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如何抓住帝王的心?八位贤后各有绝招,看谁最有心机?

2024-08-07国风

俗话说,想抓住男人的心,得先抓住男人的胃。但要是这个男人是皇帝呢?每天都吃山珍海味,早就吃腻了,就算你厨艺再好,恐怕也没用!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八位贤后是怎么十年如一日地抓住帝王心的吧!这里面谁最聪明,谁最有心机呢?

【一、能挣钱的嫘祖】

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她生了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玄嚣的孙子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的儿子是五帝之一的颛顼。

嫘祖相貌平平,顶多算是「聪明温顺」,她不依靠美色,却赢得了黄帝的敬重,还获得了历代史家的赞誉,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嫘祖会赚钱。

据说,嫘祖在出嫁前就已经发明了养蚕和缫丝的技术。「(嫘祖)经常来到河边游玩,看到树上有白色的团状物,像鸟卵,她想掰开看看,里面有虫子。她询问当地人,得知这是龙和马交配后,龙的精液所化。嫘祖把它取出来放在容器里,第二天就变成了蛾子,雌雄相配,从辰时到亥时开始解体,产下无数的卵。嫘祖把它们收藏起来,到了来年春天,都孵化出了小虫。她采摘桑树上的嫩叶来喂养它们。随着桑叶逐渐变老,虫子也长大并且能够吃东西了。她看到它们聚集在一起,就给它们取名叫‘蚕’。蚕的身体发白有光泽,就不再吃东西了。嫘祖用草把蚕放在上面,蚕自然就会吐丝、结茧,她把茧称为‘茧’。她摘下茧,放入沸水中缫丝,然后把丝整理出来。」

嫘祖跟黄帝成亲后,嫘祖对他说:「你做的衣帽不结实还粗糙,比不上我养蚕抽丝,用丝织出的绢既坚固又好看。」黄帝对嫘祖也很服气,说:「是啊,如此一来我天下百姓又多了一种宝贝!」随后请求嫘祖把栽桑养蚕织锦的技术推广出去,嫘祖便把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当地的人们。

嫘祖去世后,黄帝将她埋葬在嫘村山,后代的人们都尊称她为「先蚕娘娘」。

虽然这些记载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有穿凿附会的成分,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丝绸的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易·系辞下】中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无下治。」孔颖达在【疏】中解释说:「以前人们穿的是皮制的短衣服,现在人们穿的是丝麻或布帛做的长衣服,所以说垂衣裳。」这表明中国丝绸起源于黄帝时代。【淮南子】中引用的【蚕经】也明确记载了蚕桑丝绸起源于黄帝时代,文中说:「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开始养蚕」、「黄帝制作衣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西方国家是通过丝绸认识中国的,所以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也就是丝绸之国。中国的丝绸制作技术让罗马人非常惊讶。他们不明白的是:「中国人怎么能从树叶上采集到非常细的‘羊毛’呢!」

在公元前 1 世纪,罗马丝绸的价格非常昂贵,每磅高达 12 两黄金,但这仍然无法阻止贵族们对丝绸的渴望。罗马帝国进口丝绸,导致大量黄金流失。整个欧洲也是如此,直到 15 世纪蚕虫被引入英国,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

嫘祖是个有本事的女人,她会发明创造,还能挣钱。谁娶了她,就等于娶了个聚宝盆,能赢得丈夫的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会打仗的妇好】

妇好是我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英雄。她是王后,却不养尊处优,不仅管祭祀占卜,还亲自带兵打仗、保卫国家,是个「神话」人物。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庙号为「辛」,她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庙号的「皇后」,商朝的后人尊称她为「母辛」「妣辛」「后母辛」。从妇好墓的挖掘情况可以推断,她的名字应该是叫「好」,「妇」是一种亲属称谓,类似今天的「大姐头」。

在妇好墓出土的武器中,有一对铜钺,上面分别刻有龙纹和虎纹。据专家推测,它们都是妇好曾使用过的兵器。这对铜钺,一件重 18 斤,另一件则重达 19 公斤。妇好能使用如此沉重的兵器,足见她力气过人。

