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如何解读【周易】经和传的关系和内容

2024-08-15国风

「经」与「传」的组成与含义

【周易】这本书,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经」,包括卦的形状、名称、卦辞和爻辞。第二部分是「传」,也就是对「经」的解释,有【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七种。这七种「传」被统称为「十翼」,意思是它们就像翅膀一样帮助我们理解【周易】。也有人把它们叫做【易大传】。

【周易】名称的由来

其实,最早的时候,【尚书】和【诗经】里都有「卜」和「筮」这两个字,但并没有【易】或【周易】这个名字。【周易】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左传】里。后来,大家慢慢开始用「二篇」来称呼它,但还没加上「经」字。据说,直到汉朝的孟喜,他的【易】本中才出现了「上下二经」的说法,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周易】才被叫做【易经】。

古人对【周易】的引用与理解

【周易】最早指的是上下两篇,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到了西汉,人们开始把「十翼」也算作经文的一部分,

比如【汉书艺文志】里提到的「【易经】十二篇」,其实就是上下两篇加上十翼这十篇。从那时起,经和传虽然分开成篇,但仍然被视为一个整体。

到东汉时,郑玄做了注解,把【彖】和【象】中的内容插入卦辞和爻辞后面,这种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周易】。后来,王弼的【周易】注本也采用了这种方式,把【彖】和【象】放在对应的卦辞和爻辞后面,方便学习。

宋代的邵雍和朱熹试图恢复古【易】的原貌,但郑玄和王弼的注解方式实在太方便了,所以一直流传下来,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使用。比如,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就是按照王本的方式,把经和【彖】【象】【文言】连在一起注解,而高亨则把它们分开成两本书。

【易经】与【周易大传】的区分

古人引用【易】的时候,有时指的是经文,有时指的是传文,但无论是哪一部分,大家都会统一称为「【易】曰」。甚至有些内容在现存的经或传里找不到,比如【汉书司马迁传】里提到的「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或者【说文】里的「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这些内容我们今天在【周易】里是看不到的。

现在,大家通常会把【易经】当作【周易】的本经,而【周易】则包括经和传,至于【周易大传】这个名字,专门用来指十翼。

【易传】解释的挑战与重要性

【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有时候很清晰,一看就明白,比如「震为雷」,结合【震】卦的卦辞,显然是指雷。但有时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乾为天」,可【乾】卦的卦辞里根本没提到「天」;「巽为风」,【巽】卦的爻辞也没有谈到「风」。尽管如此,古人还是接受了这些解释,因为占卜时离开了「传」,很多时候经文是很难解释的,所以大家常常依传说经或者牵经就传。另外,从【系辞传】里那句「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来看,研究【易】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它的道理和用途,更多的是一种高层次的乐趣,是哲学和艺术结合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