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9首诗词:李清照前半生的泼天富贵,后半生的颠沛流离,浓愁难遣

2024-03-28文化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之家,加之她冰雪聪明,才情过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前半生,虽不是锦绣如织,却也衣食无忧,日子过得春风得意。

少女时期烂漫天真,快乐无忧。后嫁与赵明诚,有人呵护,赌 书泼茶,琴瑟和谐,恩爱情深。早年她的词作,言语婉转清丽,悠闲从容。

后赵明诚亡,山河飘摇,她流离奔波,词作则多感怀际遇,格调哀伤。

以她的才情与聪慧,要养活自己,甚至让自己过上优雅的日子,其实不难。奈何,她不愿割舍那么多的书卷字画,携之跋山涉水,几经流离,多有狼狈。

那些她珍之如命的书画,或被焚毁,或遭偷盗,或莫名遗失,到最后,一无所有的痛彻心扉。

她原本以为再婚生活可以有所依托,结果换来的是渣男的背叛与伤害,这不是情爱,是劫,是耻辱。

动荡不安的年代,颠沛流离,就是一个男人都难以承受这样的痛苦,年老无儿无女,一腔爱国情深的她,寄人篱下的凄惨,未语泪先流。

【01】

【如梦令·常见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常回忆起和同伴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的场景,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午后,李清照突然玩心大发,邀得三五好友一起游舟赏花。

几名妙龄少女在人烟罕至的荷塘上浅斟低唱,一颦一笑间风情无限,正道是:妙龄欢聚,你行我素,不知时日,又如何。

日落西山,少女们并肩而坐,观赏落日残阳如血,彼此间打起趣来,声声银铃欢笑不绝。

红白相间的荷花与碧绿的荷叶漂浮在金光粼粼的湖面上,清新的荷香与笑声相得益彰,别有一番美意。

不知不觉中,喝醉了酒,彼此找不到回家的路,闯入藕花深处洒下一片明快的欢笑声,惊得一群群水鸥、白鹭乱飞。

知己做伴,美酒相随,即便是仙家道人亦难以抵挡如此诱惑,更何况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妙龄少女。

这群娇羞可人的女子沉醉于美景之中,不知是那美酒醉人还是美景迷人,这可是国泰民安下的人间气息。

面对误入藕花深处的无奈,她们仍旧乐在其中:一群争强好胜的女子胡乱划行,在藕花与荷叶中用船桨拍打着水花,使得扁舟徘徊。

水中休憩的沙鸥与白鹭被欢笑声惊醒,扑扇着翅膀跃起,发着噗噗的声音从少女们的头上掠过。

不消片刻,那本是得体素雅的少女们变得狼狈不堪,看着彼此凌乱的样子互相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是多么难得的回忆啊!在这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宋朝,与李清照同龄的女子大多都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中苟活着。

她们被迫学着刺绣和先祖遗留下来的种种道德规范,等待她们的是一眼看到头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恪守妇道便是每个女子与生俱来的命运。

李清照丝毫不在意这些世俗眼光 反倒更倾向于感受自然之乐,方才有了这首流传千年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这首词将作者醉酒观花的情景高度还原,并且用清新脱俗的语言将少女俏丽的神态展现无遗。

【0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夜雨稀疏,狂风不停。她酣睡一夜后,酒意还未消尽。于是,她问卷帘的侍女,一夜风雨过后,外面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侍女告诉她,海棠花依旧开得灿烂。她却摇摇头,心里问自己: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少女时代的她,才气逼人,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文学家。

整首词仅有三十三个字,却为这件小事带来了强烈的镜头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醉酒酣睡的闺中才女在迷糊中听得窗外风雨之声,想来这狂风骤雨必定是席卷了一夜,虽然她心中惦记着庭院里开得正绚烂的海棠花,却由于酒醉无力而又陷入了沉睡。

天明之时,鸡啼声唤醒了她。尚未睁眼,庭院中的海棠便涌上心头,奈何昨夜残酒未消,神志未清,身体更是慵懒无力,幸而一旁侍女正在卷帘,她便问侍女:「院子里的海棠花是否还好?」

侍女随口答道:「海棠花绚烂依旧。」

李清照眉头一挑,微愠道:「你可知道,帘外海棠此时定然已经是绿叶繁盛而红花凋零了。」

想来,我们不可不钦佩李清照那颗敏感而灵动的心,那时的她无忧无虑,却能够轻易地捕捉点点滴滴的忧愁与伤感。

也许她曾在梦中看到满地落英,那枯萎的痕迹在她的心头久久不散,以至于醒来后脑海中依然残留着点点惆怅与淡然。

北宋时期关于伤春悲秋的诗词实在数不胜数,甚至大多均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大部分诗词在时光的洪流下被一一掩埋,但我们依然能够从流传下来的相关作品中窥探一二。

