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从石窟佛像和宋画中汲取灵感 张大力:人脑最大优势在于哲学思辨|谈艺录

2024-01-31国风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图据采访对象

艺术与哲学通常密不可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会不自觉地在作品中展示形而上的思考,这似乎也成为一种定论。近期,艺术家张大力的「逆行者」展览正在成都K空间展出,他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以本次展览的作品为切口,深入谈到了不同阶段艺术创作的动力、阶段性的转变、艺术的大众性以及艺术哲学思辨等问题。

张大力与作品

雕塑、蓝晒、油画和涂鸦多形式呈现

从石窟佛像和宋画中汲取灵感

正在K空间举行的展览,是张大力2024年度的首个展览,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展览以雕塑、蓝晒、油画和涂鸦的多样形式呈现了张大力最新的创作。

雕塑作品【废墟】系列源自张大力对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感悟,以及对佛教典籍的深刻沉思。过去几年,他利用工作室周围的树根、枯草和曾经的翻模等,借鉴宋画的构图方式,巧妙地突破限制,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雕塑,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作品。

蓝晒法作为张大力创作的核心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此次展览中。【日记草图】系列则展示了他对这一创作媒介的独特理解。蓝晒法的运用并非止于技术的巧妙,更在于其作为一种媒介所蕴含的独特表达方式。

批评家巫鸿曾评价说:「张大力的蓝晒作品在其艺术创作中有着独立的深远根源。这个根源不容易一下看到,以往评论者也没有明确指出,但摒除画笔、油彩和雕刀这些艺术再现的常规中介,通过瞬时的拷贝直接复制对象的做法始终是张大力艺术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逻辑。他早期的民工形象引入了这个逻辑,拓印式的蓝晒作品延续了这个逻辑,而且进一步强调了形象的‘瞬时’性质。」张大力的蓝晒作品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瞬时的拷贝,直接复制对象,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瞬时」性质。

展览现场

以哲学思考重新定义「现实主义」

在采访中,张大力将自己的创作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1992年以前是「形式美」时期,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形式美,表达纯粹的心灵,是画布与颜色之间的语言关系。那个时期的张大力非常痴迷抽象水墨的研究,也进行过大量的创作。

1992年到2008年是他的「批判现实主义」时期。张大力认为艺术需要干预社会,于是他将全部的创作热情投入到了城市涂鸦当中。他将艺术引入日常生活,借助涂鸦艺术介入社会,对当代现实进行反思。他的画布上不再只是抽象的形式,而是成为了记录时代脉搏的细腻画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考进入了「形而上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张大力摒弃了过去对现实的直接描绘,而更多地投身于纯粹的哲学思辨。这个阶段的作品不再仅仅是对表面现象的呈现,而是试图通过形而上的思考触及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此次展览正是对这一阶段的生动呈现,正如策展人俞可在前言中所说:「我们仍然希望展览从‘现实主义’的视角,重新定义今天的‘现实主义’,去讨论时代更迭过程中关于‘人’的生存处境。展览不再仅仅是一种‘批判’的角度,而更多的是逼近‘现实’的假设或者挑战。」

展览现场

【对话】

用艺术的形式主动思辨这个世界

封面新闻: 您的作品中有非常浓厚的哲学色彩,那在您个人的潜意识里,您有一个核心的价值体系吗?您希望在展览中传递给观众的是什么?

张大力: 我认为人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人能进行哲学思辨,这也是人类大脑最大的优势所在。很多人认为形而上学是虚无和空洞的,他们会问:你思考那么多有什么用啊?人应该按照现实来生活,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是很被动的,如果世界给我一个现实,我就按照这个现实来生活,那么我的生命毫无意义,我是被左右的、被强迫的。我的大脑和我的身体都是被强迫的产物。

所以我主张主动地进行思辨,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去展示这种思辨的过程,去寻找存在的意义。我考虑的是纯粹的形式上的问题,就是我跟艺术的关系、我存在的价值。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能理解,但是也并不想把这一套刻意灌输给别人。

封面新闻: 您在进行创作时,是否有考虑大众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呢?

张大力: 我认为一个人活着,他永远不会远离大众。哪怕是我们所谓的隐居或者离开世俗生活,只不过是不想被大众的审美情绪,或者他们所认为的正确性来绑架我们。我的创作不为任何人服务,所以我并不真正探讨与大众的关系。我接受赞赏,当然不能接受这种艺术形式的观众也可以大胆批评我。

封面新闻: 我看作品的时候,感觉虽然现在您进入了一种新的创作阶段,但似乎也还有曾经以往作品的影子,您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吗?

张大力: 很多人都有一个惯性,曾经的农民工系列,我用艺术去展示对社会的关切。很多人看到我的这个作品,说你这里面的人不就是曾经的农民工吗?我今天不这么看,因为我现在意识到,没有什么农民工,没有什么教授,众生都是平等,大家都是形形色色的人,你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暂时的,这些形象都是众生的缩影。所以一开始,我把这个作品叫做「一万年」,后来我把它起名叫「废墟」。在我个人看来,文明最终也会变成废墟,人类有一天也终会消亡。

封面新闻: 这个系列的展览之后还会在国内外其他城市展出吗?

张大力: 这个系列是这几年刚刚开始的,目前还在继续做。我的想法是下一步可能会用更多的材料去实验。目前这个废墟系列,集中展示是去年在清华大学,以及这次的成都展览,之后还会去德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