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解读论语450——「治国」实质上就是「治民」!

2024-06-14文化

解读论语450

——「治国」实质上就是「治民」!

作者:红岭浸道

引言

关于【论语】,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从「古文字」训诂的角度解读【论语】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样的理解。

*******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读【论语】内容: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翻译为:孔子说:「我对于人的评价,毁誉过谁呢?如果赞誉谁的话,一定要亲自检验的。尧舜禹三代之所以能按大道治理,是那时候的民众的原因啊。」

********

来看一下「民」字:

********

这一节,放在了「儒家以行论德」的【卫灵公篇】中,说的是「治国的关键在于治民」,或者说「民治好了就是德政」。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这是孔子自述:不会无缘无故批评和赞誉统治者,一定会检验一番。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结论是:关键是那些民,才是尧舜禹三代能够施行大道的根本原因。

*******

为什么说「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呢?

其实,孔子想说的是「民治理好了,统治者的治理就好了」,或者说「只要把民治理好了,就算统治好了国家和天下」。

在这一节中,孔子把「治民」作为「治国之德」进行了申述。

「治国」等同于「治民」!

所谓「治」,就是「强制改变以使其顺」。

只要「民」顺了,就可以实现「国之大治」。

纵观二千多年来的统治,再看看孔子的这一表述,你有没有「恍然大悟」之感呢?

********

【论语】原文: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