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

2024-01-09国风

皮影表演 韩业廷/光明影业摄

雄伟的龙头蜈蚣风筝、憨态可掬的彩雕玩偶、精美绝伦的剪纸窗花……为期一个月的「国风有形——虎年迎春民间艺术展」在国家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馆近日落下帷幕。 本次展览展出的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民间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习俗。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精神诉求和审美表达。 民间艺术鲜艳的色彩、朴实无华的形式、精美的制作,讲述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构成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基本内容,承载着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记忆。

然而,纵观艺术史,人们记住的大多是皇帝、将军、大臣、艺术家。 那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的民间艺人,往往连名字都难以留下,只能称为「百艺人」。 「工人」和「工匠」的集体身份存在于历史的角落。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民间艺术家的参与。 乡村振兴、乡村美育离不开民间艺术赋能。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不仅要重新发现民间艺术的价值,更要思考如何激发民间艺术的活力。

重新发现民间艺术的价值

民间艺术是在长期的民间生产生活中孕育出来的艺术形式。 几千年的农耕岁月里,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和教育功能。 比如一款绣花钱包,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有很好的收纳功能; 雕花木凳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且具有极佳的使用价值。 这些物品上的图案和造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传统小说、地方戏曲等,传达仁、义、礼、智、信、忠、孝、诚、兄弟的价值观,和忍耐。 时至今日,剪纸、农民画、刺绣、编织、印染、风筝等民间艺术形式依然流行,装饰、美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历史上看,民间艺术的创作者是普通工人(其中许多是本土农民)。 他们生活简单,思想简单,创作过程也是零星的。 他们直接表达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小,民间艺术在本土得以自由发展。 可以说是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是研究民间文化心理、传统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 今天,当我们欣赏那些「土」的民间艺术造型时,其实就是在与我们的祖先「对话」。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不少专家学者将研究目光转向民间艺术,有的甚至专门经费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

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搭建与祖先「对话」的桥梁,还在于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和灵感。 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看似截然不同,但实际上有一些共同点。 民间艺术的传承历来以「手把手」的形式进行。 几乎每件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融入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感知和理解。 这种纯粹、朴实的真情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精髓。 追求的。 目前,民间艺术已广泛应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领域。 例如,中国联通标志「中国结」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的长结。

农村剪纸艺术家正在教孩子们剪纸新华社

面对民间艺人的生存困境

从古至今,专业艺术机构的艺术家大多得到国家的扶持,而民间艺术的从业者只能「养活自己」。 在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出现之前,从事民间艺术的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技艺赚取养家糊口的收入。 当机器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这些人就被逼入了历史的角落,陷入了生存困境。

以皮影为例。 手工制作一个50厘米高的皮影人物,通常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绘图、打图、雕刻、上色、汗烫、缝合八个步骤。 光是雕刻出这个图形就需要大量的工作。 花费了3000多把刀,完成所有工序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 使用机器,只需输入程序,打开开关,仅需30分钟即可雕刻出一个皮影。 即使加上着色和缝合,整个过程也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机器制作的皮影线条流畅。 ,不存在刀差,生产成本仅为手工生产的十分之几。 因此,皮影艺人无论手艺多么精湛,也很难通过制作和销售皮影作品来解决现代社会的生存问题。 与皮影艺人类似,还有剪纸、刺绣、泥塑等多种民间艺术的从业者。

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 当从事民间艺术无法养活自己的时候,老艺术家就会转行,年轻人就更不愿意进来。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大量老艺术家去世后,民间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将陷入「人死而艺术绝迹」的困境。

当然,还有一些民间艺术爱好者正在进行相关创作。 但这些人只是把民间艺术当作一种爱好,而资深艺术家则把民间艺术当作毕生的事业。 一是兴趣,二是事业。 不同的定位意味着不同的努力。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作品大多是在重复前人,未能创造出适合新时代环境和现代人们生活的新的艺术语言。 这些都使民间艺术陷入发展困境。

民间艺人正在制作彩绘葫芦。 韩业廷 摄/光明影业

激发民间艺术内生动力

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因此,抢救甚至发展民间艺术最重要的是找到民间艺术与现代人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探索如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民间艺术的内生动力。

如前所述,民间艺术对于现代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如果民间艺术的艺术精髓能够有效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它就会找到重生之路。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有绘画、剪纸、雕塑、扎纸、编织、刺绣、染织、服装剪裁等,每一大类又包含多个小类。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成功地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嫁接。 比如,一些地方大胆创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艺术精髓融入到当地特产的包装中。 两者的「相遇」擦出新奇有趣的火花,从而推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 又如,一些设计师将传统扎染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居用品。 他们不仅荣获国内外奖项,而且产品远销国外。 千年扎染焕然一新。

总之,通过现代设计手段,深入挖掘民间艺术的艺术潜力和商业价值,拓宽民间艺术的应用领域,打造民间艺术的艺术品牌,是激活民间艺术活力的最佳途径。 从实践角度看,制约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应用的一大瓶颈是懂民间艺术的人不懂现代设计,懂现代设计的人往往不懂民间艺术。 缺乏能够成功弥合两者的「多面手」。 因此,笔者建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应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深入民间,多向民间老艺术家学习。

尽管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社会有所减弱,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人们并不一定要学会制作风筝来卖风筝赚钱,也不一定需要成为裁缝才能学会裁剪衣服。 而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民间艺术,他们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艺术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建议大中小学将民间艺术纳入美育课程。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民间艺人担任兼职美育教师。 此外,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甚至私立教育机构都可以开设一定数量的民间艺术课程,特别是陶艺、剪纸等实践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民间艺术来提高美育水平。艺术。 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作者:杨晓玲,临沂大学教授,本文为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022年3月30日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