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1987年,马三立为何对赵津生说:你拜我?你管侯宝林喊师哥合适吗

2024-06-24文化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马三立可谓是相声界的泰斗,哪怕时至今日,说起马三立,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马三立的门生故吏和再传弟子非常的多,马三立很好地将自己的才艺、曲艺方面的功力传授给了弟子,用幽默诙谐的相声服务了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而其中之一的弟子就有赵津生老先生。

在赵津生向马三立拜师之时,却也发生了一段趣闻。赵津生询问马三立,能否拜入他的门下,马三立却说,你要拜我为师,你得管侯宝林叫师哥,你仔细琢磨琢磨,行吗?

难不成马三立老爷子看不上赵津生或是马三立觉得自己辈份太高,赵津生这一拜还不够格?里面又有怎样的隐情?相声界之间的拜师传承又是怎样的?

辈分有讲究有高低

赵津生作为我国曾经的草根相声演员,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快板大师——王凤山门下学艺,但他自从听了马三立的相声之后,就萌生了想学相声的想法。

此后,在有多方前辈的撮合下,赵津生在1987年拜马三立为师,并且赵津生对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可谓是喜爱至极,时常模仿,他自己也有相应的悟性,就这样年轻的相声「爱好者」和相声大师走到了一起,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赵津生是吃相声这碗饭的。

赵津生曾问过马三立,想直接拜师,但马三立当时诙谐幽默的说,你要向我拜师,你得管侯宝林叫师哥。

弄来弄去,赵津生只能按照辈分的前后高低,进行拜师,最终赵津生的相声老师是范振钰,而他的师爷则是班德贵,班德贵的师傅才是马三立,也就是说赵津生属于马三立重孙子辈的。

以至于后来人们见到赵津生与马三立的合影,说这是四世同堂,可见相声这门技艺是师成有宗的。

不可自学

这一句师承有宗,师承有序也体现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咱们中国人更信赖传承或者继承,哪怕在中国古时文人,也喜欢把个人的见解表述在对经典的注解上,生活中也是几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

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也更愿意梳理所谓自己的家族史,哪怕是郭德纲都曾在舞台上说自己是郭子仪的后人,当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在一个舞台表演的环境中,当然不能算正史,怎么说都行。

但此行径,确实是人们在历史中寻找源头,获得一种合法身份的渠道。 相声行业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行业的历史。相声作为一门市井江湖的谋生手段,行业内部的技术可以堪称为机密,要控制行业规模,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拜师准入的门槛。

不要小瞧相声的「说、学、逗、唱」这四门功课,相声界的有一句术语叫「万象归春」,其中也确定了语言是一种主导,戏剧式的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

从相声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被称为大师的很少,百年的相声历史,有成就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公认的相声大师,只有张寿臣、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这四位,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马三立,他的父亲就是说相声的,而他的老师是「八德」中的周德山,他的外祖父是第二代相声演员,所以马家在业内的辈分很高。尤其是马三立,他通过对人物和生活的深度把握,虽然唱功不行,却将「逗」弥补了他的「唱」。

马三立的成就是业内外所有人都公认的。 而张寿臣是第四代相声演员中最出色的,威望也是最高的,他属于第四代的门长,也是主持行业中红极一时的人物,如今相声界的艺术理论基础也是张寿臣奠定的。

对于侯宝林,那不用多说,目前活跃在电视综艺节目上的相声演员多数都是侯宝林的徒子徒孙。刘宝瑞现在已经成了单口相声的代名词,目前也出现了很多模仿刘宝瑞的表演者,但他们除了学刘宝瑞的结巴外,好像也学不到其精髓。

所以说相声艺术这个行当中,要有这四位大师的贡献和传承地位,才能称之为大师。当然了,拜谁为师也只能说是一块敲门砖,并不代表你是谁的徒弟,你的相声就一定好。

但如果你要不拜师,就不能正式的撂地上场演出,这也就是所谓的相声界的门户观念以及师承的规矩,所有的艺人必须拜师。

正所谓「一位师傅一道符」,你跟什么样的师傅,就会学什么样的本领,你的表演风格和手法,再加上演员自身的条件,都会影响到相声的表演,而形成所谓师傅的风格,所以对不同的辈分、门户对相声的流派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再或者父子之间不能做师徒,要拜入他人为师,才可以。侯宝林虽然是新相声的领军人物,但却还是遵循着传统的制度,不让自己的儿子说相声。