难得的是,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自内心的惜花、惋惜之情。

词作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分的修饰,寥寥数语便让人回味无穷。

【03】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在那个清秋深院里,一位红粉佳人,一位多情的公子相遇了。

一女子秋千荡罢,罗衣轻湿,纤手微麻却懒得活动。她的额头上冒出颗颗汗珠,恍如初春花朵上的露珠。

花园里露浓花瘦,她翩然起舞,似燕子,如蝴蝶。此时,忽然出现了一位陌生的客人。

她来不及穿鞋,只好穿着袜子疾走,头发上的首饰也滑落了。她如此害羞,又忍不住回头偷看客人的模样。

这样的行为在礼教年代未免有失端庄。于是,她倚门回首,以低嗅青梅的姿态,来掩饰对来客的好奇。

他是一位白衣翩翩的公子,步履如风,潇洒从容。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首词,却将少女初恋时的娇羞和钟情描写得活灵活现,惹人怜爱。

我想,若不是那荡漾的秋千,恐怕满园生机要失色不少。要知道,唐宋期间多有文人以秋千为题,于精雕细琢中刻画一幅幅俏皮烂漫的美景。

那恍如朝阳一般蓬勃的生机,融入了画面,也勾起了少男少女们的爱悦之情。

也许在那秋千索上,一头系着女子无忧的快乐与欢笑,另一头则牵挂着女子与生俱来的浪漫与情思。

恰如苏轼在【蝶恋花】中写道: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少女情思总与秋千做伴,晃荡的春心最是让人遐想万千。

那一年,李清照芳龄十七,沉寂多年的芳心得以萌动,莫名的情愫在心间蔓延。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女子的婚姻全凭父母做主,没有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婚姻,即使是李清照亦难以幸免。

李清照是幸运的,她除了有着寻常女子难以触及的美好经历:游历山水、饱读诗书,吟风弄月,还遇到了一位温文尔雅的赵明诚,他们心意相知,灵魂相通,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令后人心生羡慕。

【04】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相国寺旁,初春的气息已经渐渐浓烈,赵明诚与李清照并肩走着,一旁卖梅花的小贩更是卖力吆喝,引起了夫妻驻足。

李清照骨子里天真烂漫,看得梅花绽放,身旁又有情郎相挽,心中无比欢喜。

看着枝上梅花三三两两,含苞待放,见此花色染轻匀,在露珠的点缀下,显得晶莹剔透、楚楚动人。

看一旁赵明诚望着繁花入了迷,李清照心中突然生出好胜之意。于是,她买得梅花插在云鬓间,耳语赵明诚,让他看看究竟是花娇还是人美。

短短数语,便把当时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既写出了少女情思,也透露出二人相爱的情感,含蓄蕴藉,留有余味。

这便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的甜蜜生活,哪怕是聚多离少,但二人相逢时总有数不尽的乐趣。

世间一切美好,皆因两情相悦,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可谓门当户对,她很是幸运,因为她嫁给了爱情。

【05】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不经意间,寒意袭来,想来又是初秋时节,荷塘里的荷花已经渐渐凋零,只有余香犹在。

那独守空房的时光总是如此冰冷,当赵明诚离家之后,房间中早已「人去席冷」。

她解下罗衣,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前往荷塘。回想起旧日双双泛舟的时光,难免叹息。

曾经朝夕相伴的情郎再也不见,为消情思,多少个日出日落,不得不换着便装独自游湖。

看大雁归巢,满盈的月光普照着西楼,想来此时寻常人家早已团聚一堂,而自己却求不得一封家书,她的愁绪笼罩在西楼之上,只得任由思念蔓延。

日落西山,丈夫此时必定也思念着自己,明明彼此相爱却分隔两地,忍受着相思之苦。

花开花落,落花随水东流。一个人的相思,牵动两处的情愁。相思如此浓稠,无法排解。

赵明诚在她身旁时定是好好观赏一番,但若不在她身旁,那么任花朵开得如何鲜艳,亦是徒劳。

每每此时,愁绪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在心头,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

范仲淹曾有句: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纵是有着深远抱负的军事家、政治家,亦有柔情万种、百转千回的愁思。

新婚不久的李清照对夫君的思念甚是是浓烈。在一个本该是亲人团聚的节日,身边却 「遍插茱萸少一人」,难免心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愁绪,而发出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前半生时光,安稳度日,饮酒赏花,吟风弄月,泛舟游乐,从不知愁滋味,就算是对夫君有所相思,那也浓浓的幸福。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她的人生也从明媚走向阴郁。从丧偶到再婚到离异,她在人生的起伏中尝尽悲欢离合。

