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莆田】——【诗经】札记101

2024-04-17文化

背景

【诗经•小雅】也有【莆田】一诗,讲的是贵族劝农和祈福。

【齐风】里的【莆田】主旨分歧很大,但不外乎讥刺、隐喻或直陈三大类。

第一、刺齐襄公。代表观点出自【毛诗序】:「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仪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从齐襄公其人秉性和作为看,他属实是个志大才疏,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荒淫无道之徒。

第二、刺齐景公。发言代表是丰坊的【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齐襄公是齐国的第十四位国君,齐景公是齐国的第二十六位国君,一脚天上,一脚地下,时间差异太大。

第三、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认为:「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己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除了母与子之念,我们看不出任何其它线索。

第四、刺奇童无成说,上古之「伤仲永」。牟庭【诗切】认为:「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观前诗之思念幽怨之意,切切程度似在此事之上,不敢苟同。

第五、戒厌小务大说。这主要体现在朱熹【诗集传】之观点:「田甫田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他说:「此又以明小可大,迩之可远,能循其序而修之,则可以突然而至其极,若躐(音烈。超越,践踏。躐等的意思是超越原有序列)等而欲速,则反有所不达也。」然则后一章小儿之说做何解?朱熹说:「言总角之童,见之卫久,而忽然戴弁以出这样,非其躐等而强求之也。盖循其序而势有必至耳。」所云虽多,明显牵强,朱子之说谬矣!

第六、戒学者及时进修说。刘沅【诗经恒解】云:「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此与所谓「奇童无成说」或「戒厌小务大说」症状类似。

今人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说是春初耕种时的祷神歌;或曰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之诗;或曰妇人思念征夫之词;或曰少女爱慕少男之诗;甚至有说夫妇丢失小孩,女子见情夫,儿子被抓去当兵等等。

我们估计最大的可能是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并以此为理解【莆田】的根基。

这样的话,全诗诠释成白话大概是:

这大地没法种了,谷莠子长得比苗还壮!家里那个人也不回来,每天惦记他也是白惦记!儿子扎着小羊角辫每天到处乱跑,啥时候你回来,就会突然发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妇女幽怨的眼神。

原文

【诗经•国风•齐风•莆田】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译文

大田无所出,草盛禾苗疏。

居家无青壮,何人弄犁锄。

夫君去远方,杳然少信书。

蓬蒿连天地,田野尽荒芜。

野雀群欢喜,邻里访狐兔。

门前草过膝,窗棂压老树。

妾心有其失,毕竟无所处。

忧劳满惆怅,何必思远夫。

春种盼秋收,怨妇不忍哭。

田垄栖鸦鹊,莠草欺禾蔬。

野花本争艳,如今面容毒。

雀巢鸠所占,草壮禾苗枯。

忍看良田废,蜂蝶乱踟蹰。

小农无良谋,登高唤家主。

思念枉不眠,长夜星月疏。

徒然泪洗面,寒鸦过归途。

小儿乐无忧,当庭捕虫蛛。

总角朝天起,嬉笑过厅厨。

时光总荏苒,幼苗成大树。

后浪追前浪,新尘蒙旧书。

会当故人归,相见两难熟。

门前当年柳,浓荫遮日出。

顽童已及弁,笑问来何处。

室中无佳茗,贵客得饮无?

注释

莆田:齐风第七。大块之田,国君所有的农田,耕种需民众出力。高亨:莆,大。

无田莆田:高亨:上田字是动词,种田;下田字是名词。一说:无田(佃)莆田:不要耕种大田。田,佃,治理。莆田:大田。

莠:音有。高亨:一种草,似谷非谷,今语呼做谷莠子。周振甫:莠,狗尾草。【集传】:「莠,害草之草也」。

骄骄:犹「乔乔」,高耸貌。高亨:骄骄,借为乔乔,草盛而高的样子。周振甫:骄骄,高大貌。

远人:远方的人。高亨:远人,到远方去的人,指从军者。窃以为诗中所指不明,未必为从军。

忉忉:音刀。忧劳貌,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失意惆怅的样子。【毛传】:「忉忉,忧劳也」。高亨:忉忉,忧念貌。周振甫:忉忉,忧劳貌。

桀桀:音杰。高出貌。一说茂盛的样子。高亨:桀桀,读为「揭揭」,也是高的意思。周振甫:桀桀,高大貌。

怛怛:音答。悲伤的样子。高亨:怛怛,忧伤不安貌。周振甫:怛怛,悲伤。

婉、娈:高亨: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婉娈,少好貌。」

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高亨:总角,总是束扎。古代未成年的人,头发束成两髻,左右各一,形似牛角,叫作总角。周振甫:小孩梳两辫上翘,称总角。

丱:音灌。形容总角翘起之状。高亨:对称竖起的样子。

未几:高亨:不久。

突而:高亨:突然。

弁:音变。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以示成年。高亨:一种帽子,圆顶,用布帛或革做成,士兵们戴这种帽子。这一章写她的儿子是个总角童子,可是竟被统治者抓去当兵戴上弁帽了。周振甫: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戴冠。

1、弁字小考

弁,音变。通覍。通常的解释有三种:(一)、古代成年男子戴的一种帽子;(二)、指武官(古代武官戴皮弁,如马弁,武弁等);(三)、弁言,写在前面的序文一类的文字。

以貌取人是愚蠢的。不要小看「弁」字,它是有出身、有背景、有地位、有品位的一个古字。

用作名词的时候,是古时的一种冠帽,通常配礼服,(吉礼之服用冕,冠冕堂皇),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来泛指帽子。【周礼•弁师】:「弁者,古冠之称」。【广韵】:「弁,周冠名」。

弁在古代有时专指低级武官,因武官带皮制的弁帽。

用作动词的时候,多指古代男子满二十加冠礼。另外还有弁丁(苦力),弁言(序文),弁琼(镶在马冠上的美玉)等。

用为形容词表示着急。

2、之所以穷追「弁」字,是因为高亨一意认定此诗主旨是农家的孩子尚未成年,就被统治者抓去当兵派往远方,他的亲人想念他,唱出这首歌。从全诗的语境上看,唯一透露出一丝军旅味道的也就是这个「弁」字。但此路既可以往东,也可以往西,其线索实在渺茫,其说法原也牵强。

3、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卷六云:「此诗词意极浅,尽人能识,惟意旨所在,则不可知。【小序】谓‘刺襄公’,【大序】谓‘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率皆拟议之词,非实据也。」

4、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八说:「【莆田】,诗人思念远人,其人忽见,惊喜而作。诗云‘突而弁兮’,则知其所思念之远人为少年男子,诗人与此男子有何关系则不可知。细玩诗意如此,倘以诗之言外之意求之,则似为母远思其子,终得相见,热泪夺眶,喜极而作。岂有关文姜与鲁庄公之间事乎?」

5、依此理解,【莆田】前二章为实写夫去远方,家无壮力,大田荒芜,妻子负气说没必要想念家里那口子,想也白想,徒增烦恼。其实是想之切切,故意反说。后一章虚写儿子如今「总角」,若干年他爹回来后,势必已经二十而冠,走向成年了。更见其思念之殷殷。虚实结合,运用反语,「神回气合」,「形不接而神接」(清陈震【读诗识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