妇好对武丁时代的赫赫战功贡献很大。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僵持不下。妇好主动请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但是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差不多全国一半以上的军队都交给了她。这是一场意义不亚于黄帝与蚩尤之战的大决战。

妇好曾参与并指挥了针对土方、巴方、夷方等的重大战役。在与巴方的战斗中,妇好率军布阵设伏,截断巴方军队的退路,然后从东面击溃巴方军队,将其驱赶至伏击地,予以歼灭。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伏击战。

因为妇好战功赫赫,武丁给她封了地,她为了管理封地,经常不在皇宫。这种情况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就没出现过了。并且,她还有自己的三千嫡系部队。

武丁有三个王后,六十多个妻子,妇好是他的原配,不过她的地位是最高的。卜辞里说「呼妇好见多妇于详」,意思是妇好在详这个地方接见了武丁其他的妾妃,这说明妇好的身份比其他人都要高。

在这六十多个老婆里,武丁最爱的就是妇好。资料显示,武丁特别关心妇好,经常占卜她的日常起居、健康等情况。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繁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万多片甲骨中,就出现过两百多次。并且,武丁在这些占卜中向上天祈求的内容,涵盖了妇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情况。由此可见,武丁对妇好用情至深。

听说啊,每次妇好出征胜利归来,武丁就会带着大臣们出城十几里去迎接。有一回他们见面的时候,武丁激动得不行,竟然不顾尊卑礼法,当着大臣们的面和她一起骑马奔驰。

真可惜,妇好 33 岁就去世了,这可能跟她常年征战有关。妇好的死让武丁特别伤心。他把爱妻葬在自己办公的宫室旁边,这样就能天天看到她、守护她了。但就算这样,武丁还是觉得守护力量不够。所以,他带着儿孙们给妇好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型祭祀,还多次为妇好举行冥婚,先后把她许配给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

根据考古发现,妇好的陪葬品那时候特别「奢华」。她墓里有 4 面铜镜、4 件铜钺和 130 件青铜兵器。此外,还有 200 多件青铜礼器,其中包括一对司母辛大方鼎;15 种共 156 件酒器;755 件来自新疆等地的玉配;7000 多枚来自海南、台湾甚至更远处的海贝;47 件各色宝石制品;以及各种陶器、石器、海螺等。

或许在武丁的心中,他期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能够享有与现在相同甚至远超于此的荣华富贵。他想要给她更多。

武丁娶了妇好,就像得到了不会背叛他的战神韩信,你说他能不喜欢她吗?

【三、能搞外交的丑后无盐】

无盐是齐宣王的王后,姓钟离,名春,据说她是齐国无盐人。她相貌丑陋,四十岁了还没出嫁。她关心国家政事,有智谋。她曾亲自去见齐宣王,当面指责他奢侈淫逸、腐败不堪。齐宣王被她说服,于是「罢女乐,退谄谀」,并选了个好日子,立无盐为王后。

我们来瞅瞅无盐的这段传奇经历,她到底是咋说服齐宣王的?

无盐的爹以前是齐军的小官,受她爹影响,无盐打小就不爱做针线活,喜欢耍枪弄棒,还学了纵横之术,就是苏秦张仪他们搞的合纵连横、靠嘴皮子功夫办事的那一套。那时候,无盐邑紧挨着赵国,老被赵国骚扰,可齐宣王还天天听南郭先生吹竽,就知道吃喝玩乐,不管朝政。无盐就想去临淄「劝劝」他。

她先去说服了她父亲,说:「女儿去见大王,好好劝劝他,如果大王不听,我就大闹皇宫。」她父亲不同意,她又说:「父亲您忘了女儿会纵横之术吗?要是有危险,女儿自然有办法保护自己周全。」

