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十二生肖:中国猪文化(2)

2024-01-19国风

学界关于猪文化的研究有很多,但多属概述性的。

就秦汉时期的猪文化而言,笔者所见内容主要是关于汉画像石中猪形象的研究。因此,很有再深入研究的必要。笔者在全面考察文献和实物资料的基础上,现将秦汉猪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一简要的论述,以弥补当下研究的不足。

秦汉时期,猪在北燕、朝鲜称为「」,关东关西称为「彘」「豕」,南楚称为「」;而猪子,又称为「豚」「」,吴扬之间称为「猪子」,关西称为「獾」「」。

猪名称的多样性在反映各地方言差异的同时,又表明猪分布地域的广泛和时人对猪养殖的熟悉,更表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由于其食用价值很大。首先是猪肉的食用。

当时,「闾巷阡陌屠沽,无故烹杀」;即使身为太子的刘贺,也「常私买鸡豚以食」。在此背景下,猪产品的消耗量十分惊人,像「通邑大都」一年便「屠牛羊彘千皮。这种喜食猪肉风俗使得猪肉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其次是用于祭祀。凡以太牢(牛羊豕)、少牢(羊豕)祭者,皆用猪,已成为皇家与政府所遵从的习惯法之一。

民间祭神、求雨、驱鬼也用猪,如【春秋繁露】所载「取三岁雄鸡猪」[6](卷16)的焚烧求雨的活动,【风俗通义】载齐地、汝南诸郡之祭祀司命神者「皆祀以猪」[7],【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载以「燔豕矢室中」[8]来驱鬼,等等。

这些说明猪是重要的祭祀用品。再次是用作中药材。具体可见猪胆用于祛火解毒,【伤寒论·上编】载有「猪胆汁方」,又在「白通汤方」「白通加猪胆汁汤方」「理中丸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麻子仁丸」[9]等五种药方中使用了猪胆;

猪膏又被用于急救,猪骨用于解毒,猪皮用于治疗伤寒,可消除咽痛、胸满、心烦并发症。

最后是用作肥料。在河南、安徽、湖南、江苏等地先后发现大量的陶猪圈③,这是汉代的标志性文物。陶猪圈的形制为:周边是围墙;一角雕有二层小楼,下层为猪圈,上层为茅厕。这种形制表明汉代人已经把猪粪作为重要的肥料来源,并注意积肥。

猪怕热,容易生病,且主要食用粮食,所以比较适合在经济发达、平均气温不高的北方养殖。养猪业的兴旺使时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这些都促使养猪业进一步兴旺,同时也可以说是养猪业兴旺的保证。一是「相彘」成为一种职业,有人还以此扬名。

考虑到风向和环保,现代的养殖场要位于居民点的下风向,即城市或居民点的东南角。因此,其中所言「高门,宜豕」,「居西北,利猪,不利人」,「居东北,妻善病」是与现代养殖业选址的要求相符的。此种猪圈风水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关于猪养殖的科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