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佛教经典【心经】和【华严经】有何区别

2024-09-21国风

【心经】和【华严经】都是佛教经典中的瑰宝,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佛教的发展和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颜真卿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初译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后秦高僧鸠摩罗什所译,是中国最早的汉译【心经】。

历史上【心经】有多次翻译,传入中国后至少被翻译 21 次,其中以唐代玄奘大师的译本最为流行。玄奘大师于公元 649 年翻译了【心经】,其版本经文简短,只有 260 个字,却高度浓缩了【大般若经】600 卷的精要,成为佛教中流传广泛且重要的经典。

相传,玄奘法师在阅读经书时对某些语句生疑,欲到印度取经。在四川成都挂单时,遇到一位身生疥癞的老和尚,玄奘法师以同情心侍奉他,老和尚疥癞病痊愈后,将【心经】口传给玄奘法师,一共 260 字,后来玄奘法师将其译出。

【心经】以观自在菩萨与舍利子的对话展开,阐述了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它被认为是菩萨学习【般若经】总结而成的心得,是观音菩萨的心法。

在摩羯提国的另一个【心经】译本中,对其来龙去脉有比较详尽的交代。开经部分为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佛陀在他 49 年的传法过程中,一共做了 300 多次法会,这些法会经过整理成为了佛家浩如烟海的经文。【心经】虽只有 260 余字,却是大乘佛法总纲,在佛教经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严经】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重要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 「经中之王」。

【华严经】译于晋宋之际,共 60 卷。它的编集经历了较长时间,大约在公元 2 - 4 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在流传过程中,经文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如【华严经】的【入法界品】是后出之作,唐地婆诃罗续有增补,甚至在 80 卷【华严经】以后,还出现关于此品的别译 40 卷。

相传,佛陀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开悟后所讲的第一部经便是【华严经】,但当时因为佛陀所领悟到的真谛奥秘太过庞大,人类很难理解,他便只给四十一位虚空法界的法身大士宣讲了 21 天。

当时在场听闻此法的有一位名叫大龙菩萨的龙王把此经汇集起来,分为上中下三部珍藏在了龙宫。

六百年后号称 「释迦第二」 的龙树菩萨,有缘前往龙宫观看此经,发现这部经书奥秘无穷,并记下了下部的内容流传到了人间。现在我们看到的【华严经】也只是华严的很小一部分法意。

【心经】主要阐述 「空」 的哲学观念。这里的 「空」 并非指虚无或不存在,而是指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性。强调了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即所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佛陀说,众生的一切烦恼,都是由于人的心对事物产生的妄见引起。要想破除这些妄见,就要让自己的五蕴达到空的地步。世间的一切都是容易变幻的,不实的。

正因为它容易变幻,所以人才可以发生改变,让自己容易妄动的心,达到不动的地步。佛说人的一切苦厄,都来自于人的烦恼,来自于人的心念妄动。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修行的关键在于调整心态,通过正念、正知、正行来培养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态。这种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消除烦恼、减轻痛苦,逐渐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华严经】主要观念之一就是 「缘起性空」。「缘起」 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而产生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得以显现。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关系,就是 「缘起」。经中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都是由于各种因缘条件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然而,仅仅认识到缘起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性空」 的含义。「性空」 指的是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没有实体性的存在。

这并不是说事物本身不存在,而是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性。换句话说,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具有某种固有的、不变的属性,而是随着因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明代木刻版【洪武南藏】扉画:玄奘法师译经图

【心经】被公认的版本有七种,其中唐玄奘的译本流传最广。自问世以后,【心经】被社会各阶层因喜爱而抄写,也因此留下一批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心经碑】等。

【心经】在历史上,在佛学界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人甚至说,这部【心经】可以说是整部大藏经的重中之重。除了出家人喜欢研习这部经典外,很多对佛学感兴趣的普通人,对心经也很感兴趣,甚至于很多人都能背下来,也有的平时无事的时候,也会手抄这部【心经】。

【华严经】的地位非常之高,它义理丰富、逻辑严密、准确无误,用佛教的话说,便是 「了义、圆融无碍」 的经典。在【华严经】中,有一个妙喻贴切地表达了 「圆融」 的概念,这便是 「帝释天之网」。

它取材于印度神话,说天神帝释天宫殿装饰的珠网上,缀联着无数宝珠,每颗宝珠都映现出其他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映现出无穷无尽的法界,呈现出圆融谐和的绚丽景观。

【华严经】直接导致了一个宗派的兴起吗,唐朝时,对【华严经】的传播和研究空前地兴盛起来。从杜顺和尚开始,「华严宗」 开始倡导,而贤首大师,即法藏法师将其发扬光大,集 「华严宗」 之大成。从此,「华严宗」 成为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绵延至今。

从文学角度讲,【华严经】体系宏博,意蕴深刻,气势恢弘,妙喻纷呈,机语隽发。从哲学角度讲,在【华严经】基础上形成的华严宗,构建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哲学体系,这成为华严宗最大的特色。

【心经】由于篇幅短小,文字精妙,容易记忆,流传广泛,很多人将其作为初入佛门的首选。而【华严经】篇幅较长,但因其蕴含深刻的佛法智慧,也在佛教界有着重要地位,被认为是 「经中之王」,虽不如【心经】那样广泛流传于大众,但在佛教修行者中也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