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粉丝要求,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将对五台山的五大禅林、十大青庙和十大黄庙做一个梳理和介绍。
五台山寺庙众多,鼎盛时期(唐代)曾拥有360座寺庙,世事变迁,清代以前保存至今的寺庙建筑目前还剩6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这些寺庙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
大家听到的关于五台山寺庙官方说法(排名)有以下几个:十大青庙;十大黄庙;还有就是5大禅林。黄庙清庙都很容易理解,分别代表住着穿青衣僧侣的汉传佛教寺庙和穿黄衣喇嘛的藏传佛教寺庙。禅林又是什么意思呢?为啥会有5大禅林?且听我给您细细道来。
首先关于禅林, 有以下两种说法,其实还都挺有道理的:
第一种解释是,禅林最早是指僧人的陵地,后来就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
另外一种则更为广泛,禅林又称「丛林」,是梵语「贫婆那」的意译,也叫做「檀林」,本义为茂密的树林。
据【禅林宝训】记载:
丛林乃众僧所止处,行人栖心修道之所。草不乱生曰丛,木不乱长曰林,言其内有规矩法度」。所以,将寺院比作丛林,就是喻指寺院乃是规矩之所,是修行的所在。
"林"字很好地诠释了修行者与修行者之间的距离与关系,这有点像现代人的"刺猬"理论:两只刺猬一起取暖,离得近扎得疼,离远了又冷得要命,于是它们轻轻搂住对方,保持了即能取暖又扎不到的距离。佛家弟子一人修行如独木难支,容易被风吹折,要像双木成林,彼此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共同抵御大风(即外界各种干扰)。
【大庄严论经】云:
如是众僧者,胜智之丛林,
一切诸善行,运集在其中。
由此可见,寺院之所以被称为丛林,主要是因为其集中了殊胜的智慧和善行。因为,智慧和善行聚于寺院之中,就好像众多树木聚于丛林中,所以将众僧和合的寺院称为丛林。
所以寺院又被称为"丛林",引申义指僧侣聚集、修道之处,通常特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有的仿禅林制度而称丛林,意为像山林一样的修行场所。
丛林制度不仅对禅宗,而且对整个中国佛教都有十分殊胜的意义。如果说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是佛教理论中国化基本完成的标志性人物,那么丛林制度的建立就是佛教僧团制度中国化的一个里程碑。
此外,禅林制度不仅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贡献巨大,同时对中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书院制度也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方式 :禅宗注重自学、自悟、自性的过程,这种教育方式被宋代朱熹所吸收,强调个人精读,自己领悟。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体现了禅宗教育对书院的影响。
2. 管理制度 :禅林的管理制度,如【百丈清规】,对书院的管理体制产生了影响。书院借鉴了禅林的清规,对学生日常仪容及行为做出了明确限制,对于一些严重无视纪律者,则给予「逐其出院」的严厉惩罚。把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这与丛林弟子的精神是一致的。
3. 建筑影响 :书院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也受到了佛教建筑的影响,强调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书院多建于环境清幽、山林优美之地,这种选址受佛教影响,尤其是修习禅定者通常选择山林胜地建立寺院。
4. 交流精神 :禅林制度中的自由讲学和质疑问难的传统对书院产生了影响。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推动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书院允许不同书院、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
综上所述,佛教禅林制对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书院教育和学术的发展。此外,禅林制度对道教影响也颇为深远。
五台山诸寺中的十大青庙、十大黄庙之称始自于清末,在清初续修【清凉山志】收集寺庙104座,在这百所寺庙中评选出十大青庙和十大黄庙。
而全山青、黄二庙中,为首者称五大禅林,其中包括青庙3座(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黄庙2座(菩萨顶、罗睺寺)。因此五大禅林就是清代开始的五台山最有分量的5座寺庙。
直至今日,这五座寺庙依然是五台山最富盛名的寺庙。它们不仅是中国佛教建筑的代表,也是五台山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它们各自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意义,共同构成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通寺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北侧,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由印僧摩滕、竺法兰经汉明帝奏准创建,初名大孚灵鹫寺,是中国第二古老的寺院(洛阳白马寺之后),后经多次重修和扩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显通寺以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是朝山礼佛者必先参拜的寺庙。
寺庙内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千手千钵文殊铜像、铜殿、铜塔、铜钟,以及华严经塔等尤为珍贵。
大文殊殿内供奉七尊文殊像:正中是大智文殊、背后是甘露文殊,另五尊是 狮子 文殊、智慧文殊、儒童文殊、无垢文殊、聪明文殊,可视为「小朝台」,代朝五台顶;两壁还塑有十二圆觉等。
塔院寺 :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大白塔处,原为显通寺的塔院,后独立为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塔院寺以大白塔为标志,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塔高60米,全称大慈延寿宝塔,方形塔基,圆形塔身,颈细腰粗,白色素雅,宝瓶塔刹,如圆帽垂珠。寺内著名的建筑有大慈延寿宝殿(大雄宝殿),大藏经阁,阁内存有汉、蒙、藏等经书二万余冊,其中不乏缮本、孤本;阁内还设有转轮藏,内藏经文,香客推转一周,相当于诵念经文一遍。
菩萨顶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菩萨顶不仅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还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菩萨顶又称文殊寺,为五台山黄庙之首,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它创建于北魏(公元490年),占地45亩,琉璃黄瓦,金碧辉煌,是参照皇宫的制式。在清顺治年间(1656),被改为喇嘛庙。寺前有108级台阶,气势雄伟。
佛寺分前后两院,大雄宝殿内供「竖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未来佛弥勒。文殊殿内供奉骑狮的文殊菩萨,为藏传风格。东侧院碑亭内立有巨大石碑,刻四种文字,为乾隆御笔。
殊像寺 :
位于台怀镇中心区,始建于唐,重建于元,明代重修。
寺内文殊阁,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阁内供奉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高9米,骑狮造型。龛后供奉「横三世佛」,即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塑有五百罗汉渡江故事,规模宏大,形象生动。
罗睺寺 :初建于唐,为青庙,清康熙年间,被敕令改为黄庙,为藏传信众礼佛之先。寺内有有藏式砖塔一座,高3米;有唐代石狮一对,雄浑威武。
现有主要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等。其中殿内有一座「开花见佛」装置,机构精巧,叹为观止,在一莲花台中,有八片花瓣合围,当转盘转动时,花瓣开放,四佛显现。
五座寺庙全部位于台怀镇的五台山中心区,相距很近,可以步行游走于各个寺院之间。路线可以如下: 殊像寺---塔院寺----罗睺寺----显通寺-----菩萨顶, 当然这条路线上还有其他很多著名寺庙,您可以一并参拜与游览。
感谢您阅读完我的这辑 【晋北自驾之旅】 ,希望能带给您不一样的体验,还是希望您能亲自来一次晋北自驾之旅,这里的自然、人文、美食、美景真是值得的。
感谢您的 点赞 、 评论 和 转发 ,喜欢我的文章,就请 关注 我,跟我开启下一场旅行,一起发现旅居路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