他的儿子——侯耀文也一直没拜过师,直到1994年,侯耀文才进行了拜师仪式,拜入了赵佩茹的门下,而赵佩茹是第五代相声的门长,也是最好的捧哏演员,这也使得形式上的认可了侯耀文。

虽然说白了,仪式只是走个形式,但从立场上来说,侯耀文只要一天没有拜师,他就一天是局外人,是个外行人,也就是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

有师傅才有饭辙

名正言顺,有了传承,有了名分,师傅再加以教导,学成之后即可演出,但过去的社会可不比现如今,大家可以上网搜索,在手机上查看相声的段落,过去可没有这些便利的条件,即便你有门有派,别人也不知道。

话说马三立年轻的时候,虽然在天津市说相声,但是天津市解放前有流氓,也就是黑社会,所有卖艺的人必须得拜黑社会大哥为师,并按月给他交月钱,马三立为人耿直,不愿意加入所谓的黑社会,更不愿意给他交钱,就这样马三立只能跑到别处另谋生计。

等变戏法的变完了杂戏,他便上台说了几句「春典」,而所谓的春典,也就是行内的切口,变戏法一听就知道是同行,立刻把场子让出来,帮着向观众吆喝,招揽生意。

马三立趁着形式大好,也就说了几段相声,观众反响非常不错,等一切结束之后,马三立把收入的三成交给了卖戏法的,算是互帮互助,也算是场租费。 而变戏法的以更热情的姿态邀请他明天再来,所以马三立和这个变戏法的一起演出,也算在济南城站住脚。

所以说,怎么才能认同你是同行,那过去的相声、艺人、街头卖艺的,没有介绍信,也不能打电话,全靠「春典」,只有正式拜师学艺的人才会说。

这相当于艺人的身份证明,这就相当于把全国的艺人统一起来发放社会保障卡,享受社保待遇,所以说「春典」的传授是禁止传给圈外人的,这是非常忌讳的,所以只有明确的师徒关系才会传授,是非常严厉的行规。

所以拜师就靠着人们的传承才有了之后的互帮互助,虽然并非是有明文规定,却对艺人有很大的约束,如果一个人对他人不怀好心或是说别人有难,却不肯帮忙,在这个圈里面,此类消息散布的可是非常快,这个人都臭了,师兄,师傅同样也会受到连累。

进化版「拜师」

如果说拜师学艺在旧社会或者是经济不发达,没有实时通讯设备的时期,的确是为了绝学技艺有所传承,相互之间有了依靠,禁止「圈外人」入住等等的好处,但现如今,人们看待这种拜师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对落后的鄙夷。

如果要这么说可就错了,这种类似的社会封建文化,非但不落后,甚至一旦借助了互联网的能力,就有可能有了新的突破。

还知道2019年一为名叫辛巴的网红,在假货风波之前,他可是在九零后的年轻人中绝对是一个人物,他的辛巴家族不比任何一个网红公司差。网上曾有视频,他把自己带出来的网红全部变成了自己得弟子,小网红甚至还要给他下跪,管他叫爹。

就这样的一种落后模式,却成功地让辛巴成为了带货行业翘楚,如果不是那次的假货风波,相信他以这种师徒似的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辛巴家族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不要以为他们土,用古老的江湖拜师来解决所谓的管理问题,其实背后是由很强大的商业逻辑,他这些徒弟一旦想要单飞,那就不是解约那么简单了,而是背叛,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债务。

结语

相声百年,一人拜师,有传艺,上场演出,既有了继承也有了发展,总结了自己的技艺,并给后人留下了道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拜师收徒好像也因人而异,目前全看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更何况目前相声界的派系也并非以前那么林立。

但大家也不必太在意演员的师承和辈分,不要强迫自己喜欢相声,就要喜欢整个相声界,还是郭德纲那句话说得好,演员说的相声好不好,主要在于他能否把他的票卖出一个好价钱,也就是说,所有一切都要在台上见分晓。

所以目前来说,谁是谁的师傅,对于大众而言,看的也就不是那么的重了。

作者:天下行

参考资料:

一片丹心向阳开|留给人间都是笑——记优秀共产党员马三立;马三立先生自传【艺海飘萍录】;中国文艺网;马小川

【男人世界】赵津生的幸福生活;天津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201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