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沧浪之水---哀屈原

2024-07-23国风

屈原是忧国忧民的伟大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做【离骚】被世人所敬仰,成为诗歌鼻祖。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这段对话展现了屈原坚守高洁、不同流合污、清醒睿智、孤傲倔强的高贵品质,也透露出屈原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也展现了渔父随遇而安、不强求、不抗争,以一种较为平和、灵活的方式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处世态度,他主张不必过于执着和清高,在乱世中懂得变通,保全自己,顺势而为。

屈原投江的背景与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在政治上,楚国的贵族势力腐朽,相互倾轧,导致政治黑暗,楚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等贤臣。

2、个人遭遇:屈原满怀报国之志,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然而,他的政治主张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诽谤,被楚王先后流放。

3、爱国情怀:尽管遭受不公正待遇,屈原始终心系楚国的命运。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楚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时,屈原深感自己的理想破灭,无力挽救国家的危亡。「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风光不再。

在这种悲愤绝望的心境下,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沉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歌赋【怀沙】,抱石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黑暗政治的抗争。

屈原的投江,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楚国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其爱国神高尚情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省新化县的仁人志士陈天华在日本愤而投海,与屈原投江有异曲同工之妙。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屈原之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