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春天正是读书天,盘点3月读的10种书,必读其中三种。

2024-03-26文化

春天读书实在是太舒服了,

尤其是在室外,吹面的风再也没有冬天的寒凛,「像母亲的手抚摸着」。

三四月的天气,拿上书,去室外,找一个水边,树下,安安静静地读一下午吧。

看太阳缓缓落下,看一本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是多美好的景象。

3月我读了10本书,这10本书,都算不错。其中纪实文学【饥饿: 全球食物分配体系崩坏现场】和写近代发展的【中国的奋斗: 1600—2000】,这两本恐怕是要提前约定我的年度top10了。再加上鲁迅代表作【故事新编】,3月重点推荐这3种。

其他的书包括两本涉及女性写作的作品。

一本叶弥的小说【不老】,写的是70年代末的一段爱情故事。一本是张莉的【我看见无数的她】,写了30篇关于女性的写作或电影作品。

【乾隆十二时辰】、【典范与传承】都是跟历史有关,前者是从乾隆入手,谈清政府的运作。后者是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切入中国的艺术史。

最后是一本旧书,李敖的【李敖新语】,25年前的书了,今天看多少有些过时就不重点推了。

以下是3月的读书记录:

①【故事新编 】鲁迅著,钱理群注解,2024

推荐指数:★★★★★

江苏文艺出版社2024新版的【故事新编】,最大的看点在钱理群的批注。本书书评

在【采薇】那篇,钱理群强调,鲁迅有意让伯夷叔齐与强盗小穷奇和普通百姓阿金相遇,更是让阿金一句话葬送两个圣人。这样就把圣人身上那些「神圣的东西全都消解掉了。」

在【理水】篇,这篇是写大禹治水的,钱理群更是从许广平的记录中,提到鲁迅描绘的大禹形象,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的形象。而鲁迅这样写并不是在抬高自己,他在【理水】中说「禹也真好像是一条虫。」

在书的最后,钱理群写了一篇后记。是这样评价【故事新编】的:【故事新编】实际上是内在紧张的,但表达出来的却是非常诙谐、从容不迫和幽默,让读者在哄堂大笑之中感受到它内在的紧张。同时让我们感到惊异,当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仍然是表达这样一种从容、诙谐和幽默。

喜欢鲁迅的一定不能错过这本【故事新编】。

提前预告一下,因为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差不多20年前,而且这本书太有名了,所以就不用来占据我个人阅读年度top10的名额了(除非选不出10本)。

②【中国的奋斗 : 1600—2000】徐中约,2024

推荐指数:★★★★★

在这本书中,徐中约不仅描绘了中国jindai的zhengzhi、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还探讨了中国人民在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上所做出的艰难选择。

徐中约在书中详细考察了中国jindai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细致分析,他揭示了中国jindai社会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同时,徐中约还关注了社会底层的人民,描绘了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生活状况和抗争精神。

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在 20 世纪中期,当时西方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徐中约希望通过这部著作,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中国jindai史。

③【饥饿】[阿根廷]马丁·卡帕罗斯,2024

推荐指数:★★★★☆

【饥饿】的副标题是 全球食物分配体系崩坏现场,这本书很直接的告诉我们,今天的饥饿问题,不是因为粮食不足以养活地球上的人,而是食物的分配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崩坏。这本书就是带我们一点点去接近崩坏的现场。

本书书评

身在中心地带的人们,很少会相信「边缘」并非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一种遭遇。饥饿可以作为某种奇异的风景留驻在远方,在报纸上占据一个小小的方块,它不必进入我们的日常,我们也不必意识到,这世界的不平等是如此令人难堪。

而卡帕罗斯却孜孜不倦地,亦或说不留情面地提醒他的读者,在我们阅读这页【饥饿】时,有多少人正因饥饿死去。 或许我们这些读者才是真正饥饿的人,我们的饥饿是灵魂的饥饿,这种饥饿,因我们的冷漠而生。

④【典范与传承】邱建一,2024

推荐指数:★★★★☆

这本书是邱建一上课时的讲义与录音。所以内容的语气比较像讲话时的口吻,而不是写文章的行文方式。因此这本书相当易读。

本书书评

邱建一以轻松诙谐的口吻,似闲话家常一般,按书法、绘画、陶瓷、青铜、杂项等类别将台北故宫博物院十余件网红文物及相关文物进行分类讲述,娓娓道来它们背后的历史与传说,并从艺术史角度对其价值进行评述。

写法上幽默接地气,可以说是颠覆了国宝在传统理解中的形象,但又丝毫不损国宝应有的艺术和历史地位。在解构中重构,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国宝的价值,拉近与国宝的距离。这本【典范与传承】虽然以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国宝为叙述对象,实际上覆盖面相当广,基本上涵盖了两岸故宫的国宝沉浮。是一本「国宝沉浮录」、「文物搬迁史」。

⑤【没人能是旁观者】[日]香川知晶,2023

推荐指数:★★★★

【没人能是旁观者: 十四个拷问人心的生命伦理难题】将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知识赋予大众,并与大众切磋。书中的每一个话题都有可能与我们中的某一个人不期而遇。

