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心累之时,读读这首唯美的禅诗,为心灵找到栖息地

2024-06-18国风

盛唐时期,山水诗的主题多为歌颂隐逸之情趣,风格悠然自得。然而,有一首诗因其别具特色的构思、简练的措辞、创新的格律,脱颖而出,成为山水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既闲适清雅,又警觉严谨,与王维的妙高、孟浩然的淡泊各具风采,自唐代以来备受推崇。

常建的这首五言律诗,曾被收录于【唐诗三百首】,广为人知。常建,唐代著名才子,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跻进士第。仕途并不顺利的他,在大历年间授盱眙尉,最终沉浸于琴酒生活,怀有隐逸之志。

【唐才子传】记载:「大历中,授盱眙尉。仕途并非如愿,遂沉浸于琴酒生活,怀有隐逸之志。后寓于鄂渚,邀王昌龄、张偾共隐,时人颂扬不已。」这些经历使得常建的诗作独具典雅与深远的意境,而【题破山寺后禅院】正是其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在晨光初现之际,诗人踏入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朝阳缓升,温暖的阳光洒满山间树林。一条被竹林遮掩的小径引向幽深宁静之地,禅房前后,繁花似锦,花木扶疏。

明媚的山光使飞鸟欢腾,澄澈的潭水让人心旷神怡。此刻,世间万物皆沉浸于宁静之中,唯余钟磬之声回荡耳畔。

诗句一开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将我们带入一个宁静的清晨,古寺静谧,朝阳初升,山林被柔和的阳光照亮。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

曲径通幽,禅房花木深,仿佛一切世俗的纷扰都被隔绝在外,只有这片幽静的净土,任人徜徉。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句千古传颂的名句,更是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幽深宁静的世界。曲径通幽,禅房掩映在花木丛中,仿佛通向了一个世外桃源。这样的环境,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一切烦忧,心灵得到了彻底的净化与安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山光明媚,鸟儿欢悦,飞翔啼鸣,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而清澈的潭水,则让人的内心如同潭水般澄澈空明。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喜悦,仿佛一切烦恼都消散无踪。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句的结尾,常建以钟磬之声打破了宁静,又仿佛使人更加沉浸在那份宁静之中。这古朴澄净的声响,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带回到一个更加纯净的世界。

钟磬之音,不仅是寺庙的声响,更是诗人内心的回响,是对尘世喧嚣的反思与超越。

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宁静、幽远的世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种宁静,仿佛是一剂良药,治愈了人们疲惫的心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读这首诗,仿佛让人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诗中的每一句,都如同一幅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常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超脱。这种宁静与超然,正是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所需要的。

正如林清玄所言:「 有珍惜的心,珍惜人情,珍惜一草一木,社会,乃至世界的清明就较可期待 。」让我们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