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从圆明园皇家花洞看我国温室的历史与传承 | 花文化

2024-06-16文化

作者 | 杨平 张晖 刘雨潇

圆明园的花洞是中国园林应用温室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梳理了我国古代温室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清代圆明园中花洞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和现代公园的温室发展应用提供建议和借鉴。

我国温室起源与发展

温室,古称花洞子或暖洞子,是指具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屋或构筑物。我国西汉时期已有了温室的雏形,可以种植葱、韭等反季节蔬菜。汉时期已将温室栽培技术用于「艳卉」「殊木」的栽培。

西汉时期有温室殿或温调房,是皇帝和达官贵人接待来宾的议事场所,以及藏书和阅读的地方。【汉书 · 霍光传】记载:「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西京杂记】记载:「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地以罽宾氍毹」,意思是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上披文绣,殿内有香桂柱、火齐屏风、鸿羽帐,铺西域地毯。【疑耀】记载:「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得温气,诸菜皆生」,表明在室内烧火加温种植蔬菜是最早的火喧式促成栽培技术。

到东汉时期,火道加温方法已经在温室栽植中得到运用。【后汉书 · 和熹邓皇后传】记载:「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呼!」这是当时邓皇后的诏令,可看出当时温室栽培并不能完全被大家接纳。但诏令中所说的两个方法,类似于现在的汽熏式促成栽培和阳畦栽培技术,使温室栽植更先进,成本更低。

唐宋时期催花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乃竖箔曲尺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宽容入座。唯赍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几七日,乃填坑,……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这是利用设施反季节栽植花卉的园艺方法,而且已经掌握了催花染色技术。

南宋时期,都城临安附近东、西马塍地区的花农发明了「堂花术」。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六「马塍艺花」记载:「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之以牛溲、马尿、硫黄,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若牡丹、梅、桃之类,无不然。」这里所说的密室,以「凿地做坎」为半地窖式温室。此种「堂花术」在宋代是高级的花卉栽培技术。

▲法国传教士韩国英于1777年绘制的圆明园花洞

到明清时期,温室栽培技术更进一步发展。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长春园含经堂景区在21世纪初考古发掘时,「正殿东、西两端各发现连地炕1座」。考古发现有地炕的宫室均采用青砖砌筑,由「操作室、炉膛、出火口和烟道四部分组成」。据清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北京右安门外南十里的草桥当时已经是「唐花之乡」了。至清代中期后还出现了「堂花局」设置。震钧【天咫偶闻】卷三记录:「惟寺左右唐花局中,日新月异。旧止春之海棠、迎春、碧桃,夏之荷、榴、夹竹桃,秋之菊,冬之牡丹、水仙、香椽、佛手、梅花之属。南花则山茶、腊梅,亦属寥寥。近则玉兰、杜鹃、天竹、虎刺、金丝桃、绣球、紫薇、芙蓉、枇杷、红蕉、佛桑、茉莉、夜来香、珠兰、建兰到处皆是。且各洋花,名目尤繁。」

清代温室类型

清代北方地区温室加热增温技术主要分为3类:堂室温室、半地窖式温室和地窖式温室。

堂室温室门窗密闭,有简易的花炕、地炕或火盆等,可烧火、汤汽熏蒸加温。当时圆明园里已经有一些南花入地培育,且种植位置分散,移动或集中保温困难,于是就用很多罩棚就地保护,如梅花罩、桂花罩、牡丹罩等,这些罩棚属于堂室温室中简易的一种,在园内主要用于极寒天气保护植物安全越冬。

半地窖温室门窗密闭,有花炕、地炕或火盆等加温设施。圆明园的花洞基本属于这个类型。法国传教士韩国英在1777年曾画过「花儿洞」图,温室外观类似普通硬山式住宅,但门窗落地顶梁,尺寸很大,外挂卷帘,屋顶东西两端4个开间最上面一层覆瓦片,其它开间有活动草毡,便于屋顶采光,窗下坎墙很低,也是为了采光需要。另一种花洞高度更低,描述为:「为七十至八十厘米高的砖木建筑,其门、窗户均为高丽纸卷帘,以保证室内的湿温度。到了冬季,花房的门窗处还会加挂棉被,并在室内加筑缸瓦管,通过人工烧煤、烧柴增加室内温度。」

地窖温室则处于密封地窖中,不高于地面,北面一般有风障。从古代流传至今的阳畦就是这种形式。

从史料看圆明园花洞

清代皇家园林里四时有花,种类繁多,其中很多植物都是依靠皇家的苗圃和花洞养植出来的。

【内务府奏案】中记载了很多圆明园「花洞」和花木工程的情况。如:【和珅等奏销算春雨轩等处园工银两折(附清单)】记录圆明园宫门外围「花洞养花房八间」,圆明园殿前「八方树架二座,西边树架二座,……奉三无私、九洲清晏拆安桂花罩八座」,圆明园外围「花洞、养花园并东西桃园等处补筑坍塌土墙四十一段」。【和珅等奏销算方壶胜境等处园工银两折(附清单)】记载圆明园内「改堆青山石以及外围粘修花洞、养花房、档案、诸旗等房二十五座,计八十三间」,另有「花洞内菊花房一座三间,拆瓦头停,茉莉花房一座九间,拆瓦头停」,「兰花房一座九间,拆瓦头停,松树花房一座五间,拆瓦头停」。【和珅等奏销算安佑宫等处圆工银两折(附清单)】记载「花洞石榴房一座九间」。可以看出,圆明园的「花洞」数量很多,零散分布,功能划分很细。花洞内有专门的「熏花房」,以炉火或地炕加温熏养花卉或催花,也有专门的地窖保温来保障花卉的生长环境,有很多专类花卉养护的房间,如石榴房、菊花房、茉莉花房、兰花房、松树花房等,这些设施需要定期修建维护。

▲圆明园现有温室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的持续扩建和改造,鼎盛时期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979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在当时科学技术条件下,圆明园分区设置花洞,满足不同区域冬季室内植物陈列是合理的。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园内交通工具的改善和遗址保护的需要,今天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不宜按照盛时温室分散建设温室,可将原来花洞设置,通过适当的形式进行展陈;或在现有温室基础上复原部分花洞类型,丰富遗址旅游的层次,满足游客需要。现代公园可以建立现代温室,以满足公园的花卉展览和应用需求。