米,重量810克,造型素雅大方,身穿直领袍,腰系花带,结位于左侧,双手环抱垂于腰际,左臂搭长巾,头稍前倾,戴遮耳花冠,仿佛正在聆听主人的训诫,被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3级文物。出土于该地的两尊宋代砖雕拱手男、女立俑,证实该地在宋代亦有人类活动。

03

清朝乾隆末年,四川、湖北、山西、陕西紫阳及洋州(今洋县)的大批流民,扶老携幼,沿着傥骆道南端的分支古道,向北方的秦岭深山迁徙,大量流民涌入栗子坝、花园坝,再沿西河、金水河溯流而上,前往女儿坝、庙坝、大古坪、大湾沟、纸厂坪、左家坪、三官庙、倒水桥、骡马栈,以及岳坝北边的黑湾、凉水井、小河坪、店子坪、大城号、草坪等地,人们砍树搭棚栖身,石头支锅饮食,或垦山耕种,或狩猎采药,或伐木解板,或匠作负运,但凡可以维持生计的营生,都有人辛勤经营,就像种子落地,发芽开花,繁衍生息。

那时候,女儿坝尚无地名,崇山峻岭夹峙之间,多有平坦坝地,河溪滋润,土厚地肥,水草丰茂,宜于农耕和畜牧,春天撒下粮种,初夏锄草间苗,到秋天就可收获粮食;畜牧牛羊,体壮膘肥,饲养猪狗鸡鸭,槽头兴旺。总之,此处是远离战祸匪患、适宜流民定居的富庶之地。于是,乡贯户族择地筑屋,群聚而居,又捎书带信,联络四邻八亲迁徙至此,不消几年,各处山间坝地都有房舍人户,尤其是后来称作「田坝」的偌大坝子上,春笋似地竖起了很多房屋,这里一溜串,那里一大片,烟村稠密,村道纵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形成一片喧沸繁华的深山街肆。

生活中,地名一词用得最多,此地迫切需要一个地名,众人便推举一位宿儒起地名。有位老学者,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私塾先生,应众人请托,捻髭沉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是得益于青山绿水的滋养化育,此地人丁兴旺,婴孩个个活泼聪慧,少年男儿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生得一表人材。二八女孩,更是蛾眉凤眼,肤若凝脂,长得秀溜漂亮,回眸一笑百媚生,一个赛过一个,宛若百花仙子。老学者想到这里,灵光一闪,此地既然出貌美如花的女孩儿,自然是山水地理滋养化育的结果,那么,就以女儿取地名吧,脱口而曰:「女儿坝,就叫女儿坝!」众人一听,觉得恰当极了,喜笑颜开。从此,女儿坝有了恰如其分的地名,随着过往客商亲眼见识了女儿们的绝伦美貌,惊叹之余,便口耳相传,女儿坝声名鹤起,名扬四方。

04

有精明商人听说女儿坝美女如云,敏锐觉察到女儿坝地名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风尘仆仆赶赴女儿坝,在人烟最为密集、街房连片的田坝街肆上,开设了规模宏大的「女儿红酒家」、「女儿侍烟馆」、「消魂夜客栈」。果不其然,商人的生意出奇地好,成为古道上有名的逍遥之地,大凡有钱人,皆慕名而去,趋之若鹜。商人暗自发笑,此招着实高明,抓住人们爱美、贪色的本性,甘愿花钱,使他日进斗金,大发财利,而且带动其他商业及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田坝街肆的繁荣昌盛,可谓「一箭双雕」。

更有甚者,依仗万贯家财而动色心,垂涎女儿坝的女儿美色,乔装打扮为僧侣,在田坝下方的一处山崖下,大兴土木修起5间庙堂, 木雕泥塑多尊佛像,招致善男信女进庙拜佛,假僧侣实为色魔,他躲在暗室里窥视,遇见单独朝佛的美色女子或妇人,趁其跪地拜佛之际,转动设于暗室里的机关,使其掉进地下的「地窨子」里,所谓「地窨子」,就是修在地下的秘室,有通风、排水及起居设施,多为淫邪团伙所建造。色魔获得美女,肆意发泄淫欲,然后赏赐手下,供手下人淫乐作恶。起初,信徒们浑然不觉庙堂有异,时日一久,漂亮女孩儿和美色妇人拜佛失踪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一位有心人,看出端倪,便指使一位美丽妇人前去拜佛,他则在暗中观察,终于发现假僧侣的卑鄙手段,带领众人冲进庙堂,打开「地窨子」门,解救出20多个形容枯槁、失去人形的女人,一把火烧了庙房,将假僧侣及其手下悉数擒获,押解到洋县官府去治罪。

