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苏轼笔下的【望江南】:一曲暮春清韵,道尽豁达人生,令人叫绝

2024-08-11国风

暮春时节,微风拂面,柳枝婆娑。站在这座古朴的高台上,放眼望去,半壕春水微波荡漾,一城春花争奇斗艳,远处烟雨朦胧中隐约可见千家万户。这幅美不胜收的画面,正是出自大文豪苏轼笔下。

在他被贬谪密州期间,登上亲手修葺的「超然台」,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此词虽然只有短短十句,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展现出苏轼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正如著名文学家王国维所言:「 东坡之词,句句是理,而理理都是诗 。」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妙不可言的佳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词的上阕三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巧妙勾勒出一幅暮春景象。这里的「春未老」并非常见的「春将老」或「春已老」,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苏轼没有感叹春光易逝,反而着眼于当下,欣赏眼前美景。

风细柳斜斜 」一句,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柳枝随风摇曳的动态美。你能想象得到,那纤细的柳枝在和煦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挥手致意。这里的「斜斜」二字,不仅写出了柳枝的姿态,更暗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的视角。

接下来,「 试上超然台上望 」一句,引出了词作的核心场景。「超然台」不仅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地理位置,更寓意着一种超脱世俗、豁达开朗的精神境界。苏轼登高望远,将眼前的景致尽收眼底。

半壕春水一城花 」中的「 花 」指的是荷花,此时正含苞待放。这一句将远近景物巧妙结合,既写出了城市的繁华,又不失江南水乡的灵秀。

「烟雨暗千家」一句则将视线推向更远处,烟雨朦胧中的千家万户,给人一种朦胧美和无限遐想。这里的「暗」字用得妙极,既写出了烟雨笼罩下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丝惆怅。

下阕起笔「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点明了时间背景,同时也引出了诗人的感慨。寒食节刚过,本是阖家团圆、踏青赏春的好时节,但诗人此时却独自一人在异乡,难免生出些许乡愁。

然而,就在读者以为诗人要开始大倒苦水时,苏轼笔锋一转:「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这两句话直抒胸臆,体现了苏轼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他劝诫自己(也在劝诫读者),与其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不如珍惜当下,享受眼前的美好时光。

新火试新茶 」这个意象极为讲究。「新火」象征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茶」则代表着新的体验,新的人生滋味。苏轼用这个充满生机的意象,巧妙地化解了前文的惆怅之情,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最后一句「 诗酒趁年华 」,更是点睛之笔。苏轼鼓励人们要珍惜光阴,及时行乐。这里的「诗酒」,不仅指实际的吟诗饮酒,更寓意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乐趣的把握。

纵观全词,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豁达的心态,将眼前的景物与内心的感悟完美融合。他没有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反而能够欣赏眼前美景,思考人生真谛。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苏轼的这首词,不仅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珍惜当下,把握现在。这种处世态度,穿越千年,依然给予今天的我们莫大的启示和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像苏轼一样,时不时地登上自己的「超然台」,放眼望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思考人生的真谛?是否也该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用「新火试新茶」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挑战?

诗友们,不知你们读了这首词,又有什么感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