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王安石晚年的一首绝妙之作,看似清新明丽、闲逸恬淡,实则意难平

2023-12-21国风

前言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与理想破灭的王维一样,退守江宁的王安石寄情山水,亦不再过问世事。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清晨即出,日暮方归,彼时,他流连钟山风光常常忘了归途。

远离尘世,醉心山水,只是为了获取内心的宁静,他的诗歌创作,也由早年的锋芒毕露,转向清幽闲适。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可是,欲静何曾静,总会触景伤怀,不经意间就是眉头心上。

所以,那看似悠闲的游山玩水,也不过是为了排遣内心的不平而已,一如他那些看上去闲逸恬淡的诗词。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宋 王安石【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

简译

钟山脚下临水结庐,身着窄衫头戴短帽,我悠闲地漫步在林荫下,一夜春风,吹开了与去年一样红艳的花朵。

一直睡到新月挂上林梢,我才从午醉中悠悠转醒,是什么事物让我最动情呢?就是那黄鹂婉转动听的啼鸣声。

赏析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是一首集句词,即集前人诗句连缀成词,使之成为抒发自己情感的佳作。

集句成诗词为王安石首创,后来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有效仿,王安石此词则是其故作放达情怀的写照。

此词含蓄深沉,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看似安逸澹淡的生活情景,却寄寓着他作为政治家的襟怀心志。

数间茅屋闲临水 」语出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彼时,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遭贬蛮荒。

刘禹锡刚介耿直,虽处逆境,却矢志不渝,没有官舍可居,江边的茅草屋亦能悠闲度日,读书著述。

同是变法革新的倡导者,于王安石来讲,刘禹锡如其知音一般,这数间茅屋就是其高洁情操的写照。

刘禹锡在茅屋「 一盏秋灯夜读书 」,王安石在仅能避风雨的茅屋诗书为伴,茅屋虽破,何陋之有?

次句「 窄衫短帽垂杨里 」写衣着打扮和生活环境,从雕梁画栋到临水茅屋,从高冠莽服到窄衫短帽。

短短两句话,十四个字,既写出了其彼时身份的转变: 从庙堂之高忧君之事,到江湖之远不问世事

居半山园清幽,漫步垂杨里悠闲,但是,这看上去的闲适,却是难以平复王安石壮志未酬的意难平。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三四句取自殷益【看牡丹】中「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之句。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殷益感慨的是年华似水,王安石唏嘘的,是岁月不居老之将至理想难竟。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下片写退居半山园后的闲适自在,不必参与朝政,没有案牍劳形。

时光冗长,午醉后沉沉睡去,直到月上柳梢才醒来,那朦胧的夜色里,唯有不尽的失落和无可奈何。

没有公务缠身,能从中午睡到傍晚,可这样的闲适,于心怀壮志的王安石而言,何尝不是百无聊赖?

首句出自韩愈【南溪始泛】「 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 」,次句取自方戒「 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最后两句承上,继续写闲情,自问自答,旋即戛然而止,余韵绵长。

南朝画家戴颙认为,黄鹂春日的鸣叫可以激发诗思,他称之为「 诗肠鼓吹 」,于是携斗酒双柑而往听。

王安石寄情黄鹂,即彰显出自己超尘拔俗的孤洁傲岸,以及他那刚介耿直的个性,和极为清高的风骨。

后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他胸襟阔大,豪情满怀,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

为国计民生,他不惧谗邪,力排众议,敢为天下先,他亦是司马光眼中的拗相公,百折不挠,绝世独立。

他就是两度拜相两度罢相的王安石,虽然没有将改革进行到底,但其富国强兵的变法理念影响是深远的。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因为壮志难酬,王维无奈归隐,王安石的返旧林,实则亦是迫不得已。

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 。」,无论身处何地,王安石都矢志不渝,不改其内心的坚定信念。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他不同俗流,追求心灵的宁静,获取精神的慰藉,虽故作放达,亦见胸襟之洒脱……

参考资料

【宋史 王安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