05

女儿坝再次名扬,与白莲教义军在此地的战事紧密相连。

清朝嘉庆元年(1796) 二月,白莲教教首齐林起事,因人泄密被害,其妻王聪儿——人称「齐王氏」、「 齐二寡妇」,与教徒姚之富一起,率领40000余众,起义于湖北襄阳县黄龙当,时人称其为「教军」。教军最初活动于湖北襄阳、樊城、前州一带,朝廷派恒端将军率兵围剿,教军于嘉庆二年(1797)七月进入汉中境内,在巴山秦岭山区及周围地带转战8年之久,与官兵周旋。嘉庆六年(1801) 正月,「教军」一部由宁陕转移到今佛坪县境内的大河坝、陈家坝及秦岭南坡深山之中。嘉庆七年(1802)三月,「教军」苟文明、苟朝九部,从洋县华阳出入秦岭老林,即其时的佛坪老县城一带活动。清军汉中镇总兵杨遇春(1761—1837年,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奉命率军出汉中城,过城固、洋县盆地,沿傥骆道南端的分支古道,向北方的秦岭深山进军,追剿「教军」苟文明、苟朝九部。当年7月,杨遇春军队与「教军」苟文明、苟朝九部,在今佛坪县岳坝镇女儿坝村遭遇,两军大战于女儿坝「花石崖」(此地原为关中进入汉中之要道)。杨遇春斩杀了「教军」头目苟文明,「教军」战败,其余部经洋县、西乡南撤而去。

此次战事被人写进历史,女儿坝随之进入历史深处。

日出月落,四季循环,漫漫岁月过去之后,最早在女儿坝从事山地开发活动的流民年岁已高,谁也逃不过生老病死之劫。而其后裔,则不愿意重复老一辈人的生活车辙,正所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纷纷离开寓居之地,或迁移山外,追逐富裕生活,或回归老家,魂归故土。于是,曾经喧沸繁华的深山街肆,行人稀少,日趋冷清。坝子上的住户也越发稀少,好多房舍都是人去屋空,大门洞开,大片田地草木丛生……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女儿坝仅是人户稀少的一个村子,几里路见不到一户人家,地广人稀,形同荒野。20世纪70年代初期,镇巴、紫阳等地连年遭灾,陆续有灾民扶老携幼,逃荒而来,在花园坝歇息讨饭,打探女儿坝的地理情形,询问好不好落户口?原来,灾民迫于生计,多方打听得知,佛坪县有个女儿坝,地广人稀,易于安家生活,所以举家迁徙而来。花园坝人,古道热肠,详细介绍女儿坝的诸多情形,给其一些粮食,指明去女儿坝的路径,逃荒人千恩万谢,沿着西河溯流而上,往女儿坝方向蹒跚而去。从此,女儿坝的人户渐渐增加,人烟又慢慢多了起来。前些年,佛坪县政府投资修通栗子坝至女儿坝的车路,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仅翻修或者重建了房屋, 黑瓦白墙,玻璃窗户,美观醒目。大多家庭购置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有的人户,甚至购买了货车及小轿车,真是「今非昔比」,「沧桑巨变」。尤其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爱美的女孩儿,穿红着绿, 衣装时髦,步态轻盈,笑声如银铃一般悦耳,出入于家门村舍之间,像一朵朵绽放的鲜花,娇艳芬芳,瞬间就定格在欣赏者的心里了。

【作家名片】宋小明,佛坪县文化馆退休干部,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在市、省、国家及海外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出版【可爱的佛坪】【寻梦山水】两部散文集。

来源:天汉一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