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孔子告诉你,为何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叛逆期」

2024-06-17国风

我们都知道循循善诱这个词,也知道教育孩子要循循善诱,可是不见得每个人都懂这个词的含义。

不妨从根子上谈。

【论语】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善诱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不过,循循善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非常值得各位老师和师者琢磨。

首先要弄明白「循」字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解释:循,行顺也。

循环,也就是依照沿袭跟着走的意思。

这么一说,就好理解了。「循循」这两个字,「循」是跟着走,然后才是善诱,好好地引导。

颜回说孔子对学生「循循然善诱人」,意思便是,孔老师教育学生,总是先按照学生的思路和性格往前走,然后慢慢地引导他,让他进入新的境界和高度。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那样:「循循然」就是循他的意志,循他的个性,循他的道理,然后把他带入一个圈子,把他带上正路。

来说个故事吧。

春秋时期,鲁国贤人颜阖要去做卫国太子的师傅,可是他不太自信,因为卫国太子据说是一个问题少年,凶残嗜杀,蛮横暴力。

颜阖担心自己教不好他,还可能引火上身,于是他就去请教鲁国另一个大牛蘧伯玉。

对这个问题,蘧伯玉是这么回答的:

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稍微翻译下:

老兄啊,要给这样的娃当老师,你要警惕,要谨慎。

首先要端正你自己!表面上要顺从依就他以示亲近,然后暗暗疏导……

他如果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你也姑且跟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孩子;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线,那你也就跟他不分界线。

他如果跟你无拘无束,那么你也姑且跟他一样无拘无束。慢慢地将他思想疏通引入正轨,便可进一步达到没有过错的地步。

上面这个对话,来自【庄子】中的【人间世】篇章。

换句话说,如果这孩子真是所谓的问题少年(事实上,问题少年和差生这些概念化的词,本身就不该出现,因为它过早地定义了一个人),那么你不要上来就强求他改变,也不要用大道理的棒棒捶人,而是先要顺着他的思路来,他高兴你跟着他高兴,他难过你跟着他难过,你玩乐你就和他一起玩乐,他游戏你就和他一起游戏,让他喜欢上你。只有他喜欢你了,才可能愿意听你的,最后你再带着他飞起来。

如果一个孩子都不喜欢你甚至厌恶你,你觉得你能教好他吗?

和孩子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再用你朋友的身份将他带向诗歌和远方,这就是循循善诱。

为什么有孩子会有叛逆期?

必须强调一点,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叛逆期。

所谓的叛逆期,是孩子经历了父母长时间的威权和压力之后,有能力表达自我时的一种外在表现。

为什么叛逆期一般出现在十多岁?

因为十岁之前,孩子可能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你,也没有勇气和能力表达自己的主见,可是十岁以后他有了,而且懂得维护自己了,所有在父母看来,这孩子处于叛逆期。

那种绝少压抑孩子主张,从小就能和孩子「一起灿烂一起悲伤一起玩乐一起分享」的父母,大多看不到孩子的叛逆期。

有人可能会讲,孩子疯玩,就和他一起疯玩吗?

取悦只是开始,目的还是引导。

两代人之间,一定是有信息差的。

何为信息差?

那就是这个时间传递给父母和子女的信息不一样,父母觉得好的,孩子不见得觉得好;孩子觉得好的,父母也不一定觉得好。

同样是在【庄子】的【人间世】篇中,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说: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

人和人对「对你好」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孩子还需要教育,所以父母才需要技巧,才需要迎合孩子。父母要「循循」孩子而善诱之,而不是奢望孩子能「循循」父母而自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