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描写雪的诗词:清冷,纯洁,是萧瑟,也是希望

2024-08-15国风

我长大的地方,从来不下雪。

每次看到电视里雪花飞舞的样子,我特别羡慕和向往。

长大后,我到了一个会下雪的地方,一呆就是很多年。每次到冬天,最期待的事情,便是下雪。喜欢下雪的日子,银装素裹,心中全是安然的感觉。

诗人说雪带来的诗情画意;

农人说雪带来丰收的希望;

孩子们说雪带来的游戏的快乐……

自古以来文人们都爱雪,所以留下了众多描写雪的佳作。

列举几首写雪的诗词,读读看,看你最喜欢哪一首。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妙笔生花,言道:「岁华新至,犹未见芳华满园,及至仲春二月,忽见嫩绿新芽破土而出,一派生机盎然。白雪似乎亦嫌春光迟来,不甘寂寞,竟化身为花间精灵,于庭树间翩翩起舞,似作飞花之态。」

在韩愈眼中,雪并非无情无识之物,而是拥有了人的灵性与情感,不满于春日的姗姗来迟,便以一种俏皮而灵动的方式,穿梭于庭院与树梢之间,将冬日余韵以春之花雨的形式温柔地展现,给人以无限的惊喜与欢愉。

读到此番景象,不仅可以感知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更让人在料峭寒冬中感受到春的温暖与希望,让人心生欢喜。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纳兰容若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塞外飞雪,其景清冷而孤高,恰如纳兰容若所吟:「我之所慕,非独雪花轻盈曼舞之姿,亦非其因寒而益显之丽。雪之魂,在于其高洁无瑕,轻盈洒落,无一丝尘世牡丹之深根茂叶、丰腴之态。」

在这片龙荒瀚海,寒月映照下,悲笳声起,西风浩荡,黄沙蔽日,塞上的雪花更添一抹悲凉与沉郁的色彩。它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飘扬,非但不减其高洁,反而在极致的荒凉中更显珍贵与不凡。雪,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情感寄托,于广袤无垠的塞外,静静地诉说着关于坚韧与超脱的故事,让人在凛冽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崇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唐·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韦应物特选休憩之日,轻步造访友人居,不料友人恰巧不在,满心欢喜却扑了空,心中不免泛起淡淡失落。正当这份怅然欲溢之时,他的目光被周遭景致深深吸引——四周银装素裹,白雪覆盖下的一切显得如此纯净无瑕,宛如仙境。门前潺潺小溪,在冬日里更添几分清冽,潺湲之声与周遭的静谧交织成一幅绝妙画卷。

置身于这方不染尘埃的天地之间,韦应物心中豁然开朗。忽然明白了友人之所以能写出那般清高脱俗、意境深远的诗篇,原来正是这雪山为邻、寒流相伴环境的影响。

韦应物以雪为媒,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诗歌造诣的高度赞赏。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笔下的长安终南山雪景,是一幅清冷而壮丽的冬日画卷。终南之北,风光旖旎,皑皑白雪覆盖山峦,宛如天边轻盈飘荡的白云,既遥远又纯净,引人无限遐想。

夕阳西下,长安城内渐渐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寒意,这份清冷在雪后尤为明显。终南山的阴岭之上,积雪犹存。

日暮时分,天边最后一抹余晖也悄然隐去,终南山上的余雪在昏暗中更显寒光闪闪,宛如点点星辰落入凡间,既美丽又令人心生寒意。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雪花悠然地舞动于空中,缓缓织就一幅宁静的冬日画卷。那条幽深的小巷,此刻被一片祥和所笼罩,静谧得仿佛能听见雪花轻盈落地的声音。庭院之内,皑皑白雪如绒毯般铺展,不仅覆盖了往日的尘嚣,更让这方小院在银装素裹中显得分外开阔与闲适,宛如世外桃源,远离尘世的纷扰。

夜幕低垂,雪依旧不紧不慢地飘落,为这个世界披上了一袭清冷的纱衣。夜色中,人们大多已归家,街巷更显空旷,只有雪,成了这寂静夜晚的主角。它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屋檐之上,积聚在庭院深处,每一朵都承载着对静谧的坚守与对美的追求。这份清寒,非但不令人畏惧,反而让人心生向往,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东晋·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陶渊明三十九岁。此前二年,即隆安五年(401年),陶渊明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

诗人隐居家中,与世隔绝。四顾无友,只好白天把柴门长闭,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隐逸生活。

年终寒风凄冷,天空阴暗整日下雪的景象。诗人侧耳倾听,却听不到什么声音,放眼望去,只见户外已是一片洁白。诗人生活的清苦,内心的孤寂。寒冷的空气侵袭着诗人的衣襟和衣袖,粗茶淡饭常常空设无人共享。房中空荡显得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这四句写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他遍览千古书籍,常常看到古代先贤的遗烈。虽然自己无法攀及他们的高尚操守,但错误地得到了固守穷困的气节。他认为如果坦途大道不走,那么隐居躬耕又怎能算是笨拙呢?他寄深意于言外,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理想和选择。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主席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北国冬日的壮丽景象,其言犹在耳,令人心潮澎湃。北国的冬日风光,展现出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浩瀚画卷。极目远眺,长城蜿蜒,其内外皆被皑皑白雪覆盖,一片无垠的银白世界,浩瀚而深邃。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冬日里似乎也放慢了脚步,上下河段,昔日奔腾不息的滔滔水势,此刻已化作宁静的冰面,展现出另一番静谧与庄严。

诗人以满腔的热情,深爱着这片广袤的祖国河山。在他的笔下,大雪纷飞与天边初升的红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既冷峻又温暖的绝美画面,那份艳丽,是自然与人文情感的完美融合。

由这壮丽的山河,诗人的思绪不禁飘向了悠久的历史长河,那些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一一浮现在心间。然而,诗人豪迈地指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不仅仅是对当代英雄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他那壮阔无垠的心胸与气魄。在这样的背景下,雪,不再仅仅是冬日的使者,它更被赋予了豪迈与激情的色彩,成为了诗人抒发爱国情怀、展现时代精神的绝佳载体。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花轻盈地穿梭于窗棂之间,悄然落在案头,静坐窗前,凝视着那原本青翠欲滴的竹林,在雪的轻抚下,渐渐披上了白玉般的光辉,变得纯净而高雅。此刻,踏上高楼之巅,极目远眺,只见银装素裹之下,人间万象归于一统,那些纷繁复杂的险恶之路,皆被这片洁白无瑕所覆盖,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洗涤得清新脱俗。

雪,这自然界的精灵,以其独有的方式,为大地披上了一袭纯洁的外衣。白色,这最纯净的色彩,在此刻成为了希望的象征,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美好愿景的实现。高楼之上,四望皆白,我不禁感慨万分,愿这茫茫白雪能覆盖世间一切污浊与丑恶,还人间一个如雪般清新、美好的世界。

雪,本无生命,但在诗人笔下,却仿佛拥有了灵魂与情感,变得雅致而深邃。它不仅仅是冬日里的风景,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与抒发。

读罢这些诗篇,当我们再次置身于雪景之中,心中便不再只是简单的欣赏与赞叹,更多的是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无限情思。

至于会遇上怎样的雪,或许是一场轻柔细腻的初雪,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丝凉意与惊喜;又或许是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将整个世界装扮成梦幻般的童话王国。但无论何种形态,雪都将以其独有的方式,触动心灵。

你心中的雪,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