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节令之美·处暑丨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2024-08-21国风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虽然这个时候还是盛夏,但是金桂飘香、秋水微凉的秋天已经悄然来临。

本文将围绕「处暑」二字展开,主要解读两部分内容,部分一是「处暑」二字的含义和古今表达的不同,以及「处」与「夏」二字的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是立秋和处暑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会重点描述立秋之后,天气依然没有凉爽的迹象,并且描述我国南北方地区在这时候所迎来的凉意。

最终得出结论:之所以能够分为立秋和处暑是因为秋天来的时候并不是很明显。

那么这个时候还是夏天还是什么呢?

一、「处」和「夏」两个字的组成部分。

「处」、「夏」两个字都有各自的偏旁,其中「处」的偏旁是土字旁,而「夏」的偏旁是上下的部分分别是撇和捺组成的。

那么有一句话叫做「夏日炎炎」,其中「炎」和「日」也是由各自的偏旁组成。

「炎」的偏旁和「火」字旁相同,而「日」则是一个完整的日字。

这就好像是说着天气很热

,太阳出来了,最好是在太阳下多待一点儿时间。

那么我们都知道「日」的发音是「rì」,所以在这里,「炎」应该怎么读呢?

其实在古音中,按这个字的分拆来说,「炎」应该读作「yan」。

于是就有了「Yan Sun」,而且非常巧的是这又恰巧是一个人的名字。

这位就是著名的宋代大文豪辛弃疾。

可以想象当时炎热的天气常常让大家难以忍受,所以就有了这种说法。

那么这时候又牵扯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处」、「夏」、「炎」这几个字为什么组合在一起不会形成一个特殊的意思?

其实这只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问题,在古代的时候这些字结合在一起并不会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当时并没有上下这么一说。

其实这个时期叫做农历丙申年八月十五吧?

而且在今年建立新的历法的时候也就没必要对这些说法进行一些改动啦。

同样的道理,还有明清中秋节都有几次比今年还要早。

就拿辛弃疾来说吧,他于1130年出生于八月十七号这一天。

这就是人们在古代的时候更注重实际一点儿的意义,他们并没有过多追究东西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

而是根据事情本身来判断它的意义是什么,并且由此推演出其他的一些意义。

二、立秋与处暑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已经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来说下处暑二字吧。

先说下「处」,其实「处」在古音中的意思就是指事情发生地地方。

而这个意思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认识上的启发。

这个启发就是指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它一定是在某个地方发生的。

而这个地方也就是当时所称之为「处」的地方,所以从这个意思可以联想到文章中的某一部分也为什么叫做「地址」。

而这个地址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末尾部分主要包括文章所写着的地址和作者名信息等。

而另一部分「夏」的意思就是指阳光到达的时候正好是在中午的时候。

这时候正好与立秋之前有着很大的区别。

而这个时间点往往会让大家误认为秋天早已来临。

所以如何来区分这些时间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因为有了立秋之前的一系列变化,才导致大家会产生这样一种误解。

而这也正是这些月份所对应的一些变化所引起人们的一种定义上的问题。

我们现在所称之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是表示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

从人们现在所称之为二十四节气来看,立秋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才会认为这些时间都是对应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觉得立秋对应的是酉时,这也就导致「酉时分入,月中物白」,而我们现在所称之为「九月九日去秋」。

不过关于这种情况在宋代的时候也是有着,就在欧阳修所写的【秋声赋】中便出现过,在推算的过程中认为处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天气变化,另一个方面则是农事方面即仲秋节气。

他认为里面最核心的观念就是以天气变化为主,因为士人的标准往往都是以农人的标准为参考,因为士人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只是在生活上面比较闲暇,就以此来做一些参照。

因此就会出现士人对立秋及其之后的一些反应没有实际性认知上的不足,从而使得出现一些误差,甚至于有人或许还会认为这是欺骗他们,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体验,因此才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才需要农人来进行一些指导意见。

所以,使得农人对于士人的想法上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一些风俗习惯上的认可,他们对诗词歌赋上面的认同,主要都是基于农人的节令习惯,反映出他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种感受。

同时这种节令习惯也随之成为诗词歌赋中的一种元素,但是诗词中的乐趣往往是需要让人来品读出来,而品读过程也就是带有个人化的一种情感表达,表达出内部对于自然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的一种真实存在上的感受,并带给我们内心深处上面的一种波动。

物质与精神之间是一种互相转化的一种关系,两者之间并不是对方存在时另一方就只能取代,而是一种手段与目的之间更高层次的一种依赖关系,因此也正是这样使得各种不同诗词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一种趋势,形成一种社会上面最真实存在的一种状态。

所以关于立秋和处暑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现在我也将其说出来,有一点我想强调下,那就是立秋和处暑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它们之间只是在时间顺序上的一种联系,所以使得大家容易产生一种误解。

其实从时间上来讲,农历八月十号之前所形成一些应当属于处暑劝教变化,因为缺失了一些东西,所以无法判断,自然就会产生一些误解,从而使得许多人对它产生一种怀疑,这种怀疑主要来源于他们希望能够找出一种办法来证明他们的猜测也许是正确的。

正如当下,有一个故事就是比较好的印证,比如我们现在见到一些人,他们认为夏季并没有结束,自己仍大笔依旧,也正因为这样的行为使得网络上面出现一片指责和声讨,比如「你凭什么认为夏天还没结束?」

所以对于这种行为我认为并不值得提倡,人们应当学习一种自我约束能力,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主要来源于自身的一种认知水平,要达到那样一种认知水平需要自身努力去学习一些知识来提升自己,所以更加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一种精神力量,对自身进行演变和变革,达到更高层次的一种认知。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虽然这个时候还是盛夏,但是金桂飘香、秋水微凉的秋天已经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