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变了味的压岁钱,越来越少了人情多了算计,已经让人不胜其扰

2024-02-06国风

每到春节年关,很多人都要回到家里相聚。大人带着孩子,老少团圆。

长辈都要给晚辈压岁钱,这是多少年沿承下的习俗。爷爷奶奶要给孙子孙女压岁钱,姥姥姥爷要给外孙子外孙女压岁钱。

每当吃年饭前后,老人都要准备个红包,或多或少,都要挨个的发给隔代的小辈,名曰"压岁钱"。孩子们接过后,过去要行礼的,有的还要跪地叩头。现在大多都新事新办,孩子都是喊声谢谢爷爷奶奶,或者谢谢姥姥姥爷即可,所有人都融汇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这仿佛成了每个家庭的一个必有节目。即体现了老人对晚辈的关爱之情,也更加烘托了年味的气氛。

这种习俗传承了无数代,但到了如今,已逐渐在演变,甚至变了味。

压岁钱由隔代人变成了同代人。

现在给压岁钱,已不单单是隔辈人,在同辈人中也特别盛行。

我家孩子5岁那年,我们一家三口回农村老家过年。我准备了很多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生怕有什么疏漏。爱人特意问了一下是否准备几个红包,需不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她听别人说,有很多地方,见到孩子是要给压岁钱的。

我说不用,在老家的宗族里,我是年龄最大的,我这辈还没有第三代的孩子。

当大家聚在一起,见面不到几分钟,我的两个堂弟媳就一人一个红包递给了我家孩子,弄得我不知所措。大家散去后,我们觉得欠了人情,还很被动。人家也有孩子,我们也应回礼。给我家孩子的两个红包各500元,我们也不能如数还回。给600吧,虽然谐音顺,但有点故意多出100不太好看。那就各给800吧,发的意思,也就圆满了。

本以为初次见到孩子,互相给个见面礼就行了。谁知以后年年如此,还不单在老家,到别的亲戚家也都这样,都是见面没几分钟,有人便麻利地掏出红包,我们总是很被动地回礼,并且总是甘亏。

回来到单位一说,很多同事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弄得大家都不敢在春节期间走亲戚串门了。

压岁钱由祝福演变成了攀比。

压岁钱,原本初衷是老人为孩子驱邪避祸,平安祈福的,现在则成了一种人情往来。

每到亲人相聚,有人便急不可耐地早早奉上压岁钱,这样做不吃亏,因为后给的要超过之前的。所以有人就动起了脑筋,见面抢先给红包,后者如果等值还礼,就会让人说三道四。如果不回礼,那就会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数落你一辈子。

过去压岁钱随手一两百也都在情理之中,这原本就是个形式。现在则不然,暗中比着较劲,看谁的红包大,越大越有面子。

如此一来,将传统习俗变得庸俗化,将本来的美好寓意弄的面目皆非。

在一些亲戚中,把压岁钱变成了虚荣斗富。而家境一般的人家,生怕丢面子,又不得不违心的逢场作戏,到头来,习俗变成了恶习,一切都变了味。

本是轻松的事却变的不堪重负。

过年给压岁钱,是长辈为晚辈祈福,再就是烘托节日气氛。老人愿意,孩子开心,大家热闹,但现在有些子女却借机敲老人的竹杠。

我邻居老李因为不堪重负,很怕过年,更怕子女们都来。

老李今年80岁,有两儿两女。两儿两女又有了两儿两女,这是老李的两个孙子两个外孙女。大孙子又生个儿子,大外孙女也生个儿子,这是老李的重孙子和重外孙子。

每年春节一大家二十来口人,都在饭店安排一大桌。饭前,老李先发压岁钱,以前4个孙辈每人从100开始,以后逐年增加到了1000。就这样,两个儿子还不满意,说孙子怎能和外女一样多?没办法,老李事后还偷给两个孙子一些补偿,因为现场实在不好区别对待,弄得老李内心又觉得很愧疚两个外孙女。

这次,当两个重孙辈降生时,其父母一边报着喜讯,还一边不忘提醒老李,″这次春节得准备个特大红包啦,难得我们四世同堂"。

临近春节,老李又喜又怕。以前给孙辈每人1000,重孙辈该给多少?老李也没个谱。因为听说另两个孙辈也有孕在身,来年又增加两个。四个孙辈,四个重孙辈到时得准备多少?老李两口子工资也不高,都是老保工资,两人每个月不足5000元,一个春节,小半年的工资都没了。

老李天天犯嘀咕,其实,又有多少个老人象老李一样,压岁钱变的压力沉重。

压岁钱,已越来越失去了本意,市俗化,金钱化,慢慢失去了人情和亲情。

习俗本来很好,但变了味的习俗就成了陋习和庸俗,这又怨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