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陆游奔赴边塞,途中留下爱国长诗,开篇两句就感动了毛主席

2024-09-09国风

陆游一生志在北伐,愿扫除国耻,恢复中华,然终因时势使然,力不从心,留下一生的挥洒自如,笔下尽是铮铮铁骨与热血忠魂。

公元1171年,陆游受召前往边塞,途中写下【观大散关图有感】,更是陆游满腔爱国热忱的集大成者。

此诗洋溢着豪壮激情,跌宕起伏,情感充沛,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

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诗的开篇便是壮志难酬的感慨:「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陆游借古讽今,以北魏名将傅永的事迹为鉴,表达了自己虽然英勇却不能尽展才华的无奈。

从青年到暮年,陆游始终未能看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岁月无情,从青春的壮志到暮年的凋零,三十年荏苒,光阴似箭,只能在书斋中黯然神伤。

其中,开篇两句就感到了毛主席,得到盛赞:「陆游是南宋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年轻时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诗中「大散陈仓间」至「宫室生春芜」八句,陆游用心描绘了大散关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

大散关,这一地理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山高水长,历史悠久。

陆游以此地为背景,表达了复兴中华的豪迈情怀和对朝政无能的深深失望。朝堂上的奢靡和颓败,与先辈们开疆拓土的豪情壮志形成了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至「复如正观初」十二句,陆游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北伐图景。

他憧憬着随王师北上,挥军直取敌酋,一统江山,四海归心。这些行句中,陆游的笔力更显犀利,词锋间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对现状的深刻批判。

然而,最后四句「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则是一种悲壮的收场。

陆游认为,若能实现这一伟大愿望,即使战死沙场也心甘情愿。

对比那些只知安逸享乐的昏君庸臣,他宁愿选择与草木虫蚁有所不同的一生。诗人的壮志未酬,只能借酒消愁,以诗抒情。

【观大散关图有感】这首诗,可以说是陆游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总结。

他在诗中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大散关的英雄气概,那里曾是古代将军扬威的战场,现在却被时间遗忘,荒草丛生。

他描绘了一种朝气蓬勃的场景,希望有朝一日能随大军北上,一统江山。

陆游在诗中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他想象着帝国的辉煌将再次出现,士兵们从燕赵出发,丝绸和布匹从青徐涌来。

他甚至梦见了那天英勇的偏师捆绑敌国的可汗,昔日的首都在胜利的曙光中重现光辉。

然而,这样的梦想和现实的鸿沟让陆游感到了深深的无奈和痛苦。

他在诗的结尾用几乎是自嘲的语气写道:「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他意识到,尽管他的志向高远,但在现实的世界中,他可能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蝼蚁,他的生命和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逝。

陆游的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对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挑战。

他用他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即将消逝的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实现的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

这样的故事和情感表达,构成了陆游作品中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老战士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心态,即使这希望常常被现实的残酷所击败。

陆游的精神,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在历史的长河中照亮了那些同样怀抱梦想的后人。

他的诗歌不只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提醒我们即使在绝望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