父亲终于被无盐说服了,就这样,无盐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国都临淄的道路。

这天,齐宣王正和后妃们在后宫寻欢作乐,左搂右抱,好不快活。这时,侍卫来禀报:「大王,外面有个丑女求见。」

齐王问:「丑女,你有何事?」

侍卫告诉齐王:「有个自称为无盐女的人,想要进宫侍奉您。」

齐王听了很吃惊,心想这丑女太自不量力了,就傲慢地说:「我后宫里有很多美女,个个都长得很漂亮,她一个丑女,还想嫁给我,真是太可笑了。」说完,就让侍卫把她用乱棒打出去。

没过多久侍卫又来禀报,丑女说要是不见她,齐国必亡!齐王一听就怒了,想给无盐定罪。这时旁边的上大夫淳于髡说:「大王您不妨见她一面,如果她说不出个一二三,再治罪也不迟。」

齐王觉得有道理,就宣无盐进宫了。无盐进宫后,开口就说:「危险啊!危险啊!真危险!」一连说了三个危险。

齐宣王带着恼怒又认真的口吻说:「你说有危险,那危险是什么啊?我想听听具体的。」

无盐不紧不慢,有条有理地说道:「秦楚对齐国是虎视眈眈啊,而咱齐国呢,内政混乱,忠奸不分,也没立太子,王子们也没接受教育。齐王你就知道吃喝玩乐,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让人担心的事;盖渐台,盖得那么高……这是第四件让人担心的事。现在是危机四伏,太危险了!」

齐宣王越听越觉得头大,终于发现了无盐的独特之处。等无盐说完后,他恭敬地说道:「能听到您的教诲,就像傍晚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一样,如果我以后还有一点点……」

多亏了你,我才有了今天的进步。

于是,齐宣王马上拆掉渐台,取消歌舞,辞退奸臣,摒弃浮华。让无盐当了王后,在她的帮助下努力治理国家,从此齐国越来越强大。

实际上,无盐并不是没脑子的人,她是做了准备的。齐宣王虽然喜欢宴饮游乐,爱听吹竽,但并不是个昏庸的君主。据史书记载,齐宣王喜欢招揽贤士,他曾不惜花费大量钱财招揽天下各派文人、学士到齐国的「稷下学宫」来,还赐给他们府宅,封他们为大夫,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驺衍、淳于髡、田骈、环渊等人。

因此,无盐明显是为了「进入后宫」,实际上是自我推荐。以齐宣王喜欢宾客、爱游说之士的性格,自己再怎么「妄论」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所以无盐是看准了齐宣王这一点,才敢「冒死进谏」。当然无盐的游说技巧也有很大功劳。

据说啊,后来无盐在后宫的日子过得挺不错,还挺有威望。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她出色的外交手段。要知道,在宫里混可不容易,皇帝的老婆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可能各有各的派系,很难对付。而且,皇帝哪可能不喜欢美女呢。作为丑女,这其中的分寸可不好拿捏,但无盐能在后宫混得风生水起,一直得到齐宣王的重用,靠的就是她的不争、亲切、自信、脸皮厚和口才好,她这是把外交技巧运用到了宫斗中啊。

【四、一心为丈夫考虑的好妻子阴丽华】

阴丽华这个女子,简直是个厉害的角色。

她是个年轻漂亮的新娘,新婚时能劝丈夫出门创业;在丈夫失意、可能有生命危险时,能镇定地安慰他,帮他分析;丈夫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且功成名就,成为天下第一后,她却选择退步,还说:「郭贵人有儿子,我没有,应该让她当皇后……」

不过,仔细一琢磨,就能发现这个女人的聪明之处。

皇后之位给了郭氏后,刘秀对阴丽华说:「我想让你当皇后,但你没有儿子,郭氏却有儿子,所以我只能立郭氏为后了。」阴丽华非常理解刘秀的难处,她没有抱怨,也没有说一些让刘秀为难的话,只是说自己没有儿子,郭氏与刘秀患难相随,应该当皇后。

