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父亲先离开和母亲先离开,是不一样的——弘一法师

2024-06-02国风

"看,那是个姑娘家。顶着盛夏的骄阳,驮着一大捆东西,吃力地走在乡间小路上。"我远远地指着对面的路人,对妻子说。她侧过头,眯起了眼睛。

"我说,那不就是我们的小芳吗!"她惊奇地说。

是啊,那走路姿态十分熟悉,果然是我们的女儿。小芳现在在城里工作,周末回来看望我们。那捆行李鼓鼓囊囊的,肯定是装满了给我们准备的吃食和生活用品。

眼见着小芳走近了,我连忙迎了上去,想要帮她分担一些行李的重量。 她却轻飘飘地摆了摆手,笑着说:"没事,爸,都拿得动。"看着她满头大汗、却毫不在意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又有些酸楚。

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永远都是父母在孺子牛般地去疼爱护佑,而子女却往往浑然未觉,仿佛那是理所当然的事。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那份爱。

我曾亲眼目睹了母亲与父亲离世后,家庭的变化。母亲离世时,我仍年轻;父亲离世时,我已步入中年。两种情景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触大不相同。

母亲离世时,我仅二十出头。她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我当时上大学刚毕业,正处于事业的启航期,对世事还一无所知。 病房里,母亲拉着我的手,神情黯淡却坚定,叮嘱我要好好珍惜接下来的人生,将来成家立业一定不能荒废。我含泪点头,却没有完全理解当时她话里的分量。直到后来,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每每回想起她的叮咛,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可贵。

那之后,家中失去了母亲的身影,温暖的氛围不复存在。父亲独自一人,日子过得黯然无味。我也常常在外奔波,难得回家就多了些许缅怀与哀伤。 那段日子,家宛如一间空房,只余回响。

而随着时间推移,父亲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他离世的时候,我已年过四旬,妻儿成群。我们早已成家立业,脚踏实地地生活着。父亲走后,我们终于失去了那个家的依归。从前的老房子虽然依旧,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热闹景象。屋里冷冷清清,门外田园如旧,可惜无人耕耘。家去万千,唯有乡音犹存。每当节假日回到老家,我们全家便被一种漫无目的的彷徨感笼罩,不知从何处着手,才能传承那份芳香。

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离世的不同之处。 母亲离世时,我们生活尚未真正开启,她的离去让我们一下失去了家的温馨;而父亲离世时,我们的生活已基本步入正轨,父亲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人生的归处。

人生就是这个道理。母亲给予我们温暖的怀抱,让我们在这世上安稳生存;父亲则是我们精神寄托,给我们以勇气和力量,去面对unknown的未来。 母亲离世,我们仍有父亲撑腰;父亲离世,我们却无家可归,只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落脚之处。

就好比一次长途旅行:开始时,母亲是温暖的小屋,给了我们短暂的歇脚;继而在外踯躅时,父亲便成了我们的指路明灯;而当父亲离去,我们才真正迈上了漫漫征途,只能踽踽前行,寄希望于下一个停靠之所。

有时我会想,如果母亲和父亲的离世次序颠倒过来,家庭又会是怎样的景象?或许一开始会更加黯淡无光,可却终有一日还会重拾欣欣向荣的活力。 而现在的情形,却是无可救药地将一个家给熄灭了。也许,这就是天意了吧。

回想过往,我和妻子总是被母亲和父亲的离世伤透了心,久久无法自拔。 但随着年华老去,阅历渐丰,我们开始接纳这个残酷的事实,并从中领悟出人生真谛。母亲赋予了我们最初的生命力,而父亲则将我们送往更高更远的远方。母爱温馨,父爱厚重;母亲是来处,父亲是归途。我们得学会在缅怀中寻找慰藉,在记忆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就在不久前,家中添了喜事。我和妻子的独子也步入了婚姻殿堂,而我们也就此成为祖父母。看着儿子牵着妻子的手,带着羞涩而快乐的神情,我仿佛又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生命在这一刻得到了延续。 我由衷地替儿子感到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家庭这个港湾,而非像我们一般,从一开始就被迫踏上漂泊之路。

我暗自祈祷,但盼儿子和儿媳能珍惜眼下拥有的一切,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而我和妻子也将继续以祖父母的身份,给予他们以照应,竭尽所能为他们打造一个可以暂作歇息的棲身之所,就像当年的母亲那样给予无私的温暖。 而至于将来如何继续前行,我深信儿子定能堪当重任,就像我当年一样,怀揣着父亲的谆谆教诲,在逆境中不断奋勇前进。

毕竟,对于人生而言,前行才是永恒的主题。失去来处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归途。而今我们还拥有彼此,就让这份子孙的羁绊,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归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