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五首写「月」诗词,与古人共赏

2024-06-11国风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一边赏月饮酒,一边思念远方亲人,遂作此词。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勾勒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追溯明月起源,惊叹造化巧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推进对明月的赞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明写月宫高寒,暗示月光皎洁,写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人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热爱人间生活。

下片怀人,由中秋圆月联想离别,感念人生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泛指因不能团圆而难眠者。"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无理埋怨明月,衬托手足深情。转而为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月对立到融合,强调达观,寄托希望。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突破时空局限,表现精神境界丰富博大。

词情理并茂,富有感染力,表达了对一切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2-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写下【望月怀远】。

诗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起,意境雄浑,自然流露高华气象。由景入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思念之情。"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描绘彻夜难眠,徘徊室内庭院。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构思奇妙,幽清意境,暗用陆机诗意,悠悠托出不尽情思,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3-

【月下独酌·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宝三载,李白官场失意,身居长安,作【月下独酌】,抒发孤寂忧愁。

诗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起,场面单调。诗人奇想天边明月和月下影子为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热闹起来。然而,明月"不解饮",影子亦不能饮,诗人暂时将二者作伴,及时行乐。

酒兴渐浓,"歌时月徘徊,舞时影零乱",似在倾听共舞。醒时同欢,醉后分散。最后,诗人真诚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运用想象,表现由独而不独,再由独的复杂情感。表面自得其乐,背面却有无限凄凉,点尽孤独冷清之感。

-4-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应友人之请作【把酒问月】,题目本身就是绝妙的自我造象,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能有。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问:"青天有月来几时?"一问分明带有几分诗意与神往。

诗人感叹:"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继而描绘月色:"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以飞镜喻月,丹阙陪衬,点染云翳散尽,清光焕发。又叹月的循环往复:"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诗人遐想月中景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继而感慨人生短暂,月光长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造语重复错综,意味深长。最后归于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情哲理并茂,感染力强。

-5-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开篇点出:"春山多胜事,过客去亦难。"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巧妙统领全篇。

诗人举重若轻,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承前启后,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掬"、"弄"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神来之笔。水月、花香两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继而写赏玩忘归:"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唯兴所适,不计路程,欲去又惜花草。末两句转向远方:"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夜风送来钟声,诗人翘首南望,远方楼台隐现青翠山色中。全诗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