阴丽华心里门儿清,自己更适合啥,她当时没啥权势,丈夫的荣耀也靠另一个女人帮忙。所以,她不在乎名分,更稀罕另一样东西——那个男人的爱。

刘秀册封了郭氏,他心里清楚阴丽华做出了多大的牺牲,这让他既愧疚又痛苦,所以他想给她名分之外的所有东西。

阴丽华很了解刘秀,也会「利用」他的性格心理。刘秀性格温和宽厚,心地善良。史书上记载:「阴丽华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只要一提起,她还是会泪流满面。刘秀看到后,常常感叹不已,对阴丽华也格外怜惜。」

在宫廷斗争中,获胜者绝对不是善良之辈。所以说,善良是美德,但有时不能成为武器,给你带来更多生存筹码。在争斗中,必然要跳出「善良」的规则,用适当的「心机」来赢得比赛。

【五、把丈夫治得死死的独孤伽罗】

隋文帝杨坚是个出了名的「妻管严」,他的老婆独孤伽罗是「一夫一妻制」的铁杆粉丝,而且她也有这个底气,她爹是后周大司马独孤信。杨坚能成功篡了外孙的位,离不开独孤家族的支持。所以杨坚称帝后,对独孤后那是极尽宠爱,言听计从。独孤后在后宫说啥是啥,在朝堂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满朝文武都把他们夫妻俩并称「二圣」。

杨坚特别「惧内」。【隋书】里写了,公元 593 年的某一天,52 岁的杨坚趁着独孤皇后生病卧床,宠幸了大臣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贞。独孤皇后知道后特别生气,趁着杨坚上朝,派人杀了尉迟贞。杨坚看到尉迟贞死得很惨,有火也不敢发,只能骑马跑出宫外,等气消了一些,才连夜回到宫中。他还留了句话:「我贵为天子,却不能自由!」

虽然独孤后最后也道了歉,但杨坚毕竟是「怕老婆」惯了,没把独孤后怎么样,最后两人还是「同坐一车进宫」,依旧恩爱得很。

真不得不服独孤后「管老公」的本事!

独孤后去世后,杨坚以花甲之年,鼓足余勇,不断宠幸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此后,隋文帝天天设宴享乐,不时欢声笑语,比独孤后在世时更加放荡不羁。

但杨坚毕竟上了年纪,经不住每日床笫之欢,没多久就病倒在床。后来杨坚感慨:「要是皇后还在,我断然不会这样。」

总的来说,独孤后是个真性情的女子。在历朝历代的皇后中,她算是个特例。历代贤后中,常被提及的一种美德就是不嫉妒。但说实话,看着自己的老公怀里搂着别的女人,她们不可能毫无反应。有的人能克制,有的人则不能。独孤后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的执着。她敢于向杨坚索要,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诺言。尽管她的方式过于激进,但她最终还是保住了自己的坚持,尽管杨坚心里可能也有抱怨。

【六、以「无私」赢得尊敬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名无垢,小字观音婢,她的祖先是北魏拓跋氏,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就喜欢读书,通晓礼仪,十三岁时嫁给了李世民。史书上说她:「太宗并非没有过错,而长孙皇后却可称为完人!」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长孙氏成为了尊贵的皇后,但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善良、谦恭、无私。她用心侍奉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渊,就像一个普通的儿媳尽孝道一样。对于后宫的妃嫔,她也很宽容随和,如果有妃子或宫人病了,她会派人送药,还会亲自去看望和安慰。就是这些温暖人心的小细节,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她的仁爱,后宫也不再冷清,变得和睦温馨。

唐太宗很看重她,回到后宫,常和她谈论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后虽然很有见解,但她不愿以自己后宫的身份干预。她认为:「母鸡打鸣,不是正道,妇人干预政事,也不吉祥。」