如果说命运对每一个都是公平的话,那李清照的前半生有多泼天的富贵,后半生就有多孤独凄凉。

多少次的不经意间就会想起这位千古才女,如果是我,我就宁愿要上天安排的先苦后甜,因为我深深知道我承受不了晚年在痛苦中萎落,肢解。

【06】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李清照写此词之前作了说明,欧阳公写【蝶恋花】词,有「深深深几许」的词句,我十分喜爱,如今引用他的词句作「庭院深深」几阕,命名为 【临江仙 】。

深深的庭院里,云雾缭绕的楼阁上,门窗紧闭,独自幽居。

柳条绿了,梅萼泛青,早春的风光如此迷人。春天回到了建康城(今江苏南京),春风也吹绿了建康城的树。

她却形单影只,漂泊在外,客居建安(今福建建瓯)。此时的春天对于李清照而言亦无意义。

想想青春年少时,自己也曾吟风弄月,如今贵为江宁知府夫人,本该继续吟唱春花烂漫、秋雨迷蒙,只是,在这时局动荡之际着实无心赏春。

这里始终不是心中的家,她心怀北方那片被侵略的故土,那片被战祸摧毁的家园,因为那是宋朝百姓心中的根。

此时春回大地,然而宋朝的春天何日才能复返?春意盎然的庭院背后埋藏次分明,着多少心酸往事。

想着想着,李清照的心中难免一阵悲凉,那些元宵赏灯、踏雪而行的浪漫心情,也不见了踪影。

在庭院之外有多少平民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侵占了他们的土地,而自己也难逃终老建康城的命运。

她怀念与赵明诚流连相国寺的岁月,怀念十年青州品诗研学的清苦,甚至怀念对丈夫牵肠挂肚的时光。也许是那些年,家还在,未来还值得期盼的缘故吧。

不得不承认,相比同时代的女子,李清照更显大爱之心。

在南宋政权逐渐稳固后,大部分百姓安居乐业,逐渐忘却了当年的伤痛,而在李清照人生后半段的诗词里,却一直将「靖康之耻」铭记于心,不忘这个王朝所遭受的耻辱。

也许是自幼熟读诗书的缘故,或是文人对于根的情怀,李清照她只能以文字抒发心中的压抑与热血,对于国破家亡始终难以释怀。

【07】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望一生,李清照有过无忧的童年,有过自由的成长环境,也有过甜蜜的爱情,然而晚年时却被战乱夺走了一切,曾经的家已不复存在,心中只觉空荡、冷清、悲惨。

恰是初秋,身体越来越差的李清照独守空房,哪管窗外是瓢泼大雨还是晴空万里,这一切和自己有何关系?

最爱的人已不在,国破家亡,留得这残躯又有何用呢?

李清照只好用酒精去麻醉自己,然而,这两三杯淡酒又怎么比得上悲秋的寒气呢?

酒入愁肠不过使愁思更浓罢了,往日点点泛心头,喝过了淡酒,流过了热泪,此时又该怎么抵挡哀愁的侵袭呢?

傍晚的秋总让人感到无比凄美,偶尔三五大雁飞过引得李清照伤心不已。

当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的期盼与希望已在现实的残酷中破灭,看着大雁飞过,不知它是否也曾为李清照捎去当年的思念。

秋风飒爽,一夜间多少秋叶与黄花铺满地,想来那菊花已枯黄凋零,正如自己年过半百的人生不再绚烂,还有谁愿意与自己交谈?

度日如年的李清照只能守着窗户,独自一人看着窗外飘落的秋叶,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等到黑夜来临,结束一天的孤独与哀愁。

傍晚时分,下起了蒙蒙细雨,雨滴落在梧桐叶上,发来阵阵声响,恍如有人敲打着树叶一般。

听着雨声,李清照坐在空无一人的房间中,这种场景岂是一个「愁」字所能道明。

孤寂与清苦成为李清照晚年的唯一写照,经历无数波折与磨难的她定居临安,平日靠读书写字来打发时间。她大多数晚年的作品都是此时创作的,但大部分诗词在历代战乱中被销毁了。

此时,李清照的诗词创作能力达到了巅峰。也许正是她年幼时诗句的烂漫与晚年时诗句的凄清之间的巨大落差,使这段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如此隽永。

从年幼的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到晚年的 「人何,望断归来路」, 数十年间李清照经历了多少磨难与苦处?那颗烂漫的心才变得千疮百孔;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又是多少次痛彻心扉换来的感悟。

【08】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佳节,绿柳如烟,落日如金。她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当年繁华的汴京。

那时,她青春烂漫,自在潇洒,与好友精心打扮后,一起欢度元宵佳节。

可如今她容颜憔悴,头发花白,对外界的喧嚣繁华没了兴趣,也懒得在夜晚出去见人、看灯了。

时光荏苒,历经人世悲欢,她已不愿再去碰触外界的繁华,只想守着回忆安然老去。

她将自己飘零的人生、国家的动荡,都写进了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中。

夕阳西下,恍如金光一般普照大地,天色与暮云相得益彰,远远看去仿佛金边碧玉一般壮观。

然而,在如此壮丽的景色下,李清照没有丝毫欣喜,只感到些许茫然,究竟自己身在何处,何以眼前的风光竟与当年一样华丽?这繁华背后是否隐藏着让万千百姓流离失所的结局?

