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对谈柳智宇:从数学奇才到平凡人生,如何在内卷社会保持心境淡定?

2024-04-10文化

写在前面

如果在网上搜柳智宇的经历,很多人会觉得惊讶,因为这中间转折实在是太大了。

18岁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本来沿着这条路可以成为有名的数学家,要知道同期的竞赛者如今已经获得了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他却放弃了数学之路,转而去修行,让众人哗然。这也就罢了,几年之后他又入世,进入心理学领域做起了咨询,这跨度也够大的。

兜兜转转回了原点,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后悔吗?

他却说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

听柳智宇讲自己每一阶段的人生感悟,讲他数学竞赛的光阴,讲他对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的理解,讲他如何看待「出世」「入世」,身处内卷社会的中年父母,对照自己的人生和孩子养育,总会有所感悟。

周二

思维

全文共3033字,阅读时间8分钟

嘉宾介绍

柳智宇,18岁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随后放弃留学,有了一段出世又入世的经历。2022年5月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行业。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期待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数学家。我初二时接触了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对庄子的生命境界特别仰望,特别向往人生的那种自由洒脱,数学是我领悟人生和自然规律的一种方式,而且这是大众认可的,于是学了数学。大学之后,我开始觉得数学有一点繁琐和抽象,太脱离日常生活,再加上身体原因,就转向了另一条人生道路的探索。当然,最终并没有沿着那条路走下去,而是选择了心理学领域。以下就是我在每个阶段的经历和感悟。

谈数学

1.如何发现自己对数学的喜爱

我在小学排十几名,并没有特别突出,数学也因为不细心并不是全对。对数学的喜爱是因为四年级的时候参加了类似现在的数学培优班,

慢慢在老师引领下看到了数学的美

,找到了自己的一个方向。

首先通过做这些题目,我觉得它是有意思的,其次自己能够进步,经过几个学期后我会发现,这部分是我能胜任的,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我觉得老师讲的这些东西确实是真正的学问,而不光是叫我们如何参加考试,总之当时的我对数学的美很向往。

初一初二的时候我成绩一般,因为粗心,语文和英语的听写经常出错,自己也很挫败。

初二数学成绩好了起来,原因有二:

(1)证明题多了之后,逻辑思维能力的优势体现出来了

(2)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检查技巧,避免因不细心失分

初二下学期,我的成绩有明显提升,初三他们就把我作为区中考状元的种子选手来培养。后来就走了数学竞赛的路。

2.谈谈奥数竞赛和普通学习的关联

我觉得竞赛能走下来,很多时候还是靠个人。要看三点:

(1)顺应孩子的天性。要看孩子对数学感不感兴趣

(2)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

(3)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搞竞赛孩子心理压力大,需要家庭亲子关系去承托,而不是搞得亲子关系破裂。

最后我放弃了数学方向的研究,主要是不想总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渴望和人的连接。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中间有一段出世又入世的经历,直到后来接触心理学,就进入了心理学领域。

谈心理学

1.如何看待出世与入世的课题

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就是

「以出世的心态去做入世的事情。」

这样能把理想和现实很好的结合。

因为

真正的理想或者说出世或者说自由,主要在于以什么心态在做什么事

情,这只是外在的展现。其实一个人同样可以去做那些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但重要的是怀抱着一颗善良的初心。善良也不是一种道德的评判,而是当下内心的从容淡定,内心有一种光亮和喜悦,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你的生活,就是一种很自如的状态。

2.传统文化和心理学能否相互融合?

它们是相通的,可以应用于生活中不同的领域。

儒、佛、道包括传统文化

,关注长远的生命成长,平凡人怎么向上成为圣贤,更注重个人的修行;

心理学关注当下心态的调节

,更注重在关系里成长和治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心理问题的来源,也是治愈的来源。

两者各有特色,而且正好可以彼此补充,既能照顾到长远,又能照顾到当下。

3.将追求超脱的传统文化融入

心理学,能解决当下「要竞争、

要成功」之类内卷的矛盾吗?

我觉得是可以的。

现在社会这么卷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只关注有限的社会资源以及社会给人的那些认可,所以会争得头破血流。

其实庄子强调在现实生活之外要有自己的空间。你快乐与否不是别人认可的,而是你是否真的快乐。既然痛苦、快乐、幸福、悲伤都来自人的心,就说明我们的修心肯定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一个特别好的补充,能帮我们从过于关注竞争的焦虑中解放出来,获得心灵的平衡。

一个人有了内在的世界,才不会被外在的评价所吞噬。

很多孩子一直活在评价之中,活在自己的大脑之中,没有真正的自我和感受,就缺少稳定的内核。

想要能够对外在的环境不动心,是要放下这些评价去体会自己,回归到生命的本身,察觉自己的情绪,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然后与人建立真实的连接。这样才能让我们内心真正成长起来、强大起来。

我小学时就被他人评价所困扰,很焦虑。后来读庄子,里面讲到一个古代的贤者叫宋荣子,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心态就有转变,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能够知道内外的边界,知道哪部分是属于自己生命本身,哪部分只是别人的一种评价和想法,这样他才能够活得自在。

但庄子说这种境界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能够彻底地看待一切的概念体系。

这些评价也是世俗社会制造出来的概念,而这一切的概念不过是社会的建构而已,并非客观存在的真实。

回到到生命本身,这个是更加真实的。从一切的语言概念中超越出来,能够活成鲜活的生命本身,这一是让我特别触动。

这种圣人境界并非遥不可及。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那些制约我们的概念和评判,慢慢把它剥离,就是在迈向圣人的境界。

谈家庭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妈妈给了我很多支持。我上小学时我妈也很焦虑, 慢慢地她松下来了一点,还会帮我扛起很多学校里的压力。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不会在数学道路上走那么远。

我经常说

父母要做孩子的防火墙,不要做高压锅

。如果要给父母们一些建议的话,我觉得最根本的有两个:

一是亲子关系。

不论怎样,你要成为孩子的后盾,成为孩子脚下的土壤,要能够共情到孩子,知道他现在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因势利导,启发孩子自己内在的力量,带着他向前走。

二是父母要能够涵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要像一个容器一样,孩子情绪来了,家长能收得住,放在这里。也许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能够承载住他的情绪,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很多家长是非常焦虑的,追求即刻解决问题。有时候孩子跟他说一件事情,他比孩子还着急,这样情绪会反过来影响到孩子。所以不要老是做急于解决问题的家长。如果孩子确实遇到困难,我们可以支持他,帮他想一些主意。但要知道,永远是孩子自己在面对自己人生的挑战。

「天才」从不是被外界成就的

「平凡」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如何看待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如何正确的自我认知,并且给到合适自己人生规划的定位?如何不被外界评价所裹挟?……这里面的学问很深。

如果你还是有些迷茫,那不如看看「不焦虑父母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