李承乾打小就被立为太子,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东宫的日常开销。遂安夫人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抱怨:「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当受天下供养,可现在东宫的用度十分紧张,一应器物都很寒酸。」于是多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没有因为李承乾是自己的爱子就破例,她说:「身为储君,以后的日子还长,所担忧的应该是德行不立、声名不扬,何必担心器物短缺、用度不足呢!」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能文能武,早年就和李世民是好朋友,还辅佐李世民打下了天下,立下了很多功劳。唐太宗本来想让长孙无忌当宰相,长孙皇后却上奏说:「我已经是最尊贵的人了,实在不想让我的哥哥再在朝堂上做官,这样会让人觉得我们家权势太大,就像汉代的吕后一样。希望皇上您能明白,不要让我哥哥当宰相!」唐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就一直没让长孙无忌当宰相。

对自己的女儿也是这样。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她要出嫁的时候,嫁妆比永嘉公主多一倍,魏证听说后就进谏说:「长乐公主的礼数如果超过永嘉公主,在情在理都不合适,长幼有序,规制有定,希望陛下不要给人留下话柄。」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妹妹,出嫁时正赶上唐初百废待兴的时候,嫁妆自然比较简单。而长乐公主出嫁时已经是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唐太宗要求增加些嫁妆本来也不过分。所以对于这件事,太宗并不在意。

回宫后,唐太宗无意间把魏证的话告诉了长孙后,长孙后却很重视,她称赞道:「一直听说陛下很尊重魏证,不知道原因。今天听到他的谏言,才知道他是用礼义来抑制皇上的私情,这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啊!魏证作为臣子,能如此直言进谏,实在难得,陛下不能不听啊!」就这样,在长孙后的坚持下,长乐公主带着和永嘉公主一样的嫁妆出嫁了。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在临终前,她还殷切地嘱咐唐太宗要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占据显要的职位,并请求死后一切从简,薄葬。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悲痛地说:「我失去了一位好帮手,悲伤难以停止。」他还说长孙皇后「经常规劝我,弥补我的不足」,以后入宫「再也听不到她的良言了」。宫中女官将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太宗打开书卷,忍不住痛哭失声,「皇上看后非常悲痛」。都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轻易落泪,一个在千军万马中闯荡的英雄皇帝,一个在兄弟相争时面不改色的男人,此刻却哭了!

长孙皇后虽然不是最有权势的皇后,但却是最受尊重的皇后,她用无私换来了帝王的敬重。

【七、患难与共的大脚马皇后】

马皇后,名叫秀英,是安徽宿州人。她有一双大脚,在当时被人嘲笑,还被称为「马大脚」。不过,朱元璋却称赞她:「家有贤妻,犹如国之良相。」史书也赞誉她为「第一贤后」。

马秀英 12 岁时被她父亲的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21 岁时嫁给朱元璋,和他一起度过了 15 年的征战生涯。

朱元璋一开始挺受郭子兴信任的,可郭子兴贪财,朱元璋军纪又严,没啥钱财孝敬他,再加上郭天叙和郭天爵担心父亲以后把兵权交给朱元璋,常在郭子兴跟前说坏话,这么一来,朱元璋慢慢就不受信任了。

然而郭天叙他们还是有些担忧,于是兄弟俩就想出了一个阴损的招数,打算除掉朱元璋。他们把朱元璋骗进帅府后面堆柴草的小屋里,还锁上了门,想要把他活活饿死。

朱元璋在那小屋里,就这样饿了整整三天,三天里没喝一滴水。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朱元璋才让一个做饭的老军去通知马秀英。

马秀英和朱元璋都怕这是郭大帅的意思,所以不敢声张。于是马秀英每天偷偷给丈夫送饭。

这天,马秀英又去给义母张夫人送饭,她拿着刚烙好的大饼,还没走到后院,就突然发现义母带着一群丫鬟在前面游玩。马秀英吓了一跳,赶紧把热乎乎的大饼塞进了怀里。张夫人看到她神色慌张,就走上前问她怎么了。马秀英低着头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掉眼泪。

这时候,张夫人瞧见马秀英怀里有股热气,赶忙走上前解开她的衣服。张夫人看到大饼后,惊讶得合不拢嘴。马秀英见事情瞒不住了,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张夫人。

