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价8.3分的一本教读者如何阅读的书,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就是那个特别畅销的阅读书,那个距离出版时间快一个世纪,畅销了半个世纪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可我看目录,就觉得这本书的的逻辑实在是奇特无比。于是,我列了一下目录框架,总算弄明白了为什么会觉得这本书的逻辑有点乱。
这是什么目录
从目录上看,此书共有4大篇章,分别是第一篇:阅读的层次;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也就是第四个层次。
乍看第一眼,第一篇,以为这一篇就是讲阅读的所有层次,没想到只讲了第一和第二层次,它们放在这里无可厚非,可当看完了这两个层次,看第三个层次时,却被单独列了出来。再看看第三个层次的内容,就分了9个章节,所以,这就是作者单独列出来的原因吗?
当第三篇完后,接着并不是第四层次,而是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不知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架构。到最后却把第四个层次归到第四篇中的一个章节。
真是纳闷不已。按道理,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尽管它们的程度是一个比一个深,但是它们都属于阅读的层次这个主题。想不通,作者一会是从属关系,一会是单列,难怪我觉得有些混乱,做笔记的时候也不知该如何下手。
选书的时候要看目录,真的有用。有的书的目录一目了然,这本书的目录稀里糊涂。
为何要买它
当时,在某书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再加上上学时期老师总说我的学习方法不对,确实, 在阅读理解中,我拿不了高分,而且就像现在也读不进去小说,在推荐上看到这本书上有如何读小说的方法,于是,便买了回来。
初读此书,没什么方法,直接按照目录找如何读小说的章节。
当我看到翻到此这个章节时,方法中提到要先弄个清楚阅读的三个层次,我便又往前翻,看三个层次都是什么,可当我看到第一个层次时,才发现,这是环环相扣,容不得读者挑着读。不得不说,作者非常高明,你想弄清楚某个章节,就必须弄清楚前面的所有章节。这样,你不得不从头开始读起。
这样真的好吗?
估计是鉴于工具书的缘故,作者想让读者理解的更透彻吧。
如果挑着读的话,那更难读。因为每一个章节都和前面的内容有关,似乎必须从头到尾的读一遍,你才能渐渐读到你最想读的部分。就这样,我从头开始读起。
直到现在,这第三篇还没读完。
奇怪的排版:
开头没有一个主旨,大量的段落不知所云,看得人索然无味,越看越看不下去。可想着这是一本实用型的书,应该能学到方法吧,而且它环环相扣,不仔细看,后面的会越来越看不懂,颇为费力费神。
哪怕写个前言两个字,读者都能明白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可它偏偏没有。
再者副标题上没有一个序号,真是头大。
比如第一篇的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它有四个小节,第一,主动的阅读基础(这个标题怎么这么拗口,改为主动阅读的基础顺多了):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第二、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第三,三种做笔记的方法;第四,培养阅读的习惯;第五,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真的是一个序号都没有。
重复的内容和没主旨的段落
先从这本书的序说起。有两篇序,第一篇是翻译写的,第二篇是作者写的。
第一篇序主要写翻译本人如何遇到这本书、本书作者的经历、翻译者读完这本书的感悟及自己翻译的过程。基本没有什么实用的话 。
第二篇序主要讲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新版的增补内容。
不明白增补的内容(第三篇)为何要放在第四个层次前面,怎么不逐个把层次讲完,再加不同类型书籍的方法。或者是因为按照不同类型对书籍进行分类,而后引出后面的主题阅读,比较主题阅读就是按照类型来进行的。
这样想来似乎又通了。
而对于真正的方法,就像这一章讲如何列提纲,比较简单的一个三级提纲,被作者写了一大段话,关键这一段话讲的不清不楚,要逐个列出来,才明白原来是这样。不知道是作者描述的原因还是翻译的原因,读起来十分别扭,就是所有的文字都认知,放在一起硬是不知道讲了什么。
文字冗长,反反复复讲没用的知识,对于重要的方法不能言简意赅的让人理解(或许我理解能力有限吧),作者脑海中知道怎么办,但写出来却不怎么精确。
如果有图的话就简单多了。想来是条件所限,毕竟新版是1972年出版的。
想从此书学到实实在在的方法,要死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