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唐代精致女孩的全妆指南

2024-10-21国风

容妆即容貌装饰,【说文解字】中写道:「妆,饰也。」容妆同衣冠一样定有制度,如礼容之法则荣典、荣则等,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女性容妆主要包含头、面部的妆饰形式,如面妆、胭脂、眉妆、唇妆、发型等,往往与服饰、言语、身体构成容止进退的礼仪规范。

我国古代女性容妆的审美至唐代全面走向繁华富丽,唐代女子妆饰呈现出初唐时期清丽质朴、盛唐时期雍容华贵、晚唐时期华丽奢靡的特征。

唐代女子追求面部容妆的完整,首先在面部施白粉,后用胭脂使脸颊红润,其次画各式眉妆,增添花钿、面靥、斜红等面饰,最后涂唇脂,完成整体造型。唐朝初年面妆尚红,用胭脂薄涂在两颊作桃花妆。唐代宇文士及【妆台记】载:「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唐代女子面部化妆步骤

唐代女子的面妆多用胭脂等有彩之物将整个面颊涂红,并晕染至眉眼及耳朵处,谓之红妆。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的唐代张氏家族绢画【弈棋仕女图】,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玩乐场面。其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了初唐时期的女子妆饰,整体造型丰满,头梳高髻,面颊涂以大面积的红妆,红唇娇艳欲滴,眉间饰以花钿。酒晕妆在桃花妆的基础上更为浓艳,并将晕染的范围扩大至眼睛和耳朵,如【舞乐屏风图】所示,胭脂的色彩纯度更高,呈现为鲜艳且热烈的红色,上妆后犹如醉酒之态。这一时期的仕女图的人物形象较初唐更为丰满,展现了盛唐时期富贵雍容的形象。

【舞乐屏风图】(局部) 佚名 唐

唐代女子的面妆还盛行描画斜红,斜红也称为「晓霞妆」或「伤痕妆」,多描画在颧骨的斜上侧靠近太阳穴的位置,左右各画一道。斜红一般为长条形,用红色颜料绘制,如【胡服美人图】中的唐代舞伎,面颊丰腴,两鬓处画细长的斜红,额间饰有花钿,嘴唇娇小红艳,反映了初唐末期至盛唐初期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及妇女容妆的流行时尚。斜红除细长状外,还有半月形、新月形、弦月形,也有不规则的花卉状、卷曲状、伤痕状等,如【伏羲女娲图】中的人物斜红即为卷曲状,这一面部妆饰流行于初唐和盛唐时期,晚唐逐渐消失。

【簪花仕女图】 (局部)周昉 唐

女性妆容受到历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习俗信仰、材料和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妆容又与服装配饰、妇容妇德等息息相关。在唐代,我国妆饰文化迎来繁荣时期,各式面妆浓重娇艳,眉妆大胆新颖、造型多变。唐代妆饰文化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与技术创新,还深刻反映了女性地位及社会文化风貌的多元融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节选自【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史纲】

▻▻▻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史纲】图书封面

作者简介

王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团队负责人、责任教授,【创意与设计】副主编。近二十年来聚焦于中国传统器具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建立了传统造物的研究范式,为传统造物设计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内容简介

本套图书包括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生产领域「四造六作」中技术演进与造物演变的互为关系,主要包含与社会生产领域密切相关的四大主干型产业与六大枝丫型产业,以中国传统营造、织造、铸造、烧造、木作、编作、石作、金作、纸作、漆作等工艺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从主要工具、基本材料、核心形制、关键技术及各时期经典文献等方面展开,探求主干型与枝丫型产业技术的发展演变对政治经济、社会生产、造物文化、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系统总结中国传统生产技术的成就与设计思想,从而揭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所蕴含的整体性思维方式。

下卷主要围绕生活领域「民生八维」造物内在的发展逻辑与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演进展开研究,主要涵盖与社会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衣食住行」「闲用文俗」等民生领域,以中国传统衣着方式、餐饮方式、居住方式、出行方式,以及休闲方式、日常杂用、文化娱乐、礼俗方式与设计内容等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工作原理、操持方式、使用环境、审美意趣及各时期经典文献等方面展开研究,围绕社会制度、思想文化、材料功能等方面影响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进行探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生活,对中国传统设计思想进行学理化的归纳和总结。传统生活方式中的许多价值观和理念对塑造当代社会道德风貌仍具有积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稳定。中国古代社会创造的物质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推动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维护环境和谐、促进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内页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