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道德经】第一章背景分析(二):解密女娲Ⅰ

2023-12-31国风

女娲是谁?

女娲是谁?和【道德经】有关系吗?

女娲又称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云)姓,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与她相关的传说有:

  1. 创世女神;
  2. 造人;
  3. 补天;
  4. 治水;
  5. 制乐;
  6. 高禖(婚嫁制度);
  7. 赐酒;

女娲的传说,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有课文介绍。可中国的远古的传说,往往都包含真实的内容,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故事。而且,每一个看似短暂的事件或人物,都可能长达几十、上百、甚至上千年。

说起文明祖源,就不得不提女娲,毕竟是她「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

而【道经】、乃至【道德经】也是要探究世界初始的样子,我对【道经】第一章的解释,也包含了「造人」的内容。

为什么叫女娲

首先,我们还是从文字入手。这个「娲」字的「女」旁没什么讲头,但「呙」(guō,繁体为:咼)字就大有讲头了。

「娲」没有直接查到甲骨文和金文的书写,只有籀文和篆体:

娲的古人写法左:籀文,右:篆书

「娲」有个异体字:

「呙」也有一个异体字(下图第三个字,系统无此字,只好上图)

「呙」的异体字

即此字:

这个字现在与「锅」也是异体字(为方便,我们先叫它 「异体呙」 字),它的写法:

它同「鬲」(lì)很相像,比「鬲」好像多一个提手、一个开口的样子:

鬲的甲金文

所以是不是它就是一种与「鬲」相似的一种东西呢?

夏家店袋足鬲

殷墟陶鬲

「呙」的含义:

  1. 呙(guō)用作姓氏 。
  2. 呙(wāi)指歪斜。
  3. 呙(hé)时古同「禾」。
  4. 呙(wǒ)时指〔呙堕〕斜垂,如「呙呙髻」(古代妇女一种斜垂的发式)。
  5. 呙(wā)时指古国名。
  6. 呙(guǎ )古同「剐」。

第3个意思中,它读「禾」。有一种器具也叫「禾」,不过一般写作「盉」:

商中期 青銅器人面三足盉

西周中期 伯定盉

大汶口陶盉

是不是就是 「异体呙」 甲金文字的样子?考古发掘的文物中,「盉」多见于青铜器,没听说过有 「异体呙」 器,但有没有这种可能——器形没变,而材质变成了青铜,被称为了「盉」呢?至于它为什么叫「禾」或者「盉」,主要是因为它字形中有「禾」字的部分吧。如下面倒数第二字中。

倒数第二个字中的「禾」,可能是表面的花纹,或三足的简化

古文禾字:

禾的文字变迁

此类陶器主要用来盛水、烧水,也可以盛酒。下面三足支撑留出了放柴火的空间,用于烧火加热。有盖、有柄或把手,更加方便煮食物和倒出食物。这就是我们现在「锅」的雏形。

现代的锅具

所以,「呙」就是一种原始的锅」,而「娲」就是创造「呙」(锅)的女人,「女娲」是发明了「呙」的「母系氏族部落」。

「呙」的重要性

也许又有人要扣我帽子了,说我轻视祖先,甚至歧视妇女了。他们总是以今人之视角看古代,不知我们祖先的艰难,也不知女娲的伟大。

我们的祖先处于什么环境呢?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

看到过很多纪录片,在非洲、南美洲、太平洋岛屿的很多原始部落,他们都是用手捧起泥坑里污浊的水,直接就喝,高级点的用树叶来盛水喝。那些地方,他们虽然天天沉浸在「大自然」,天天享受大自然的空气和无公害的食物,但各种疾病盛行,人均寿命极短。

这里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饮用水的卫生问题,现代城市的必备的一条,就是有干净的自来水。即使农村也要有干净的水源,同时要喝白开水。加过热的水和食物,好处有:

  1. 杀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 杀死寄生虫(钩虫、蛔虫、绦虫等)
  3. 祛除一些食物的毒素(如芋头)
  4. 食物易于消化(如熟肉)
  5. 改善胃肠功能(冬天不用喝冰水刺激肠胃)
  6. 改善口味,可以吃原来难以下咽是食物

尤其是第1、2条,能使人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寿命大大延长。这些「呙」,还能储水、储粮,免于受潮、腐败。

综合以上,人类因此能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有了更多的缓冲时间和空闲时间。在这样的前提下,人类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文化。

「呙」与制陶

在新石器时代,「呙」无疑是陶制的(「呙」代表了的各种陶器),而制陶正是「女娲」部落的强项。

中国各地都有女娲的古迹和传说,同样,各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里,量最多的往往也是陶器。这说明,它给族群带来优势,使女娲部落在中华大地各处繁衍扩张。

如果陶器是女娲部落的代表性器具,那制陶就是了「女娲」的「秘技」了。不要认为制陶简单,现在非洲、美洲的很多原始部落还不会呢!还在用树叶和手盛水喝呢!

如前所列,「呙」有很多读音,也有很多意思;在以「呙」为偏旁的字,如「锅」、「蜗」、「涡」、「窝」、「剐」等字,也各有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当然有的!只要你抓住关键去找——制陶。

有种原始的陶器制造工艺,叫 「泥条盘筑法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比如部分傣族)还在使用这一方法制陶:

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泥条盘筑是以泥条按照设想中的雕塑外形形体变化,一圈一圈围筑起造型。

可以参考泥条盘筑法制陶,以及 原始技术,用泥巴烧制陶器,看着好简单两个视频。

也可以参考下面的演示图:

泥条盘筑法工艺示意图

「涡」和「蜗」字的造字来源,就和这个工艺相关,它们是会意字。

「涡」的意思是:像做「呙」时的盘泥样子的水流。 (参考上图左上示意图)

水涡:水流盘旋,而且产生一个「窝」

「蜗」的意思是:像做「呙」时都盘泥样子的虫。

外壳盘旋的「蜗」牛

用泥条盘的外形是不平的,就需要用工具(如上图)来切除多余的,补平缺少的:

刮(剐)泥工艺

这个修平的动作就叫「剐」,现在用同音字「刮」来表示这个意思了,而「剐」基本专用到「剐刑」上了,但动作是一样的。

鸟「窝」:

鸟窝

最简单的「呙」:

最简单的「呙」

鸟兽的「窝」,与最简单的陶「呙」形状几乎一样,结合「穴」组成会意字。

所以,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判断: 「呙」和由「呙」组成的字,都是和制陶息息相关的。

女娲主要的、也是最早的功绩是发明陶器及制陶工艺,她们也并以此命名。

当然,与此相关,她还有更重要的贡献和功绩,下篇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