本书书评

我第一次面对生死是6岁的时候曾祖母去世,她活了将近100岁,我被裹在众多的子孙后辈中,全程茫然。 而我真正意义的面对死亡,是12年前姑妈去世,那年她才五十多岁,得了乳腺癌,治疗折磨的她一根头发都没了,身体非常虚弱。 当时我去医院看她,她拉着我的手说,真的好想快点离开,体面的离开。 那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一个人没有选择自己出生的权利,甚至也没有选择自己如何离开的权利。

在【没人能是旁观者】中14个真实案例,让我们走进真实的生老病死。 这些话题或许沉重,但是「没人能是旁观者」。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向死而生」,也许只有正视死亡,才能更珍惜生命。

⑥【我看见无数的她】张莉2022

推荐指数:★★★☆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跟女孩们聊文学和电影的30个夜晚」,虽然我是个男孩,但也很享受30篇文章。

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讨论女性文学,是在平等的前提下尊重差异。」 性别差异天然阻碍下,平等和尊重是相互理解的基础。这本书系统讲述了「如何用女性视角重新观看文学和电影」。书中通过女性视角对【黄金时代】【山河故人】【BJ单身日记】【秋园】、三毛、杜拉斯、伍尔夫、波伏娃等人的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演绎出了新的故事。

全书分为两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几位民国时期的陈衡哲冰心冯沅君萧红丁玲和80年代的女作家张洁,第二章则以文学和电影为主,探讨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思想。作者张莉,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深入探讨了文学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我这个男性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⑦【过云楼档案揭秘】沈慧瑛2022

推荐指数:★★★☆

苏轼在【宝绘堂记】说再好的东西,都像「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周密【云烟过眼录】取此意。顾文彬过云楼亦然。

【过云楼档案揭秘】一书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过云楼之由来以及围绕着过云楼主人顾氏的人和事。沈慧瑛在多年收集整理过云楼档案的基础上,梳理故纸堆中的过往经历。通过本书,既可窥见晚清民初士人阶层的文化生活范本、思想溯流,又能观察当时的官场习俗、文艺场逸事。

但书中有些地方还是不太严谨。比如写智永【真草千文】那篇最后,写到「该卷即使不是晋代的作品,也是极为难得的宋人临本。」智永和尚是陈隋时期的人,王羲之的7世孙。就算是智永真迹,也不应该是晋代作品。总的来说,【过云楼档案揭秘】是一本值得一读,它不仅展现了顾氏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让读者得以一探旧时士绅家族最后的辉煌。

⑧【不老】叶弥,2022

推荐指数:★★★☆

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发生在江南小城吴郭的故事。

在等待男友张风毅出狱前的25天里,孔燕妮结识了从北京到吴郭的「调研员」俞华南。她陪着俞华南游走于吴郭城。孔燕妮决定和俞华南谈一场只有19天的恋爱。19天之后,张风毅出狱,俞华南回到北京,孔燕妮要去白鹭村开创新的事业。70年代末,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有人离开,有人归隐,有人老去,只有孔燕妮,因为心中有爱,永远不老。

可惜叶弥想加入的东西太多,既有人的情感追寻,又有社会变迁的蛛丝马迹。最终显得不那么聚焦,读起来有些散,但至少孔燕妮这个人物是立住了的。除此之外,张柔和的一句话也很让人触动「我不能朝前看,朝前看路就断了。」在一切向前的时代,张柔和的注定被淘汰的,靠过去活着的人。也是一种时代的悲歌。

⑨【乾隆十二时辰】吴十洲,2021

推荐指数:★★★

这本书以一天的时间,来反映乾隆朝统治特色。

选择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因其对半世纪的乾隆朝具代表性,且档案多、活动丰富。这一天的节庆活动、政务处理、艺术鉴赏和南巡准备,展现了清朝的统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作者通过史料构建出乾隆帝丰富行程,展示了史学的力量。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一日史,角度和素材是讨巧的。但是正如吴十洲自己所说,这一天实在是没有什么大事和「历史转折」,这就导致了这本书支撑力不足,仅仅是一个「标本」一样的普通的一天。基本上序言部分,已经概括完了全书。

所以内容只能靠细节(包括连篇累牍的奏折原文)来填充。这极大的降低了这本书的可读性。结果导致一本通俗读物,不再通俗。而学术上,又没什么特别的意义。

⑩【李敖新语】李敖,2000

推荐指数:★★★

朋友送的书,李敖身上有江湖气,有侠气,有痞气,甚至有点鲁迅的意思,就是没有文人气。

他活着的时候,真没觉得李敖有什么好的。反而是他离开越久,越觉得这个文坛少了李敖这样的人,真没意思。

这本书属实一般,是段宏俊办【世界论坛报】邀请李敖写的「新语」专栏。所谓新语,就是模仿「世说新语」,都是小豆腐块短文。大部分是李敖常发的牢骚,尤其是关于殷海光雷震的,也有一些颇有趣味。翻翻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