张夫人不信丈夫会干这种事,就到前院找他对质。郭子兴听后也很吃惊,他把两个儿子狠狠打了二十大板,算是给朱元璋出了口气。不过,从那以后,马秀英胸前就留下了一块巴掌大的伤疤,这伤疤也成了她和朱元璋共患难的「见证」。

1368 年,朱元璋于南京登基,年号洪武,同时册封马秀英为皇后。

朱元璋自打当上皇帝后,脾气愈发暴躁,动不动就杀人。马皇后很担心丈夫,时常劝他遇事要冷静,别轻易惩处部下。

当时的大儒宋濂做过太子朱标的老师,后来因为牵涉到胡惟庸案中,要被朱元璋处死。朱标就去父亲那儿求情。朱元璋很不高兴,沉着脸说:「等你以后当皇帝了再赦免他吧!」朱标求情不准,觉得对不起老师,竟然跳水自杀。幸好被一个老太监发现,才救回了他的命。

吃晚饭时,朱元璋和马皇后同桌。马皇后脸色不好,朱元璋问她是不是不舒服。马皇后摇摇头,叹了口气说:「老百姓家请个老师,还得让儿子一辈子尊敬他,咱们帝王家更应该这样啊。可你却无缘无故地要处死宋濂!咱们没按老师的礼节对待他,我心里难受,所以这饭也吃不下。」朱元璋听了,也放下筷子,想了半天,觉得马皇后说得有道理,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除了宋濂,还有朱文正、刘伯温等许多人,都因为马皇后的一句话而保住了性命。

朱元璋和马皇后是一对患难夫妻。当朱元璋还不是皇帝时,马皇后就一直陪伴着他,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变得非常深厚。后来,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成为了皇帝,马皇后也因此成为了国母。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和自律,在关键时刻给朱元璋提供帮助和建议。

这样与丈夫患难与共、不张扬又时刻清醒自律的妻子,哪个丈夫能不宠爱呢!

【八、有大功的徐皇后】

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朱棣的妻子,朱高炽的母亲。

徐皇后能得到朱棣的宠爱,除了家世好、人贤惠,最主要的还是她对朱棣有两大功劳。

第一件事是打赢北京保卫战。这仗对朱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简单来说,如果输了,朱棣别说当皇帝了,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错了。而这场胜仗的关键人物不是小朱高炽,而是徐皇后。

那时,李景隆带领五十万大军,进攻朱棣的大本营北平,而朱棣正要去骗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北平城里,只有朱棣的燕王妃和姚广孝留守,精兵也都跟随朱棣外出了,城里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强敌兵临城下,燕王妃先是冷静地在宫中指导儿子应对,见情况危急,她又下令,给所有和自己一样留在城中的燕王部属及官绅士民之妻都配发盔甲,让大家一起参战。燕王妃自己更是亲自登上城墙督战。当时正值隆冬,滴水成冰,燕王妃又让人往城墙上泼水,李景隆措手不及,只能望城兴叹。

在燕王妃的领导下,北平守军一直坚持到燕王朱棣成功收服宁王的军队,回来救援。这场守城战,展现了燕王妃作为开国功臣之女的风采。她在其中展现出的智谋和胆略,在历代皇后中是非常少见的。

第二件事是生了三个优秀的儿子。

朱棣有四个儿子,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老四朱高爔。朱高爔出生一个月就夭折了,所以能继承皇位的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生的。朱棣虽然有三十多个妃子,但就是不生儿子。这么看,徐皇后对朱棣也是有大功劳的。

总的来说,这八位贤后几乎没有一个是因为长得漂亮才得到宠爱的。李白有诗云:「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只有会赚钱、能打仗、擅长外交、品德高尚等「一技之长」,才是让帝王长久宠爱的秘诀。在这八位贤后中,阴丽华最为聪明,也最有心机,她懂得男人的心思,善于「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