此时,街头的人潮已经汹涌起来,而绿柳在熙熙攘攘中也更显绿意。吹一曲竹笛,那哀怨的笛声与眼前的繁华相比显得更加真实。

只是那小小的笛声又怎么能掩盖春天的生机呢?这红花绿草定是世间无情物,如今国土沦陷,它们竟然绽放得如此灿烂,引得王侯布衣纷纷为了这生机勃勃的季节而欢乐着。

看着人来人往,李清照才想起原来今天是元宵佳节,毕竟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元宵佳节与寻常日子有何不同呢?

初春的暖阳过后,是否又会骤降暴雨呢?就好像本是无比繁华的汴京不也是突然迎来了一阵凄风苦雨冲散了人们的安定吗?

不多时,李清照的邻里与好友结伴到家中邀约,他们坐着华丽的马车,身穿锦绣丝绸,再看自己一身布衣又如何与她们相衬。

李清照只能婉言相拒,经历了那么多苦痛的她再也没有这份闲心与好友们一起喧闹。

待朋友离开后,李清照回到自己的房间。多年的颠沛流离,让她早已经习惯孤独与清冷,并且开始熟悉这种孤寂。对她而言,与其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倒不如在此默默地度过余生。

渐渐地,窗外开始喧闹起来,李清照独自留在家中,想起当年在汴京时的繁盛岁月,年幼的她最期待的便是正月十五这一天。

那时,她戴着翡翠帽子,在盛装打扮的人群中穿梭,无忧无虑,悠然自得。

当她看到街头上的杂技时,自己可以笑上半天,看到一旁摆摊上心仪的小饰品时,她便学着大人一般挑选,哪怕幼时的她身无分文……

如今,李清照已年过半百,那蓬松的华发早已无心打理,也不因为灯火辉煌会让她想起那些曾经充满惊慌的夜晚。

夜阑静,可喧嚣依然未绝。李清照躲在房间里,国破家亡让她无法感受那热烈的气氛,看着窗外的热闹景象,她仿佛与世隔绝一般躲在黑暗的角落。

如今这个热闹而喧哗的世界已不属于她,而她自有归途……

【09】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雨停歇,窗外一片死寂,再也没有丝毫声响从屋外传来。枝头上的繁花已经悉数凋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看上去没有一丝生机。

已是佳人近老,鸳鸯独宿,此时李清照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仿佛感受到丈夫离世前那深邃的眼神中包含的不舍。

也许只有即将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可惜曾经的繁花绿叶在风雨过后已凋落殆尽,曾经的一抹人生的艳丽只能在回忆中重现。

如今,房间里依然是当年在青州时的摆设,可与自己相伴的夫君已经逝去,曾经繁荣昌盛的国家也摇摇欲坠,每每说到此事时,李清照总是禁不住愁思汹涌,泪流满面。

据说双溪依然春光盎然,是值得游览之地,换作从前,不妨前往泛舟一游。

如今国家危机四伏,我人老色衰,孤身一人困倦不已,懒得梳头理妆。

我要出游的话,恐怕那小小的扁舟也无法载动心中的愁绪。

山河有信,人间多情,这位喜欢泛舟游乐的才女内心里一直都在惦记着旧河山。

她走了,却为世人留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的娇艳烂漫,留下 「云鬓斜,徒要教郎比并看」 的少女情怀。

是她,将相思漫上心头,写下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的千古绝句;是她,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铁血诗词告诉世人,女子当不让须眉。

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是李清照本人的魅力。

她的一生恰如泰戈尔的诗句一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安静地躺在时光洪流中的词与句让后世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拿来品读,并且从中感受来自八百多年前的那份情愫。

回望过去,无数爱国忠臣感慨山河破碎时,我们没有忘记那个对命运无能为力却一直心系社稷的女子;

当我们从诗词中读得华夏数千年的大好河山时,是否会想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夜晚,那些吹落满地的海棠?

当我们从前朝瑰宝中寻得内心最热血沸腾的瞬间时,脑海中是否会浮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名句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