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六祖惠能,究竟有何来历和传说

2024-10-05国风

六祖惠能(公元 638 年 - 公元 713 年),唐代高僧,在中国佛教史、哲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禅文化真正意义的开创者。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其先世出自范阳卢氏,乃是汉至隋唐时期是著名大族。父亲卢行稻,原籍范阳,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被流贬岭南新州,与新州李氏结婚,落籍新州夏卢村。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 638 年)二月初八子时,惠能出生。相传,惠能出生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黎明时分,有两位异僧前来拜访惠能的父亲,称专为孩子安名而来,名为 「上慧下能」。当惠能的父亲询问为何叫这个名字时,僧人称 「慧者,以法慧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

惠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家境贫寒,靠卖柴为生。一天,惠能送柴到店铺,听到一人在念经,心中有所感悟,便产生了到黄梅学佛的念头。

惠能一心向佛,但母亲不同意他出家。母亲与舅父无计可施之际,指着一块大石头说如果他能拜开石头就同意他学佛。惠能诚心跪拜,日复一日。一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道亮光及一声霹雳将巨石劈成两块,舅父和母亲十分惊愕,只好同意他学佛的请求。

惠能拜别母亲,历经艰难前往黄梅东山。当五祖弘忍大师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时,故意发问,惠能以 「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的回答,展现出聪慧。

在舂米的碓房干了八个月活后,因对神秀禅师的偈子有不同见解,另写了一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弘忍大师传授衣钵。为避免引起其他弟子争执,惠能大师带着衣钵南下。

数日后,众弟子得知惠能得了衣钵,很是不解,更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于是数百位东禅寺门人出来追赶惠能,想夺回衣钵。

其中有一出家人,俗姓陈,名惠明。出家前是四品将军,性情和行为莽撞,跑在众人前面,最先追上了惠能。

惠能眼看被人追上,就把衣钵放在路边的石头上,说道:「这衣钵只是一件证明身份的外在表法信物,而心法怎么可以凭蛮力争夺的呢?」然后,就隐身于草丛中。

惠明赶到,祖师的衣钵摆在眼前,唾手可得。但惠明却 「提掇不动」。过了一会儿,惠明才缓过神来,便大声呼唤:「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并非为抢衣钵而来。」

惠能听闻,思量来人确实为求法而来,便从草丛中走出来,盘坐于石头上。惠明上前作礼,并请求六祖惠能为其传授心法。

惠能来到南海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恰遇二僧争说是风动还是幡动。惠能上前对大家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你们)的心动。」 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印宗法师猜测惠能即是六祖,惠能亦从行囊中取出袈裟圣钵给大家观看,印证了他就是禅宗六祖。唐上元三年(公元 676 年)春,由印宗法师亲自主持,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惠能举行庄严、隆重的剃度和受戒仪式。

这株菩提树是南朝时期智药法师从印度带回并种植在光孝寺。智药法师曾预言,他死后 175 年有一个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受戒,度无量众生。六祖受戒这年刚是智药法师死后的 175 年。

公元 713 年八月初三,惠能大师在新州国恩寺圆寂,成为肉身菩萨,后又保留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灵照塔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 1300 年,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用手术刀从六祖的背后剖开一个小洞,从小洞看进去,他们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骨骼、内脏,而周围环境却根本没有很完善的保护措施。由于惊骇和日本人的信仰习惯,这几个日本兵,不得不惊叹起来,最后只得认定这是菩萨真身,吓得顶礼膜拜而退。

六祖惠能大师的贡献主要在于将外来的古印度的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出来。他脱去了印度佛教的神秘外衣,只抓住释迦牟尼的根本精神,将外来的文化 「中国化、通俗化、大众化」。他所创的顿悟成佛之学,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让佛教在中国大地扎下深根、焕发生机。

六祖惠能讲法语录被弟子辑录成书,名曰【法宝坛经】(简称【坛经】),这是中国本土唯一一部被尊称为 「经」 的佛学典籍,并被列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名录。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实现了传统佛教的革命,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开辟了儒道释思想结合的先河,给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并在世界文化领域赢得了崇高的地位和声誉。同时,他堪与老子、孔子并肩,被称为 「东方三圣人」。

六祖惠能禅学特点鲜明,讲究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主张不立文字,不拘坐禅,倡导 「顿悟」,认为人有佛性,皆可成佛,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强调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对于持戒,他以顿悟为理论基础,提出以无相戒为核心,融汇无相三归依戒、自性四弘誓愿、无相忏悔三项内容。

惠能弟子众多,最为出名的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等,并相继形成 「禅门五宗」,将禅宗推向日趋兴盛的局面。

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他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南宗,弘扬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的顿教法门。经过弟子神会的努力,南宗普及各地,安史之乱后,其六祖的地位最终得到官方认定。

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其思想和【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思想史上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禅宗的根本典籍,是中华禅文化真正意义的开创者,完全可以代表岭南文化的一座高峰。他与孙中山被评为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两个仅有的人物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